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行业会议的时候,有很多专家在讨论:3-5年之内,现有的中国预制菜企业应该会淘汰90%以上。”7月12日下午,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锐对观察者网表示,“预制菜在中国不缺品类,不缺产量,最缺的是品质、品牌和标准化。”
行业的变化,可以从数据中捕捉到些许影子。
杀入预制菜赛道的“新入局者”正集体踩下刹车。2020年,预制菜相关的新注册企业为12446家,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降低至1895家;不可避免的,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总量也在下滑。2020年,中国预制菜企业存量为63714家,系历史高点;截至今年6月29日,预制菜企业现存61663家。
预制菜相关企业
但从行业整体走势来看,预制菜现在的增长态势良好,前景乐观。
据NCBD(餐宝典)数据,中国预制菜行业销售额从2015年650.3亿元增至2020年2527亿元,5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1%,预计2025年销售额超8300亿元;另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
预制菜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
在市场变化之下,企业观点也发生了分歧,有人后撤,有人向前。
预制菜似乎正来到自己的十字路口。
01 预制菜相关企业存量正在轻微减少
将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产品名称中包含“预制菜”相关关键词的企业,作为“预制菜相关企业”统计,2018年-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新注册量保持了高速增长,虽然在该阶段内,相关企业的注销吊销量也水涨船高,但企业净新增量是一路增加的。
市场“转向”的苗头发生在2020年,这一年净新增企业数量为8510家,较上一年(2019年,8784家)有轻微下滑。次年(2021年),预制菜新注册企业大跌,较上一年同比减少了67%。也是在这一年,预制菜相关企业的净新增量转为负数,这促使预制菜相关企业存量开始下滑。
预制菜相关企业
不过现在倒也不至于“风声鹤唳”。2022年,中国预制菜相关的注销吊销企业数量,比新注册企业数量多出了723家。今年年初至6月29日,这个数字为486家。那么照此估算,两项差值今年约为900-1000家左右。它对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存量的影响相对有限。
对中国预制菜市场,市场仍应该保持信心。
但从存续企业“画像”来看,预制菜行业仍需保持理性。
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多数仍是“老玩家”。
预制菜相关企业成立年限集中3年以上的,合计占比83.1%。其中成立年限在5年至10年的企业数量最多,有2.1万家,占整体存量比重的33.2%。但由于预制菜相关企业创业成本低,近七成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下,其中有3.5万家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占整体比重的57.1%。
但是注销吊销企业,大多都是注册资本较少的企业。数据显示,注销吊销企业注册资本更为集中,累计有1.4万家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下,合计占比近八成,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2万家,占整体比重的63.2%。
“3-5年之内,现有的中国预制菜企业应该会淘汰90%以上”,具体的数字变化,或许需要放到更长的时间和更广的维度上去观察;但这样的研判或许并非危言耸听。品质、品牌和标准化,是中国预制菜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企业会有更高的要求;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其实也在削弱相关企业的竞争力。
在交流中,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锐曾向观察者网讲述了调研过程中的一个见闻。
在某地预制菜产业园区,调研团队发现当地并没有预制菜的原材料。“当地原材料都没有,要从很远的地方拉过来。”就此,舒锐对当地建议道,要建预制菜产业园,首先要发展规模化的一产(农业渔业等),把原材料发展起来。
“现在同质化竞争是因为过热。这里没有材料就去其他地方拉,这会导致同质化竞争特别激烈。”
02 行业十字路口,哪些企业在加码预制菜赛道?
统计数据是抽象的。形象的是,近年来在预制菜领域,企业的动向“冰火两重天”。
7月12日,冲刺上市的盒马,正式发布水产预制菜系列新品盒马宝鲜。今年以来,不断有新玩家加入战局:上市企业绝味食品,推出卤味预制菜品牌“绝洽”;“味精大王”莲花健康收购“自嗨锅”,进军预制菜赛道;今年3月,A股“体育*股”贵人鸟,斥资一亿元,注册成立了预制菜产业园有限公司……
不过应当补充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在高歌猛进。近年来,不少企业在预制菜赛道折羽。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冷冻速食品牌“烹烹袋”在多个线上电商平台的店铺关停。2019年9月该项目拿到天使轮融资,次年4月便又获得近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把时间拨回2022年,舌尖英雄掀起闭店潮,味知香加盟店关闭183家……隐忧似乎正在显现,赛道竞争依旧激烈。
粗略来看,近年来加码布局预制菜赛道的企业大概分三类:
*类是食品领域的传统上市企业,例如安井食品、千味央厨、同庆楼、绝味食品、来伊份和莲花健康。
第二类是供应链相关企业,例如顺丰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格力成立预制菜装备公司。
第三类是带有“新经济”色彩的互联网企业,例如盒马、美团和叮咚买菜。
冲刺上市的盒马,是预制菜赛道颇值得研究的对象之一。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公布“1+6+N”改革后的各业务融资上市计划,盒马有望成为最早上市的业务公司。年初至今短短数月间,盒马多次加大了对预制菜业务的投入:牵头成立生态联盟、全自动“超级大冰箱”上海供应链中心建成投产、推出盒马宝鲜……盒马CEO侯毅也公开为预制菜站台。
“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逆,将快速成为生鲜购物的主要品类。”侯毅在此前一次演讲中表示,自有品牌、大进口和预制菜在盒马被列为一级部门。预制菜将快速成为生鲜购物的主要品类之一,而预制菜产业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食品工艺及技术的持续进步。
从公开信息中,可以展开的一个猜想是:与其他业务的显著区别在于,盒马并不依赖淘系流量。盒马如果能够成功上市,不仅意味着阿里首倡的“新零售”模式被跑通,市场对阿里的估值逻辑也将因此重塑。对预制菜的加码,或许是盒马提振技术力的一个入口:盒马有意在生鲜之外,打造“科技企业”形象。
不过盒马表现究竟如何,仍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考验。现在远远没到下结论的时候。
03 中国预制菜,企业的长跑
新经济平台、上市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码预制菜赛道,或出于“头部效应”的驱动。
中国预制菜方兴未艾,有相关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企业,容易树立品质和品牌优势,占据入口。
《华鑫证券》此前研报援引数据称,中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较低,CR 10(TOP10企业所占份额)仅为14.23%,而日本CR 5达64.04%。
不过,中国预制菜赛道不是一场冲刺赛,而是一场长跑。
预制菜本身的想象空间,很大一部分来自“供应链整合能力”。或许这能解释为什么国内预制菜头部品牌,目前主要是细分食品加工企业,也能解释为何新经济平台布局预制菜,屡屡强调供应链能力。
中国预制菜虽然前景可观,但是依赖资本的力量或者线上流量就想成功,几率可能不大。
要想成功,企业需要积极回应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新华网此前文章援引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称,“预制菜市场广阔,但是产业痛点却清晰可见”。例如预制菜品质量层次不齐、口味有待提升、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线上为消费者主要购买渠道,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行业何时洗牌,企业拒绝“同质化”内卷,提高自身技术和供应链能力,才是中国预制菜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那些积极承认和回应自身问题,为消费者和生态链商家带来更好体验的企业,更有望在市场的变化中胜出。
新华社此前文章指出,有关专家和从业人员认为,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政策信心。未来随着预制菜品牌效应的出现,我国食品工业、冷链物流业和传统农业都将受其拉动提质增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观网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