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新能源汽车城之争,黑马上位

“我认为最有希望的还是上海和深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特斯拉与比亚迪之争。”他说。
2023-12-07 11:29 · 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淡忠奎

从双雄会到三国杀

这注定是新能源汽车史上高潮迭起的一年。

上半年,上海以61.15万辆的成绩,反超刚刚*“新能源汽车*城”的西安,前三季度进一步锁定胜局。还未等到年终“官宣”,深圳却在身后发起“奇袭”——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123.5万辆,同比增长125.8%。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持117.7%的高增速,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已突破百万辆。行至年末,深圳、上海和西安,即将开一局“百万辆”级别的“三国杀”,来决定“新能源汽车*城”新的归属。

更进一步看,包括深圳、上海、广州、重庆、西安、合肥等城市在内,都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量或产能目标锁定在百万辆以上,它们也都在谋求“新能源汽车之都”或类似目标,试图重塑汽车制造版图。

新能源汽车战场硝烟四起,老牌汽车城与城市新势力加速洗牌。深圳、上海和西安的“三国杀”,将如何演化?谁又将成为“头部阵营”新的挑战者?

01 头部角逐:上海破百,深圳奇袭

12月4日,乘联会发布11月份新能源车预估销量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超8.2万辆电动车,环比增长14%。这一成绩高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比亚迪。

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累计交付量达到85.4万辆,同比增长超30%。

这也是上海反超新晋“新能源汽车*城”西安的重要支撑。从前10个月来看,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突破百万辆,达到102.85万辆,超过去年西安全年产量。西安暂未公布相关数据,但陕西全省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量(82.9万辆)亦不敌上海,西安失守“*城”几成定局。

跟上海与特斯拉的关系类似,西安和比亚迪深度绑定。去年,西安登顶的关键就是比亚迪的贡献,今年比亚迪依然在狂飙,但西安已不是*受益者。

在上海和西安激烈比拼之时,比亚迪的大本营深圳“悄悄”公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3.5万辆,增长125.8%。这一指标超过了同期上海91.5万辆、陕西72.3万辆。

根据公开信息,深圳的新能源汽车版图中,比亚迪同样贡献超七成份额。外界分析,西安主要生产宋PLUS DM等新能源车型,而比亚迪产量涨幅*的海豚、元PLUS等生产基地在长沙、深圳和常州。

“比亚迪热销车型产地转移,导致了深圳和西安位势的变化。深圳是比亚迪王朝系列汉、海洋系列海豚以及腾势、方程豹等车型的产地,而西安主要生产比亚迪王朝系列秦、宋及海洋系列海鸥、海豹等新能源车型。深圳生产车型在前十月销售超52万辆,可以推测,深圳超过西安主要是为热销车型做冲量储备。”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对城叔分析,从汽车产量的消长来看,深圳、上海和西安格局的变化有深层次原因。

除了比亚迪热销车型的变化,上海超过西安主要是特斯拉、大众、非凡、智己等车型综合对产量拉升的影响,比如特斯拉Model Y前10个月卖出34.6万辆,仅次于比亚迪秦35.5辆。

与此同时,比亚迪出海战略对深圳产能亦有积极推动。冯雷认为,以泰国为例,比亚迪连续9个月包揽泰国纯电动车型冠亚军,而冠军车型海豚正是深圳制造。可以预测,在剩下的一个月,随着腾势热销和方程豹上市,深圳制造新能源车型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深圳今年坐上“新能源汽车*城”,已经悬念不大。

02 潜力之城:长合向上,广渝觉醒

在深圳、上海和西安身后,长沙、合肥和常州也开始“组局”。

2022年,长沙、常州和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44.72万辆、34万辆和25.5万辆,而今年前三季度,长沙合肥已双双突破50万辆,常州也已离线不远。

这种昂扬向上的气势,从各自统计部门的表述中亦可窥见。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同期产量的8.8%”;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2倍、“前三季度首次进入全国前五,全年有望超80万辆”;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百万辆大关,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3……

从主力车企来看,长沙有比亚迪、上汽大众、北汽福田,合肥有蔚来、比亚迪、大众,常州有理想汽车、比亚迪,均处于产能爆发阶段。从目前看来,三城产量“狂飙”都有一个相似理由——还是比亚迪。

前三季度,长沙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54.8万辆,同比增长95.8%,占全省总量91.3%;合肥比亚迪1-9月累计整车产量34.5万辆,占全省新能源整车产量57%;上半年,常州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13.23万辆,贡献全市48.66%的份额,仅次于理想汽车。

与此同时,长沙、合肥和常州新的变量不断释放。

长沙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起逐步投产MEB平台新能源车型;大众在合肥建设的电动汽车工厂,今年底将正式投产,*年产量可达35万辆。

对于常州而言,更重要的是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强力突围。今年前11个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32.57万辆,并将在12月挑战5万辆的月交付量,作为理想汽车全国*的制造基地,常州将成为*受益者。

除此之外,2023年新能源汽车城争夺战的精彩之处还在于,重庆、广州等蓄势待发的老牌汽车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具备一战之力。

2022年,重庆、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36.52万辆、31.37万辆,而今年前三季度前者达到24.79万辆,后者产量同比增长1.1倍,均表现亮眼。

在冯雷看来,角逐新能源汽车城,重庆、广州和合肥都很有机会。

从产业基因看,重庆、广州属于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强市,合肥属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下的新兴汽车城。从区位配套看,三城分别处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都市圈,产业配套完善、人才供给充足,产业腹地广阔,且均靠近我国最主要的消费市场。

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已进入下半场,竞争主题正从动力系统之争转变为智能系统之争,“能够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网络上得到一席之地的城市才会有前途,跨界融合的集成创新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

03 *战场:谁能制胜万亿赛道?

汽车制造业被誉为“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具有价值链长、科技含量高、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等特点。如西安、长沙、常州等新能源汽车新秀,希望重塑制造业骨架,重庆、广州等老牌汽车城则希望加快“换血”,维持制造业地位。

202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前五名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苏州、重庆和广州,其中深圳、上海已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领军城市,重庆和广州则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今年前10个月,深圳、上海、重庆和广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4.8%、0.1%(总产值增速)、5.5%和-0.9%。其中,深圳和重庆增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劲增长是很重要的因素。

“深圳属于后起之秀,上海、广州、重庆都有深厚的汽车产业基因。正是因为这一点,深圳发展汽车产业的‘包袱’小很多,近年来依托比亚迪的迅猛发展,打出了一片天地。”

冯雷说,其他三座城市基本上是走“油改电”和“1+N”路线,比如上汽的非凡、智己,广汽的埃安、长安的阿维塔、深蓝、启源等,发展新能源汽车难免有些“瞻前顾后”,反应在品牌战略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以前10个月规上工业负增长的广州为例,广州汽车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近三成,受新能源汽车冲击等因素影响,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滑5.4%,较前三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但仍未回到正增长空间。

很大程度上,这也关乎广州能否守住工业第五城的地位。即便现在广州依然是无可争议的汽车*城,但其统治地位正不断被深圳、上海等新能源汽车城“蚕食”。加快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是广州*的选择。

根据四座城市此前发布的汽车产业相关规划,面向2025年,上海和深圳都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量目标锁定在200万辆;广州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重庆则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150万辆,与西安、合肥目标相当。

不仅如此,深圳、上海、广州、重庆均已瞄准汽车产业赛道万亿级目标。

深圳:到2025年,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上海:到2025年,汽车产业力争实现制造和服务“两个万亿元”目标;

广州: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到2025年,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到202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上万亿,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谁最有希望笑到最后?

火石创造的研究报告认为,深圳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三电”技术,全面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

而上海、广州、重庆则在汽车产业生态上更胜一筹,且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网络、背靠强大的消费市场。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率95%以上。在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转型的大潮中,四座城市均具备向上突破的潜力。

在冯雷看来,四座城市中,上海的零部件配套能力最强,有超过2000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广州次之,重庆稍弱。而且,上海没有明显短板,而深圳有着最为活跃的民营经济,在创新产出、容错机制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上最为优秀,尤其是汽车产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围绕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态势将更加凸显,而这恰恰是深圳的强项。

“我认为最有希望的还是上海和深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特斯拉与比亚迪之争。”他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