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现在,抄医药历史大底?

不过,医药行业如此之大,仍然会有一些细分赛道和龙头具备良好成长性。
2023-08-10 07:00 · 格隆汇APP 边疆塞外

医药反腐风暴越刮越大。

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地方。7月底以来,医药赛道几乎集体扑街。*代表的是创新药标杆药企——恒瑞医药,在短短的6个交易日之内股价重挫20%,市值蒸发600亿元。

有人说,医药反腐力度很大,在微观上导致一些地域设备采购收缩很快,但还是要回归到设备本身是否是刚需。反腐是个短期变量,机会多多。

有人说,任何对不规范行为、违法行为的整顿,无疑会利好行业规范前行,让商业模式、产品力等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来,而不是被带金销售商业贿赂所懵逼。医药反腐并不是新鲜事,过往持续的规范升级,其实都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升级抬升,从小散乱向龙头集中发展。

到底如何深刻看待医药反腐?

在我看来,要深刻理解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不能将其看待为单独事件,而是应该放大到更宏大的政策视角来进行审视。

01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石破天惊的一次战略转向。未来,中国经济会更多要寄托在“内循环”上,其重中之重无疑是消费。但残酷的是,被给予厚望的消费被“三座大山”——房地产、医疗、教育,死死给压着,一直得不到彻底地释放与解决。

好了,大战略转向后,执行层面开始大力推进“三座大山”的深入改革。

2020年8月,房地产“三道红线”政策横空出世,再次深刻改写了行业规则与运行逻辑,其影响并不亚于200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过去20年,依靠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商业模式不灵了。

至此,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几乎被彻底打掉,回归居住属性。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官宣《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这里面最有冲击力的有两点:*,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第二,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该政策同样彻底改变了教育行业原有的运行逻辑。因为它会遏制教育产业化、资本化,使其回归公益属性。这不仅能够降低家庭教育支出,也顺应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呼吁。

医疗关乎每个人的利益,改革难度最为艰巨。

2021年3月,最高层在三明市考察三明沙县总医院时,强调“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

紧接着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10月15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这份医改意见一锤定音,或将深刻改变整个医药行业的运行逻辑,如同地产的“三道红线”以及教育行业的“双减”。

02

福建三明市,人口只有245万。

“未富先老”早已出现,医疗费用井喷,年年双位数增长。本土医保基金不堪重负,在2012年就面临耗尽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三明医改正式起航。

改革*板斧,打击虚高药价和耗材。据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透露,对于某款药,改革之前,一些地方最高买到400元,三明把价格谈到256元。后来,国家*次集采,把价格降低到了17.36元。第二次集采,价格进一步降低至3.83元。

2012-2020年,三明市医疗总费用相对节约110.68亿元,药品耗材费用相对节约124.03亿元。这么一个小城,9年时间里,能够节约如此之多的医疗费用,可见之前的药价有多么虚高,生意有多么暴利。

第二板斧是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医保基金对其实施“总额包干、超支自付、结余留用”。

2017年,三明沙县总医院共同体组建——2家县级医院、12个乡镇分院和128个公办村卫生所。该共同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人财物统一管理,县、乡、村机构上下联动。

医保基金把钱给到共同体,如果市民身体更健康了,看病的人少了,医保支付就少了,结余自然就多了,医院收入也就多了。

第三板斧是薪酬制度改革。取消医生工资与医院(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通过精准考核促进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过去,医院收入来源于多看病多治病。在此背景下,医生会挖空心思搞创收——多开药、多检查、多用耗材、多做化验。改革之后,医生角色回归治病救人本职上来,想方设法用最少的钱治好病人,让病人少生病,少跑医院。

如此一来,实现多方共赢。市民看病少花钱了,医保基金支付少了,医院收入提高了,医生工资也上去了。

据数据显示,医师2019年平均年薪为16.5万元,较2011年翻了2倍左右。其中,12家总医院主任医师年薪最高近60万元,*15万元,平均30万元;副主任医师最高年薪55万元,*10万元,平均年薪21万元。

三明医改实现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了医院从逐利性到公益性的根本性转变;第二,医院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三明模式在2021年拉开了全国推广的大幕。这一定会动摇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会遭遇诸多困难和挑战。

但不要低估监管层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在“内循环”大战略下,要释放老百姓的消费潜能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医疗支出大项是必然要大力推进的。就像资本市场改革一样,虽然难,但迂回很多年,终究还是实现了对于审核制的替代。

为什么要医疗反腐?

我想,或许是三明医改推不动吧。

03

不管是医药反腐,还是集采常态化,都给资本市场传导了一个很清晰的信号:医疗改革公益化属性愈发清晰。这将深刻改变药械企业的底层增长逻辑。这也是为何中证医疗暴跌近60%的最核心逻辑。

不过,医药行业如此之大,仍然会有一些细分赛道和龙头具备良好成长性。比如,出海竞争力很强(占比较大)的创新药企、原料药、耗材企业会有不小机会。此外,一些能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实现战略转型的药企依然有看头,比如华东医药从仿制药龙头成功转型医美巨头。

中药可能会是医药中少有具备系统性机会的细分赛道了。2021年以来,中证中药指数大涨24.6%,相对全指医药、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超额收益为59%、79.3%。今年,该指数还一度创下2015年新高。最近几个交易日,不少中药龙头强势大涨。

从最终的结果看,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

中药ETF(159647)密切追踪中证中药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包括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等为老字号中药企业。如果看好,不妨多关注。

为何中药VS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会有天壤之别的市场表现?

这依旧源于政策。2022年10月,20大报告明确提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19大报告的用词是“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很明显,中医药的政策能级又上了一个台阶。

什么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二字,简明扼要的意思就是,未来政策要支持,要倾斜,从各个维度(含顶层设计、框架制度、人才培养、医保支持等)激发行业的发展。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很多时候,我们做投资不仅要考虑个股基本面的逻辑,还需要放大到更加宏观的时代背景去看,以便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APP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