旗下微信矩阵:

Biotech,创新药行业最真实的底色

相信每家biotech都有远大志向,但市场规律决定,成功只属于少数有勇有谋者。而它们,也代表着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底色。
2023-03-31 09:39 · 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 氨基君

21世纪初的中国医药行业,既没有顶层画好的蓝图,也没有那么多分析师和咨询公司写出的报告。甚至,在海外眼中,中国是创新药荒漠。

近年来,在政策、资本等多方支持下,中国创新药行业进入*的加速时间点。中国创新药行业与全球医药的竞合,也从单点走向全面。

但如何衡量中国创新药近几年的发展,似乎依然是个难题。如果单纯以商业价值衡量,made in china的重磅炸弹药物,仍未出现。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

在成熟的创新药世界,biotech可以说是整个体系运转的毛细血管。它们代表着未来,是市场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尽管过去一年市场环境骤变,但透过最新财报来看,biotech的坚韧超乎想象。经历行业周期波动,它们依然保持着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某种程度上,这些biotech的活力和创造力,代表着行业的发展底色。那么,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底色,究竟如何?

01 从“能力”说起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Biotech需要构建相对均衡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残酷的创新药世界,占据有利位置,也才有未来可言。

国内biotech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向“多边形战士”迈进。综合实力突出的biotech,已不在少数。

药企突围Claudin 18.2靶点是*的见证。在被誉为“下一个HER-2”的竞争中,国内实力药企悉数入局Claudin 18.2靶点研发,各显神通。我们也得以借此窥探中国biotech的底色。

创胜集团是一个*观察样本。作为全球Claudin 18.2靶点研发领头羊之一,创胜集团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报中预计,其第二代Claudin 18.2单抗TST001,将于今年第三季度进入一线胃癌的全球关键性3期试验。

这意味着,TST001将会成为全球研发进度第二的Claudin 18.2靶向药,仅次于安斯泰来。某种程度上来说,TST001是创胜集团研发体系中,高效执行力的一个缩影:

TST001不是国内最早进入临床的抗体,但通过创胜集团细致、严格地执行策略,它能够后来居上,并且从始至终保持全球研发*身位。

执行力之外,TST001也凸显了,国内biotech已经具备研发BIC产品的实力。

通过差异化的表位设计,以及降低抗体Fc区域的岩藻糖含量的举措,TST001的ADCC活性显著优于安斯泰来的IMAB362。

这使得TST001具有较好安全性的同时,潜在治疗效果突出。2022年ESMO大会上,创胜集团公布的TST001联合CAPOX,作为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一线治疗的中期数据显示:

根据RECIST1.1标准,15例可测量病灶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达100%,其中73.3%的患者肿瘤呈现部分缓解。

相比IMAB362,TST001更大的优势在于,有望覆盖Claudin 18.2低表达的患者人群,进一步扩大了患者的覆盖范围。这也使得,TST001未来在全球与IMAB362的对垒中,具备竞争优势。

当然,创新药研发不只是技术之争,更取决于药企的战略能力。

在TST001的研发过程中,体现创胜集团战略能力的核心在于,其不仅同步开发了伴随诊断产品,并且是全球*个推进Claudin 18.2/ PD-1(O药)联合疗法的药企。

在精准治疗时代,伴随诊断工具的缺失一直是痛点。创胜集团伴随诊断产品的同步开发,意味着TST001上市后不会因为工具的缺失,导致商业化进展的延缓。

而与PD-1联合疗法推进的奥秘则在于,有望引领下一轮一线胃癌治疗领域的方案,拉开与其它选手的差距。在免疫治疗时代,O药联合化疗具有替代化疗,成为胃癌一线疗法的趋势。

在创胜集团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家中国biotech的多样能力,不仅是研发力、执行力,更包括战略能力。

Biotech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本质还是因为战略能力不强,洞察力不够。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创新药世界中,*是否能够看清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有远见的预测未来,并作出正确抉择,是一家药企能站多高、走多远的关键。

02 保持加速的韧性

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家biotech短期冲刺并不难,但要想持续加速奔跑却很难。从0到1的过程,必定需要经历层层挑战。

在研发之外,“搞钱”能力也是biotech们的一项必备技能。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钱,生物科技产业的现实从来都是这样残酷。

资本周期波动下,裁员、砍管线等成了不少biotech必要的动作。而在整个行业的困境与挑战下,部分实力biotech的韧性也得到凸显。

1月份,市场刚刚回暖之际,部分先知先觉的biotech很快抓住来之不易的再融资机会;与其同时,部分biotech也在积极对外BD,尽可能补充现金,实现可持续性造血。

不过,不管是BD还是再融资,都不是常态化造血功能。对于biotech来说,在更早的时间,看清形势,并付诸行动尤为重要。

这一点,东曜药业、创胜集团等biotech,或许能够给予我们启示。基于生产工艺方面的优势,这两家biotech顺应时势,积极推进CDMO业务的发展,极大提高了自身的安全边际。

以创胜集团为例,2022年,公司CDMO业务规模逆势大幅增长,新增30余家客户,收入增长超80%。得益于CDMO业务强势表现,创胜集团全年营收达1.019亿元,同比增长102.8%。

在管线尚未上市之际,孵化的CDMO业务已经具备为公司“造血”的可能,意味着创胜集团不需要依靠外部输血,也能走得更远。

当然,对于大部分创新药企来说,上述路径难以复制。这是由各家的基因和技术实力决定的。

创胜集团之所以能够进军CDMO业务,在于长年累月深耕所形成的技术优势。其子公司奕安济世在2018年就开始从事CDMO业务,近年来吸引了诸如拥有28年从业经历的张晞晨博士等好手的加入,实力不断增强。

得益于先进、高度一体的连续流生物工艺、改进的细胞株表达系统等综合优势,奕安济世能够实现7g/L的日容积生产率,在行业处于*位置。

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奕安济世还通过采用自主品牌培养基等一系列供应商本土化的措施,实现了成本方面的优化。

也正因此,在全球产能转移叠加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带来内需增加的背景下,创胜集团能够抓住机遇,从顺势而为到逆势而上。

这也让我们通过另一个维度,看见中国biotech的韧性。

03 从质变到裂变

Biotech成长,是一个逐步释放能力和潜力,不断变强、加速的过程。即,完成从0到1的质变,还要完成从1到N的裂变。

头部创新药企已为我们证明这一点。以PD-1起家的信达生物,如今的管线早已经不局限于PD-1,从类似药到减肥药,信达生物不断拓圈。

新一代Biotech的发展路径也不会例外。Biotech的本质是探索,可以看到,在核心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后,部分新生代企业也在加速向无人区冲锋。

荣昌生物是典型,在ADC、自身免疫、眼科赛道埋下诸多潜在重磅炸弹。除了HER-2 ADC管线,还有包括c-MET ADC RC108等潜力十足的新管线。

就拿RC108来说。c-Met信号通路异常,会导致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过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和EGFR抑制剂的耐药密切相关,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具体潜力有多大,大约60%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发现c-MET过表达,潜在患者规模庞大。

创胜集团也在加速向前,TST001之外,更多具备FIC、BIC潜力的差异化管线蓄势待发。

比如,靶向Gremlin1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TST003,就是一款具有竞争力的FIC产品。作为FGFR1的新型配体,TST003通过调控FGFR1/MAPK信号通路,有望改写可塑性、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格局。目前,TST003中国和美国的临床均已获批,且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肿瘤之外,创胜集团还在试图构建非肿瘤差异化管线,进展最快的TST002已递交2期临床的IND补充申请。若推进顺利,TST002将成为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非肿瘤差异化管线中,更大的看点在于针对自免领域研发的两款FIC分子TST008、TST801,两者均是针对B细胞的双抗。

影响广、病程长的特点,决定了自身免疫疾病市场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药王”屡见不鲜;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则为后来者提供了突围机会。

B细胞异常诱发的多种自免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均为大适应症,极大的想象空间吸引了众多探险者。

TST008、TST801均能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阻断信号传导,达到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若TST008或TST801能够脱颖而出,或许将带领创胜集团更上一个台阶。

可以说,差异化布局能力,正成为检验biotech活力与创造力的关键。

相信每家biotech都有远大志向,但市场规律决定,成功只属于少数有勇有谋者。而它们,也代表着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底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