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原料奶过剩,上游牧场何以脱困?

在这种压力之下,规模牧场能否咸鱼翻身还有一定挑战性。相比之下,中小牧场和散户群体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2023-09-25 09:48 · 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 陈晓京

饲料成本和原料奶价格,决定了上游牧场,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在过去20多年里,这两大因素反复困扰着牧场企业:饲料贵了,压缩盈利空间;终端消费疲软,原料奶供大于求。

于是,酝酿出可怕的行业周期。对牧场企业来说,原料奶价格高低,直接左右着奶牛存栏规模——价格高就买牛扩张,价格低就倒奶卖牛。就像猪周期一样,是公开的秘密,也是难以打破的顽局。

在几年前乐观消费的预期之下,国内乳企在上游掀起扩张浪潮,“万头牧场”比比皆是,头部乳企、区域乳企等皆加入其中。

带来的后遗症是,奶牛存栏规模扩大,原料奶产量不断膨胀,2022年首次突破4000万吨,成为全球第四大产奶国。隐患渐渐显露,原料奶过剩了。

现在牧场不得不低价售奶,乳企被迫喷粉储存。规模牧场大面积亏损,没有议价能力的中小牧场们,早已入不敷出。这应该是2008年以来最难熬的时刻。

01 成本承压

喝着利乐包牛奶,你可能不知道,上游牧场、下游乳企的日子,今年特别难熬。7家上市牧场企业,原料奶产量齐齐增长,业绩却跌入冰点,4家巨亏,3家净利润大减。

行业代表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牧场乃至养殖户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今年初,山东奶协的一次发文,透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原料奶相对过剩、下游乳企喷粉率超20%,奶牛养殖场挣扎在盈亏线上下。

山东并不是国内牧场最集中的地区、产奶量仅约全国7%,在牧场密集的河北,这种状况更为直观。今年一季度,该省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是4.10元/公斤,*不低于3.93元/公斤,实际上迫于出货的压力,*价格已下调至与山东一样的3.85元/公斤。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奶业主产省生鲜乳均价3.96元/公斤,较上年同期的4.20元/公斤,下降了5.7%。

奶价走低,饲料原料价格却在上涨。豆粕和玉米及苜蓿,是牧场企业的主要饲养原料,在饲养成本占据较大比例。

今年上半年,国内豆粕、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均价较2022年中期涨幅分别为4.8%和1.4%。

苜蓿干草价格更是涨幅惊人。据海关数据,今年上半年进口苜蓿干草平均到岸价573.43美元/吨,同比上涨23.5%。

在饲料成本上扬的背景下,去年就有行业人士测算,原料奶均价须保持4.3元/公斤以上水平,才能保证8%的基本利润空间。

奶价下行,成本降不下来,对牧场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优然牧业是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元的原料奶企业,也是全球*原料奶供应商。

2023年上半年,其优质生鲜乳及特色生鲜乳平均饲料成本2.49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上涨2.5%。同期,原料奶均价4.39元/公斤,同比下降5.2%。原料奶卖得多、亏损越多,公司上半年净亏损9.92亿元。

这些大规模的牧场,尚且有股东、合作客户分担风险,一些中小型牧场乃至养殖散户日子更是入不敷出。

02 原料奶过剩了

2019年,国内奶行业发展重心逐步向上游牧场转移,处于下游的乳企,开始向该领域加码,掀起了产能扩张热潮。

国内叫得上名的乳企,绝大部分都参与进来。不仅有头部阵营的伊利、蒙牛和光明,还有新乳业、三元、君乐宝等二三线乳企。它们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尽早抢占奶源,提升自控奶源比例。

在乳企眼里,得奶源者得天下,未来在市场、在产品上的话语权就越大。所以,在中国黄金奶源带上,充斥着这些企业的身影。

近两年来,牧场扩能扩产走到高潮。2021年,国内新建、扩建牧场166个,其中6成以上是万头牧场项目,当时设计奶牛存栏规模98万头,投资总额390亿元;2022年,新建、扩建牧场设计存栏规模达147万头,投资总额约420亿元。

在这一轮产能扩张之前,国内原料奶价格触底后上行,扩张后的上游牧场带来了原料奶产量大增。2021年全国奶类产量3778万吨;2022年增至4027万吨,雄居全球第四。

不过,早前大举扩张时基于的乐观预期,现时消费环境已截然不同。2022年,国内液态奶消费市场迎来近8年来首降,降幅8%;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收入增速下降10.6个百分点,且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较上年下降0.6公斤,终端消费量进一步萎缩。

有公开数据预测,今年原料奶过剩总量超110万吨。

下游需求疲软,上游牧场的心,早就慌了。牧场企业不惜降价出货加快资金回笼,下游乳企不得不喷粉储存。

随着奶价下行、饲料成本高位运行,进入下半年饲料储备重要节点,恐会加速牧场企业资金紧张等状况发生。

03 牧场的危机

其实,上游牧场企业的危机,去年就已显端倪。7家上市牧场,收入均保持增长,在归母净利润方面,优然牧业、西部牧业、中国圣牧以及现代牧业均陷入下滑的局面。其中,优然牧业同比下降73.38%。

今年上半年,状况进一步恶化,优然牧业、庄园牧场、澳亚集团和原生态牧业出现巨亏,西部牧业、中国圣牧和现代牧业,业绩增速大幅降低。

业绩拉胯的原因,自然与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行、大宗原材料处于高位以及下游需求降低密切相关,在这种“夹板气”中,牧场企业阵痛不已。

牧场企业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原料奶产量的提升。

比如,澳亚集团成母牛年平均产奶量升至每头13.4吨,同比增长3.1%,应该是这些牧场企业里,单产最高水平,秒杀中国圣牧10.94吨/头、优然牧业12.2吨/头、原生态牧业11.3吨/头。

澳亚集团公司是国内第五大牧场运营商,87.4%收入来自原料奶业务。它背靠君乐宝、蒙牛、光明等参天大树,还有新乳业、明治中国等股东,可谓众星捧月。

自去年底登陆港股以来,业绩表现不佳。据2023年中报,公司原料奶销量同比增长10.7%至34.40万吨,销售均价同比下降7.6%,每公斤原料奶饲养成本2.55元,同比上涨7.1%,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减少9.1个百分点。

优然牧业尽管有二股东伊利撑腰,原料奶销量从2022年上半年的112.77万吨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0.25万吨,收入规模升至61.57亿元,同比增长18.0%,销售均价仅4.39元/公斤,较上年同期降低5.2%。原料奶业务毛利率28.3%,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

再如原生态牧业,飞鹤、蒙牛和伊利三大客户合计贡献99.6%的收入,也未能拯救低迷的业绩,今年上半年净亏损2.64亿元。

在这种压力之下,规模牧场能否咸鱼翻身还有一定挑战性。相比之下,中小牧场和散户群体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