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女性投资人的「花瓶困境」

女性力量的崛起不仅仅是在投资人层面,我们能看到整个创投圈中,PR、IR、FA等行业关键性环节大多以女性为主,从前台到后台都不乏优秀女性的身影。
2023-12-28 15:21 · 钛媒体 张翌楠

“你就穿着土一点,别太显年轻,不然工科背景的创始人会默认你听不懂拿你当花瓶,实在不行干脆谎报年龄。”

“让公司给你更高的对外title,VP都填不平这些老大哥的轻视。”

“主动提问题,前几个问题镇不住这些技术派的创始人,后面就再也别想让他把你当投资人了。”

“去应酬饭局*穿得像男人,不然会被误会是哪个大佬带来的。”

一提到最近在写关于“女性投资人困境”的选题时,周围的女性投资人似乎都深有感触,讲了不少自己的经验之谈。

几年前,行业大多还是以投互联网、消费为主,上述潜伏的问题尚不明显,但在今天投硬科技的主流语境下,女性投资人们也开始转换战场,问题突然被放大了。

“消失“的她

“这么戳心的话题吗?”

“感觉处处都是困境。”

近两年行业转调风向,创始人的画像与之前大有不同,硬科技领域创始人年纪普遍偏大,产业经验丰厚,行业“老炮”气息相对较重,年轻投资人本就很难快速建立起对话能力。

如果在年轻后面再加上女性二字,更是难上加难。这倒不是对女性的质疑,有时甚至都不是对话能力的问题,是创始人压根儿就不给对话的机会。

菲菲2020年从MIT硕士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头部美元VC,专攻新型材料。本想在创投圈一展拳脚,但三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经验让菲菲发现,很多时候她需要花费同龄男生数倍的精力和努力,才能换取一些相对平等的尊重和空间。

菲菲是典型的南方女生,面相尤其显小,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

一次,菲菲去见一位创始人,结果对方头发花白,双方年龄看起来差了30岁。对方大概是看见菲菲比想象中年轻许多,相互礼貌寒暄两句后,就亲切表示下次见到合伙人再细聊。

尽管如此,菲菲的遭遇还不算最糟,要是运气不好,遇见“爹头爹脑”的创始人更闹心。

“爹头爹脑”一词出自罗永浩最近在直播间的发言:“有的人到了一点岁数,面对公众爹头爹脑的,你这是干嘛?我刚出来那会儿,也遇到过这样的中年人,真的非常糟糕,面对优秀的年轻人,你就平等的交流。”

老罗一番激情吐槽立马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看来打工人在职场受“爹头爹脑”的气已是一种常态,投资圈也不例外。

“遇到过爹味儿特别重的创始人,不由分说,上来就强行给我做科普。但你好像也不能怪他有爹味儿,说不好我比人家女儿还小几岁。”小扬吐槽起了自己在读研实习期间的遭遇。

职场困境的根源往往在职场之外,再往前追,女投资人在硬科技领域的遭遇,或是受到女性科研领军人才不够、高位决策参与不足的影响。

今年公布的两院院士增选当选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有五名为女性,占比为8.4%。而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女性仅有一名。

从国内学术界目前的整体现状来看,在晋升或参评更高学术职位的过程中,女性占比远远低于男性。这就形成了刻板印象:大多数科研背景的创业者,对男性投资人的信任度天然超过女性投资人,而其造成的影响还在层层下放。

不是说硬科技赛道女投资人的压力就大,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女性的一种偏见,这其实跟赛道没有关系,而是行业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对女性来说不太友好的社交模式。”一位看军工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的女性投资人表示。

菲菲将女性投资人在行业中的发展过程比喻为一个“渗漏的管道”,许多优秀的女性在投资生涯的各个阶段会被莫名其妙、不断地“渗漏”出去。

行业下行周期,提到裁员,女投资经理总是更危险的那一个;又或者在向新能源、硬科技领域转型时,老板和项目创始人的不信任,都是对女性投资人的一种“渗漏”。

“度不好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跟一众女性投资人聊下来,说到最多的五个字*是“度不好把握”

类似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这种老生常谈的经典话题就不在此展开了,此外提及最多的是如何把握与异性创始人交流的度。

“稍微冷淡一点,会觉得你太‘端’着,装自来熟又熟得很假。同性之间多聊几句,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是想交个朋友,你去跟不熟的异性创始人闲聊,很明显能感受到对方的戒备心。”

女性投资人以何种态度去面对异性创始人竟也成为一门学问,毕竟,这是个创始人也以男性居多的行业环境。

“男性之间抽根烟就能解决的事,你可能要吃三顿饭才行。”在这个及其讲究效率的行业里,怎么不算是一种硬伤呢?

其次是职场的风格问题,上级或者下属男性投资人的风格往往比较犀利,机构则期望女性投资人扮演一个更柔和的角色。

如果一位非机构创始合伙人级别的女性投资人的投资风格犀利,就会被评价较为强势,若不犀利则又会被指推动项目或业务的合作力度不足,很难把握尺度。

此外,“非机构创始合伙人级别”的前缀也颇有讲究,言外之意是指创始人级别的女性投资人则不会面临这样的难题。

这是否又意味着,女性投资人需要站到更高位,才能享有和男性投资人同样的基础权力?

即使是做到了一定地位,女性投资人仍旧面临职业发展路径被限制的问题:在目前很多机构的管理结构中,女性投资人在机构中到达基金主管或合伙人级别之后,内部大概率会希望她聚焦管理好分管的基金,对于进一步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突破限制,需要自己积极争取,走出差异化路径优势。

“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敢为天下后,曲线救国。”

性别困境or集体困境

当然,也有女性投资人持不同角度的观点。

“女性在某些领域可能相对花费的时间更多,但这个*值不会非常大。”零一创投管理合伙人余璐表示。

余璐举例,她见过的一位女性投资人小伙伴,在与一位极端聪明、沟通效率极高的博士创始人交流时,因为她提前做足了功课,可以针对创始人的研究方向提一些问题,而这就是所谓的对话能力。

“你有没有把创始人的论文都认真读一遍?有没有做好这个领域的基础功课?对方的知识储备强,你说学术探讨不行,那快速接上别人的话,这个要求总不算高吧?和创始人对话的能力不分男女,我都是这样要求零一小伙伴的。

创始人一开始‘拽’ 也许是以为你不懂,但当你跟他交流几个来回,他发现你是专业的,就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讨论。当你赢得了尊重,你不会被当成‘花瓶’,还会收获一位参谋。”余璐说。

余璐表示:“这两年创投大环境不好,听到太多人说难,看到太多人焦虑。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别只盯着困境,Do Something.”

借用游戏圈里的一句老话:菜是原罪。

“我觉得不用过于强调女性标签,行业里大多数都是一视同仁的,没必要改变,也不用一味强调要得到什么认可,用事实和结果说话就好,今天行业里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女性投资人了。”Lyco表示。

的确,像我们熟知的红 杉中国合伙人杨云霞、达晨财智合伙人李江峰、北极光创投合伙人于芳、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黄荔等,以及文章里所提到的各位女性投资人,她们都凭借自身的硬实力,在硬科技领域以及各自机构中承担起重要角色。

事实上,女性力量的崛起不仅仅是在投资人层面,我们能看到整个创投圈中,PR、IR、FA等行业关键性环节大多以女性为主,从前台到后台都不乏优秀女性的身影。

回到投资的话题上,做早期投资的尽头就是募资,不管什么职业路径,无非就是从投资经理开始做到VP、做到合伙人,本质还是投资和找钱两件事。

“你要是真想长期在行业里做出成绩,无论是投资端还是募资端,你都得像个销售,懂得如何sell自己对行业的理解、你的人设以及靠谱程度,这才是核心技能。”好几位女性合伙人都向我表示,自己当下*的挑战是募资。

但话又说回来了,今天哪个机构合伙人的挑战不是募资呢?聊到最后发现人家说的还真有道理:“感觉不是性别困境,是集体困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