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阿尔特曼和 OpenAI复合,只差抛弃董事会

起初以为是OpenAI不要阿尔特曼了,而后又似阿尔特曼拂袖离去,如今却像是OpenAI和阿尔特曼肩并肩,需要被抛弃的,只有董事会。
2023-11-21 10:12 · 微信公众号:字母榜 毕安娣

OpenAI的年度大戏,还在持续。

当地时间刚至午夜,周日走到尽头,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X发帖欢迎阿尔特曼和格雷格·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加入,二人将在微软内部搭建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算是为横跨整个周末的OpenAI大戏暂时拉上了幕布。

硅谷彻夜难眠,天亮了,幕布后又是别样光景。

先是数个OpenAI的员工都在整齐划一地发布同一句话:“没人,OpenAI啥也不是。”其中还包括才做了两天临时CEO的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

阿尔特曼转发了这些贴文,给每个人送去一个爱心表情。布鲁克曼也转发了穆拉蒂的贴文,附上三颗爱心。他们似乎已经做好准备,重新启航。

当地时间早晨六点左右,新的消息传出。Wired报道OpenAI约500名员工签署联名信,“逼宫”董事会:要么你们董事会自行退位,请回阿尔特曼。要么我们500人通通追随阿尔特曼,加入微软新团队。

出人意料的是,董事会成员之一、本次董事会“奇袭行动”的出头鸟、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的名字也赫然在列。旧金山天还没亮,苏茨克维在X平台发了条贴文,言语中满是忏悔。

如此看来,那句“没人,OpenAI啥也不是”是行动方针而非理论,而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送出的爱心,更像是欢迎而非告别。

不过,正是因为OpenAI几百位员工对董事会下了最后通牒,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的去向反而再添迷雾。换句话说,他们真的去微软搭建新团队的可能性降低了。根据The Verge在当地时间周一中午的报道,如果董事会退出,多个信源表示二人仍然愿意回到OpenAI。

从周五开始,OpenAI原本总计6人的董事会,闪电踢走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两人,阿尔特曼被解除CEO职务、布洛克曼自行请辞总裁。其后两天,内部员工辞职、外部投资人施压,OpenAI董事会和阿尔特曼重回谈判桌,却在几小时后谈判破裂,各自寻了新欢——在纳德拉宣布二人加入微软之前,OpenAI就找来了新的临时CEO顶替穆拉蒂。三天,OpenAI迎来送往三位CEO。

短短三天时间里,OpenAI上演了多重反转“宫斗戏”,联名信的出现,意味着这出戏又进行到了新的一幕。不管怎样,阿尔特曼都已经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反杀。他给苏茨克维的忏悔贴文也回了爱心,一次三个,一切尽在不言中。

起初以为是OpenAI不要阿尔特曼了,而后又似阿尔特曼拂袖离去,如今却像是OpenAI和阿尔特曼肩并肩,需要被抛弃的,只有董事会。

01

对于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来说,事情是从11月16日星期四的晚上开始不对劲的。

那晚,阿尔特曼收到苏茨克维的短信,称第二天中午需要进行一个视频会议,谈点事。

OpenAI董事会共有六名成员,其中阿尔特曼、苏茨克维和布洛克曼是内部董事,都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在职务上,阿尔特曼担任CEO,布洛克曼是董事长兼总裁,而计算机科学家出身的苏茨克维担任首席科学家,曾参与研发AlexNet,还是谷歌AlphaGo的论文作者之一。三个人已经从2015年至今,在OpenAI共事8年。

周五中午,阿尔特曼如约参会,董事长布洛克曼不在,苏茨克维和另外三名外部董事告诉他,董事会将解除他的CEO职务。很快,布洛克曼也收到了苏茨克维的会议链接,在会上,他被免除了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但在公司的总裁职务保留。

几乎是在布洛克曼参加会议的同时,OpenAI的公告就发布了出去。在公告中,OpenAI几乎不留情面,称解除阿尔特曼的职务是因为其“不坦诚”,而董事会已经对他“失去信心”。

布洛克曼随后发布贴文,@OpenAI官方,其中的一句“我不干了(I quit)”,不乏情绪。

直到数小时后,布洛克曼和阿尔特曼仍在试图消化这个戏剧化的消息,外界也是。“罢免”消息一出,微软的股价应声大跌2%。

至此,表面上看起来,是OpenAI不要阿尔特曼了,而布洛克曼站队后者。但实际上,就连OpenAI内部的员工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那晚,OpenAI开了一场员工会议。有员工提问这是否属于一场政变,苏茨维克表示“你可以这么认为,但我觉得这只是董事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如果说周五的关键词是“宫廷政变”,那么周六的关键词就是“交头接耳”。OpenAI剩余的董事会成员显然没能“压住场子”,新上马的穆拉蒂发了全员信,但似乎没有什么用。

公司内部人心惶惶,一天内至少有三位高级员工辞职。包括责评估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团队负责人Aleksander Madfried和研究总监Jakub Pachocki、在OpenAI工作了七年的资深研究员Szymon Sidor。

就连穆拉蒂本人也开始明确支持阿尔特曼,试图和其他员工一起说服董事会请他回来。投资人也如坐针毡:微软CEO纳德拉坐立难安,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他感到“愤怒”;风投公司兴盛资本Thrive Capital不再考虑牵头收购OpenAI员工股事宜,即便是继续参与,也只考虑以更低的价格收购——OpenAI正在洽谈的以800亿美元估值出售现有员工股份的事宜变得岌岌可危。

在各方压力之下,董事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周六晚,传出双方将会于次日谈判的消息。

周日,阿尔特曼挂着访客工牌进入OpenAI办公楼,自觉不爽。他发了一条附有自拍的贴文,称“这是我*次,也是最后一次戴这个玩意”。

这场谈判注定刀光剑影:刚被罢免的阿尔特曼,必须避免同样的事发生。根据彭博社、《华尔街日报》等,阿尔特曼开出的条件包括发布道歉声明,并说明其没有不当行为;现任董事会辞职。另外,微软将考虑要么获得董事会席位,要么获得董事会观察员的职位,但没有投票权。

周日晚,谈判确定破裂。OpenAI董事会再一次推开了阿尔特曼,并且将才上任两天却转而支持阿尔特曼的穆拉蒂也撤了下去,重新从外部聘请前Twitch CEO埃米特·希尔(Emmett Shear)担任临时CEO。

在媒体公布消息后不久,纳德拉就跳将出来,宣布了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双双加入的消息。这更像是阿尔特曼的一次表态:这个CEO,也不是非当不可。

从这个表态开始,话语权反转,轮到阿尔特曼抛弃OpenAI董事会了。

02

分道扬镳,各寻新欢,故事似乎讲到了尽头。然而,有局限的是人类的想象力。

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的闹剧,以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双双加入微软告一段落,像是一场美猴王的出逃。没想到,新的一周刚开始,就成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周一一大早,OpenAI约500位员工签署的联名信被Wired曝出。那句“没人,OpenAI啥也不是”眼看着就要成真。

以Wired公布的材料看,这封联名信措辞相当严厉。信中强调了“我们,OpenAI的员工,开发出了*的模型”,称解雇阿尔特曼的过程“危害了所有的工作,破坏了我们的公司及使命”,并提到在周末两天OpenAI的管理层试图和董事会沟通和合作,但董事会不仅未能拿出此前指控的任何具体事实和证据,还“在谈判中不守信用”。

在最后一段,员工们甚至直接给董事会定了性:没能力、没判断力、对公司的使命以及员工都不关心。

“我们,以下签名者,愿意选择辞去OpenAI的职务,加入由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运营的微软子公司。微软已经向我们保证,子公司会为所有OpenAI员工提供职位。除非董事会成员辞职,并任命两名新的独立董事,如Bret Taylor和Will Hurd,并恢复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的职务,否则我们将立即采取行动。”

联名信至少透露了几点重要的信息:董事会罢免CEO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充分的;在董事会罢免CEO之后,管理层曾努力让阿尔特曼回归;阿尔特曼回归的相关谈判破裂之后,OpenAI的超六成员工(总员工数750人)达成共识,即问题的症结在董事会本身;微软已经和OpenAI的员工有接触(有可能是间接的),并给出了接收的承诺。

苏茨克维签了名,至少在表面上,他认可上述判断。出面通知会议,且作为“奇袭行动”中*一名内部董事,事件发酵之后,苏茨克维被认为是事件中的牵头人。

在忏悔贴文中,他试图将自己放在“参与者”的角色中:“我对自己参与董事会的行动,我深感抱歉。我从未想过伤害OpenAI。我热爱我们创建起来的一切,为使公司重新凝聚我愿意做一切。”

虽然阿尔特曼给他回复了三颗爱心,但外界并不买账。一位用户在这条忏悔贴文下讽刺:“创建AGI的人,却连预测自己的行为在3天内的后果都做不到。”

比网友辣评更讽刺的,是苏茨克维紧挨着的上一条贴文,发布于10月7日:“如果你把智力看得比其他人类品质更重要,你将过得很糟糕。”这也被认为是苏茨克维“组局”的动机:不满OpenAI一味追求商业发展,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在阿尔特曼过去一年间一次又一次站在台前,宣布GPT模型和ChatGPT产品的迭代升级时,苏茨克维却在前不久表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如何组织超级人工智能失控,而非制造出下一代GPT。

有意思的是,在OpenAI宣布解除阿尔特曼CEO职务的公告中,公司的使命被提及:“造福全人类”,而“推进OpenAI的使命和维护其章程的原则仍是董事会的基本治理责任。”在员工要求董事会辞职的联名信中,也提到了使命,但称董事会破坏了使命、对使命和员工都不关心。

似乎谁掌握了使命,谁就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在这场公司内斗当中,“使命”变成了一根魔法棒。而现在,魔法棒交还给了阿尔特曼。

奇袭“换人”也许成功了,但“换人”本身并不是终点。OpenAI董事会看似“宫斗”成功,但从高层到基层员工的安全感尽失。若真如媒体爆料所言出走500人,那OpenAI董事会可能赢了“宫斗”,却杀死了“宫”本身。

抑或者“换人”成功,最后发现被换掉的居然是自己。

03

11月6日,OpenAI举办开发者大会。阿尔特曼作为主讲人,穿着灰色套头衫和牛仔裤,略显生疏。

纳德拉被邀请上台,阿尔特曼问了他两个问题。*个问题是,微软怎么看待目前和OpenAI的合作关系?第二个问题是,你怎么看待未来(的合作或AI本身的发展)?

那时的他们都不会想到,短短两周之后,需要重提这两个问题,只是个中意味已经全变了。

在充满反转的三天过后,纳德拉发帖欢迎新同学加入微软这件事,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不到新团队有名有人的正式官宣,都很难令人相信是尘埃落定。目前最新的进展,是布洛克曼发帖宣布了初始领导层,总共五人,其他三人也都是OpenAI的老伙计。

如果真的再无反转,新团队顺利搭建,微软岂不是“赢麻了”?在纳德拉欢迎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将在微软创建新团队的贴文下,埃隆·马斯克就是这么评价的。

纳德拉X平台回复阿尔特曼的时候,特地强调了团队的独立性,并以GitHub、Mojang Studios等既往案例说明微软的经验。但微软吸纳OpenAI的人在内部创建AI团队,更容易让人想起的,还是隔壁老冤家谷歌和DeepMind在重组前的关系。

早在2014年,谷歌就以约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只有50名员工的DeepMind。两年后,AlphaGo击败围棋*选手李世石,一举成名。

在被收购之后的九年里,DeepMind都与谷歌保持着包含其中但独立运作的关系。运营指标,DeepMind不背,潜心做研究。一个又一个前沿突破,让DeepMind为谷歌在AI领域获取话语权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缘分妙不可言,正是谷歌收购DeepMind的举动,让阿尔特曼、马斯克等人警觉,为抵抗科技大公司对AI形成垄断,创办了OpenAI。如今,OpenAI的影分身却有可能和DeepMind踏入同一条河流,而微软,则有望拥有自己的DeepMind。在AI领域有所作为。微软已经将ChatGPT深度整合在自己的几乎全部业务当中,但如此深度依赖一家外部公司,终究是夜长梦多。

这一年来,AI领域的人才争夺有多激烈无需多言。不费吹灰之力吸纳OpenAI若干(甚至有可能是500个)能人巧匠,自然是美事一桩。

但微软的烦恼也不会少。微软吃热豆腐,心急便会烫嘴。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经此一役,就算要去微软,团队究竟怎么搭建,要如何保证自己的话语权,想必是会慎之又慎。究竟要独立到什么程度,才能算真的独立?这是摆在微软和阿尔特曼面前的问题。

DeepMind模式,不仅让谷歌内部忍受了长期的产品与研究脱钩的问题,还渐渐使得内部资源争夺剧烈(DeepMind和谷歌大脑之间)。甚至DeepMind一度想要和谷歌这个科技巨头分手。终究是在ChatGPT的刺激下,谷歌和DeepMind冰释前嫌,将其和谷歌大脑合并成为谷歌DeepMind,对抗猛攻不止的微软和OpenAI。

除了和OpenAI“影分身”之间的问题,正如阿尔特曼在OpenAI开发者大会提出的问题:吸纳了新OpenAI,与旧OpenAI究竟应该如何合作?

正如纳德拉多次强调的,微软与OpenAI的合作仍在持续,并且还将持续下去。目前微软已经将GPT与自家产品深度整合,未来阿尔特曼的团队如果还做大模型的研究,如何平衡和调整可能会面临挑战。

微软已经对OpenAI投资上百亿美元,如今的情形,恐怕是纳德拉最难以料想到的一种。

如果故事又有反转,阿尔特曼和布洛克曼回归OpenAI,对微软来说,情况不会比这场内斗之前差。毕竟为二人回归做出努力、张开双臂欢迎二人加入并允诺在微软内独立搭建团队、对OpenAI的所有员工做出接收的承诺……也算是共患难了一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