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星空华文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中国好声音》的命运

A股上市受挫,灿星文化公开承认的原因有两点,究其根源,则是灿星谋求的娱乐业生态闭环的“前店后厂”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2023-08-21 09:01 · 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 陈碧婷

一段录音,一则关于已故歌手李玟的往事,将《中国好声音》背后的制作公司星空华文,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李玟录音事件,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在于业内与公众对星空华文及旗下灿星文化造星模式的不满。这一模式背后,是娱乐业大佬们对于行业话语权的*把控。

在此之前,“邓紫棋向《中国好声音》制作方讨薪”的热搜,也曾引发广泛关注。

李玟、邓紫棋尚且如此,低线艺人们,又当如何?节目制作公司的垄断地位,对演艺圈生态又将造成多大的影响?

李玟录音事件开始发酵后,星空华文股价在8月18日大跌23.42%,市值单日蒸发116亿港元。即便如此大跌,这家娱乐公司的最新市值仍然高达378亿港元,市盈率388.90,在同行业中处于*高位。

靠着《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星空华文旗下的灿星文化,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市场化综艺节目制作商。不过,随着这档金牌节目的式微,以此为代表的“综N代”制作模式和“前店后厂”商业模式也难以为继。公司业绩不断下降,近年甚至陷入亏损边缘。

接下来,更大的挑战,正一个个走向《中国好声音》和星空华文。

舆论危机

李玟粉丝们的缅怀,被一段录音,激化成怒火,烧向《中国好声音》。

近日,一则李玟生前关于《中国好声音》的录音被曝光。相关内容显示,她质疑比赛规则,还遭遇不公正待遇,导致在舞台上摔倒。这位国际巨星的原话是:“站在台上被人侮辱”,“我没想到,原来他们都是一堆坏人”。

2022年,《中国好声音》的原定导师是廖昌永、李克勤、李荣浩、梁静茹。节目录制过半后,廖昌永退出,李玟接棒。

现在看来,那时的很多怪相,比如说舞台表现,以及最终的节目呈现,可能多与当时的争议有关。

录音一经发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一方面,多位《中国好声音》选手发文,爆料相关不公正对待,金星也坐不住了;另一方面,多位《中国好声音》原导师,以及众多艺人关于灿星的相关言论,被再度翻出。

长春一家电台甚至宣布:“永不合作中国好声音”。部分歌迷声讨节目组后发起对其赞助商的抵制。

实际上,灿星文化与艺人的矛盾公开化,李玟录音事件并非首次。

2016年,该公司邀请邓紫棋参与录制电子音乐综艺节目《盖世英雄》。节目提前录制,邓紫棋参与一期真人秀及三期节目,但没来得及签合同。

之后,《盖世英雄》于2016年6月-9月在江苏卫视播出。灿星文化却一直没有与邓紫棋经纪公司蜂鸟音乐签订合同及支付1630万元的报酬。

去年,蜂鸟音乐与灿星文化演出合同纠纷一审文书公开,双方持续多年的争端被公之于众。一时间,“邓紫棋向《中国好声音》制作方讨薪”的新闻,冲上热搜。

对李玟、邓紫棋这样咖位的艺人尚且如此,这家公司与其他艺人率陷争端,也就不难理解了。

造星闭环

灿星文化创立于2006年,多年不温不火,直到2011年,灵魂人物田明、金磊和徐向东加入。田明曾担任东方卫视总监、总经理,金磊是SMG综艺部副总监,导演徐向东也是SMG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们的加盟,为灿星文化带来了*内容制作能力。

2012年,《中国好声音》一炮打响。之后几年,灿星陆续推出《中国达人秀》、《蒙面歌王》、《这!就是街舞》等,高峰期每年要推出数十档主力综艺节目。

当时,灿星文化无疑是中国市场化综艺节目制作的扛把子。其合作的平台,包括了中国五大卫星电视媒体平台中的四大卫视、中国三大网络视频平台及中国两大在线音乐平台。

然而,十余年过去,灿星的节目单,能够延续到现在的,寥寥无几。其中的佼佼者《蒙面歌王》和《这!就是街舞》,也远远无法达到《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力。

为了降低对单一业务、特别是单一节目的依赖,2016年初,灿星文化收购了节目广告运营公司星空国际和音乐IP运营与艺人经纪公司梦响强音,对价分别为1.03亿元和20.80亿元。

最值得关注的是梦响强音,这项关联交易帮原股东田明等人资产变现20多亿元,却让灿星文化背上了超过16亿元的商誉。

灿星文化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闭环。灿星负责节目制作,通过《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培育艺人,签约到梦响强音旗下,通过后续的演出、授权等业务形成巨大收益,典型的“一鱼多吃”。

灿星文化在IPO招股书中披露过曾经的艺人名单,包括张碧晨、周深、吴莫愁、黄霄云、希林娜依·高等,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中国好声音》成名进入演艺圈的。

这种商业模式,正成为此次声讨的核心点之一。已经数次有相关人士爆料称,参加《中国好声音》选秀,一旦表现不错,就有相关人士接触签约事宜,是否签约及相关条款,可能会影响比赛的走向。

所以,经常有人调侃说,《中国好声音》实力最强的,往往不是冠军。

模式式微

《中国好声音》,曾经是中国综艺圈最成功的节目之一。在选秀领域,更是*的存在,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曾经的快男和超女了。

曾有人统计了2005年-2016年中国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国好声音》前四季均进入前十。其中,2015年的第四季位列亚军,*到第三季分别排在第7、第4和第8名。

靠着这档节目,灿星文化很早就谋划上市。2019年首次披露IPO招股书后,公司苦等两年,终于在2021年初迎来了首发上会,却罕见性地遭遇了否决,成为近几年创业板最曲折的拟上市项目之一。

A股上市受挫,灿星文化公开承认的原因有两点: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以及公司的核心人物田明等,股权结构过于复杂,难以认定实际控制人;收购梦响强音后产生商誉减值,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未能得到真实反映。

究其根源,则是灿星谋求的娱乐业生态闭环的“前店后厂”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首先,《中国好声音》的吸金能力,大不如前。2015年的高光时刻,这档节目为公司带来了11.43亿元的收入,为半壁江山,当年灿星整体盈利超过8亿元。

之后,便是连年下降,到2021年,《中国好声音》的收入仅有2.52亿元。

这标志着,灿星文化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综N代”模式,不灵了。

从2012年到现在,《中国好声音》已经走到了第12个年头。就算制作方能在导师和学员上推新,观众其实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了。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泛娱乐行业的创意形式电影、剧集、游戏等尤其如此,综艺节目也不例外。

对于灿星文化来说,没有综N代,没有现在;只有综N代,没有未来。

公司虽然一直强调要做原创,但是,真正原创的节目,观众寥寥,几个大综艺IP,《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蒙面歌王》,都是引进版权。其中好几个,还都引起了版权争议,直到如今都未能完全平息。

另外,当主节目影响力下降,灿星的造星模式,便难以维系了。《中国好声音》的造星能力在下滑,梦响强音旗下签约艺人数量越来越少;此前的核心艺人张碧晨、周深等,到期后都已解约。

艺人经纪与音乐IP运营业务不振,还会引发商誉减值。近年公司规模不断下滑、业绩下降至亏损,这便是根源之一。

A股上市受挫后,在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主导下,星空华文传媒与灿星文化打包,将长线的、稳定的业务,与短线的、承压的业务结合,对冲过渡期。同时,以IP创造商及运营商的定位,来丰富综艺节目制作商的产业价值,南下顺利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如今的星空华文。

2020年-2022年,星空华文收入分别为15.60亿元、11.27亿元、8.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0万元、-3.45亿元、8460万元。2021年亏损,主要是因为计提商誉减值3.81亿元。

根据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至1.416亿元-1.516亿元,经调整亏损1830万元-1460万元,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630万元。

到如今,哪怕《中国好声音》这个老IP翻红困难,星空华文(06698.HK)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除此之外,公司没什么能够快速拉动业绩的产品了。

现在的这轮舆论风暴,如一场反噬,正在对其影响力形成致命一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