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深耕医健投资七年,昌发展如何破解产业生态的增长密码?

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产业论坛,而是深度聚焦于医药产业,从过去的案例梳理,到当下的市场真实情况分析,再到未来的行业变化和趋势研判,从更细微的角度去找寻医药产业未来的增长逻辑。
2023-11-15 15:17 · 投资界

自2021年开始,二级市场医药股经历震荡回落。长周期调整下,医疗创投一二级市场估值体系持续被重塑。不仅医药健康产业投资趋于理性和谨慎,关注焦点也逐渐转向原始创新,而且企业亦积极于其中寻求蜕变,尝试通过原创技术突破,寻找新的着陆点。

有投资者称,未来5-10年内,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将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于是在大潮面前,无论是企业、资本、科研院校,还是各地政府都想抢得产业变革先机,不仅将医疗大健康作为创业、投资和经济规划的重要战略方向,同时也在强化自身能力,以期通过科创金融助力创新突破、缩短创新周期,进而推动产业腾飞。

也正是因为如此,身处医疗创新“拐点”,各类产业生态运营投资平台相继建立,并寄希望于成为医疗创新重要的赋能者,而在这之中,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昌发展母基金体系已合作市场化投资基金44支,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1100余个,已有38家企业成功登陆二级市场,另外正在推动上市的企业30余家。

而在这一连串数据背后,值得深入思考的是:昌发展基于医药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到底建立了怎样的增长逻辑?

01 覆盖全周期投资网络,昌发展如何将资金与医药产业并行?

近些年,北京医药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远变革,而作为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主阵地,昌平区也在不断进行着产业升级。

据悉,昌平区主要围绕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医药健康作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2022年全区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接近800亿元,另外还汇集了300多名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入驻了900多家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全产业链资源聚集,已成功晋级工信部认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国科协认定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而在这背后,自然离不开昌发展于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昌发展于2015年由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企业定位是聚焦于昌平产业功能区的“新型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其商业模式为构建产业园区一站式生态系统。

正是基于这一独特性定位,昌发展在创立之初,就率先把医药健康作为重要投资板块,不仅成立专项投资基金,将产业投资做得更精细化,与此同时,在整体投资策略上,昌发展更是创新型地利用地缘禀赋与国有平台的优势,更偏向于做早中期投资。

这一点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医药领域而言,“投早投小投科技”对于区域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长期价值,即重点放在孵化自己的医药产业丛林,然后在丛林里培养种子选手,并推动其成为链主,从而打通产业上下游。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目前,昌发展涉及昌平企业的投资160余家,投资落地昌平区金额近31亿元,其中半数以上金额投向医药健康行业。动脉网通过观察发现,其投资企业中不乏华辉安健、炎明生物、普沐生物等昌平国家实验室、北生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另外还有图湃医疗、华夏英泰、品驰医疗等头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此外,昌发展还通过基金培育了数坤科技、品驰医疗等区内独角兽,并且还推动爱博医疗、诺诚健华、百济神州、泛生子、巨子生物等5个医疗项目上市。

而通过观察资本市场现状,动脉网发现许多机构在看到一二级市场红利现阶段已消失殆尽,估值倒挂严重之后,都在无奈转向早中期投资,而昌发展则早已在该领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自然更有脱颖而出的优势。

不过这并不是昌发展基于投资的唯一优势,在专项投资方面,昌发展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开始用自有资金和母基金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而随着母基金图谱日益完善,2020年,首支聚焦医药健康领域的知衡直投基金也随之落地,并将30%左右的资金规划在直投业务,重点支持前沿细分行业。

而随着医药产业不断变革以及自身能力的优化,昌发展的整体投资逻辑当然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在投资阶段上,将逐步向中后期拓展升级,巩固建设全周期、可持续、正循环的基金投资生态系统,服务支持区域产业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标的选择上,昌发展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无论是母基金还是直投基金,都不局限于昌平,而是希望招募更多股权投资机构到昌平来注册落地发展和开展投资。

02 拓展“孵化+创投”模式,助力医药企业全周期成长

昌发展总经理王颖曾在采访中表示,“资产管理、科技金融、产业服务,每一项或许单拎出来并不是这个行业里最强的,但昌发展的优势是扎根昌平,整合资源,让产业客户一站式的享受这些服务,这就形成了一套有力的组合拳。因此对于客户来讲,无论从效率还是质量上来说,我们的服务都更加具有吸引力。”

这不无道理。其实早在2015年,昌发展就率先建立起“资产管理、科技金融、产业服务”三大业务体系,即围绕企业发展核心要素,提供集定制化产业空间、产业投融资及深度产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以全面激活创新能量,助力企业全周期成长。

但这种旨在实现空间、资本、服务三项产业发展要素系统联动的一站式生态服务理念,说起来容易,但实际落地时,则需要非常全面的保障才可能行之无碍。

那么昌发展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具体而言,向内延伸,针对被投企业,昌发展围绕产业服务、金融服务、场景落地,以及生态落地构建了多层次的投后增值服务。不仅能够协调各类政策资源、区域产业资源,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市场、成果转化、产业链、人才、技术之外,而且还能够通过基金体系、合作金融机构等,匹配企业各阶段的融资需求等等。

而在外部至为关键的政企协同方面,昌发展始终秉持“政府+市场”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政府平台公司中最专业的市场化运作团队——既要深谙产业、精于企业,又要透彻了解政府需求,从而高效整合和利用政府资源,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昌发展轻重结合打造园区发展新路径,以医药健康产业领域为例,昌发展搭建了全球精准医疗创新技术的国际精准医学孵化/加速中心、第三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医疗器械CMO平台、技术驱动的器械类研发型医美项目M⁺医&美创新中心、以数字化赋能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命谷健康云创新中心、昌平生命谷远毅数字医疗孵化器等多个专业服务平台。

不难看出,昌发展基于医药产业的底层逻辑,建立了一套环环相扣的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了良性的政企协同闭环,而这都可以让昌发展的平台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03 深度聚焦医药产业变革,共同寻找行业新的增长曲线

正如前文所说,我国医药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昌发展也在顺势进行着微观以及宏观层面的转型和升级,那么两者要如何紧密结合呢?另外放到整个医药产业来看,未来的增长曲线到底隐藏在哪?放眼当下,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度参与者,又该如何提前布局?为找到关键性答案,“2023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将在11月17日正式启幕。

据悉,该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生命园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北京市昌平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动脉网VB100共同承办,邀约政府部门领导、院士科学家、临床专家、顶级投资人及企业领袖等医健生态圈多位重磅嘉宾和产业高层次人士,共同探寻未来医药健康产业的价值投资与价值创造。

而从此次论坛的议程设计之中,不难发现昌发展对于医药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的洞察力和专注力。

具体而言,在上午场,论坛共设置四个核心板块,包括领导致辞、主题演讲、创新共话和报告发布,核心主题是运用宏观角度观察医药产业的细微变化。以此次将在论坛重磅发布的《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为例,通过对超4.2万条融资数据的清洗,用真实的投融资数据来佐证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变化趋势,助力行业从业者们洞悉资本变化。

另外在对医药行业的创新力挖掘上,论坛不仅从科研院校出发,邀请两位重磅嘉宾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行激烈讨论。同时在产业横向观察上,论坛还特别邀请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合成生物学分会主任张先恩就前沿创新领域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进行深度解读。

除此之外,由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总监黄磊带来的《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主题演讲也颇受行业关注,这是因为作为医药产业的主战场,北交所的一举一动都对产业发展有着极强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而在下午场,论坛的讨论点将更加聚集,重点围绕四个核心板块。

首先是以产业视角来看,侧重关注医药和器械两大核心技术领域,更细微地观察产业变革,并希望从中找到新的增长逻辑。以医药为例,讨论焦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创新药企的突破与生存的平衡发展;而在器械领域,讨论焦点则放在国产替代以及出海两大方向。这都是从当前细分产业的真实诉求去寻找突破之道。

另外是从产业生态视角来看,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和产业的多维变化,不少地方政府都将医药作为重点发展板块,并且都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产业生态,但如何行之有效,如何将医药产业链的各项核心要素紧密串联,形成合力,共同为医药创新力赋能,则是当前各地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不得不面对的关键课题。因此,论坛特别设立产业生态圆桌,并邀请产业生态链的各方代表,共同探讨医药产业协调发展的底层逻辑。

最后是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落脚点在于资本,即面对当前医药产业波动及复杂的宏观环境下,资本如何从中厘清投资中的“变”与“不变”,以及如何把握细分领域投资机遇,找到穿越产业周期的长期价值,这都需要资本提前布局,而这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意义。

因此,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产业论坛,而是深度聚焦于医药产业,从过去的案例梳理,到当下的市场真实情况分析,再到未来的行业变化和趋势研判,从更细微的角度去找寻医药产业未来的增长逻辑。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1/52539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