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车企「狂卷」智驾

智能驾驶的战火愈演愈烈,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也在加快相关布局。
2024-04-25 15:53 · DoNews 张宇

关于智能驾驶的战争再度升温。

4月20日,蔚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全域全量”的智能驾驶发布会,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宣布,蔚来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功能将于4月30日起,面向蔚来Banyan·榕智能系统用户进行全量推送。

根据蔚来公布的数据,其全域领航辅助NOP+累计验证里程达到120.8万公里,其中高速/城市快速路验证里程超过36万公里,城区道路验证里程超过84.7万公里。覆盖中国大陆地区的726座城市(城市覆盖率99%)实现主干路覆盖不低于90%。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功能推送的用户规模接近23万人。作为对比,在能使用城区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企中,小鹏汽车和问界的用户规模大约各6万多人,理想汽车为10.8万人,阿维塔为1万人左右。

李斌在发布会上直言,“蔚来智能驾驶的目标是到2025年智驾使用时长占比达80%,10倍安全于人驾,真正推动实现‘解放精力、减少事故’的智能驾驶*愿景。

事实上,不只有蔚来在死守智能驾驶这道护城河,华为、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都将智能驾驶视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竞赛的筹码,毕竟智能驾驶不仅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更能形成高溢价,成为新能源车企的新利润增长点。

智能驾驶的战火愈演愈烈,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也在加快相关布局,并计划在2024年将城区智能驾驶功能落地,显然,智能驾驶的拐点已至。

01.2024年成智驾元年?

智能驾驶是信息化时代中机器通过多方面行为辅助人类进行驾驶以及部分情况下代替人类进行驾驶汽车的技术。

其中,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是智能驾驶中目前关注度最高的技术,意在将导航与辅助驾驶结合起来,达到汽车自主决策行驶的目的。理想状态下,驾驶员只需要在车辆启动前,设置好目的地并选择一条希望行驶的路线,智驾系统便可以全程进行控制及操作。

在经历了2023年的卷里程、卷开城数量的热潮后,众多新能源车企意识到了智驾即将大规模爆发的市场前景,纷纷加大了相关投入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鹏汽车是动作最快的入局者之一。早在2022年9月,小鹏汽车就向部分广州地区小鹏P5车主推送了城市NOA(即小鹏XNGP)功能,到了2023年6月,小鹏汽车又宣布城市XNGP功能在北京正式开放。

在2024年1月的小鹏X9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透露,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城市智驾能力,在已全量发布的52座城市基础上,新增覆盖191座城市,总覆盖城市数量达到243城。随后,何小鹏又在新春智驾启动会上表示,小鹏XNGP斩获“可用城市”“可用里程”“用户口碑”三项行业*,2024年是智能驾驶元年。

为了应对智能驾驶带来的行业拐点,小鹏汽车计划在2024年实现XNGP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小路、内部路、停车场实现点对点智驾,并且开始研发面向全球的高速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即智能导航辅助驾驶),2025年研发面向全球的XNGP,以满足海外用户的智驾需求。

小鹏汽车也面临着追赶者的压力。在2023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华为宣布于2023年年底前在45个城市落地城市智驾领航辅助功能。

2023年9月,在问界新M7的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表示介绍华为ADS 2.0高阶驾驶辅助系统时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直接将这场智能驾驶大战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4月23日举行的问界新M5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截至2024年4月,HUAWEI ADS智驾总里程已超过2亿公里,NCA城市领航已覆盖全国40000+城乡镇。

和华为一样激进的还有理想汽车。此前,智能驾驶一直被外界视为是理想汽车的短板,但在2023年8月举行的成都车展上,理想汽车表示将以通勤NOA为突破点,通勤NOA前期的布局先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0个城市,计划到11月将布局的范围扩大至50个城市,到12月就将覆盖全国的100个城市,2024年第二季度,通勤NOA将推送全量的AD Max用户。此外,理想汽车还提出了端到端的智驾方案,从感知决策到规控都交给AI,该智驾方案预计在2024年10月前后推出。

相比之下,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较为低调,直到李斌在智能驾驶发布会宣布,蔚来全域领航辅助NOP+道路最长验证里程已达120多万公里,覆盖726座城市,实现99%全国最广验证城区可用范围,其中高速、城市快速路可用里程36万公里,城区道路可用里程达到84.7万公里,“我们毫无疑问是中国智能驾驶的*梯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智能驾驶战火纷飞,但对于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而言,其城市NOA覆盖数还在10城以下,甚至仍处于较为早期的高速NOA开拓阶段,仍是“少数者的游戏”。华西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智驾目前已有效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未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技术*的头部车企,将在“标配智驾”时代形成差异化,并保持两年以上的*优势。可以预见,2024年将是智能驾驶大混战的一年。

02.智驾供应商上市备战

随着智能驾驶的拐点已至,战火逐渐蔓延至产业链上游,当前,智驾供应商纷纷谋求上市,试图抓住智能驾驶爆发的机遇。

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供应商,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纷纷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向“自动驾驶芯片*股”发起冲击。

地平线主要于为智能汽车提供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蔚来、哪吒汽车等,2023年有超过30家中国车企成为地平线的量产客户。黑芝麻智能是一家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SoC及基于SoC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自动驾驶SoC以及支持L2级至L3级汽车自动化的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等。

新能源车企为了应对城市/高速NOA功能的落地,不得不选择高算力智驾芯片,这使得英伟达的旗舰芯片Orin X成为*受益者,比如蔚来新车型全系搭载4颗Orin X芯片,小鹏G9和X9搭载2颗Orin X,理想AD Max智驾也是基于Orin X打造。

当下,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还面临不少困境,抢食并不容易。

首先是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力不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和低阶智驾市场的占有率均排在第二名,分别为35.5%和21.3%,高阶智驾市场的*名是英伟达,市场占有率为49%,而低阶智驾市场的*名是Mobileye,市场占有率是26.6%。

黑芝麻智能的占有率同样不高。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2022年中国最高算力自动驾驶SoC出货量排名,黑芝麻智能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5.2%,位居第三名,相比之下*名的市场份额高达81.6%,差距十分巨大。

其次,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仍处于巨额亏损之中,招股书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地平线经营亏损分别为13.35亿元、21.32亿元和20.31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11.03亿元、18.91亿元和16.35亿元。黑芝麻智能经营亏损分别为7.23亿元、10.53亿元和16.97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6.14亿元、7亿元和12.54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预计,未来两年,主流自动驾驶芯片将陆续量产交付;未来五年,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国内头部厂商有望突围。

不过,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不断提升,不少新能源车企对智驾芯片等不断催生了新的需求,尤其是算法、大模型在持续演进和变得多样化,对智驾芯片的算力是一大考验,同时智能驾驶的体验在接下来几年还将迎来质的提升,高速NOA、城区NOA的逐步实现让处理场景会变得更加复杂,也对智驾芯片的综合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之下,英伟达的出货量和客户群更大,并且已具备完善的软件工具链和开发生态。在前有巨头垄断后有竞争对手追击的背景之下,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想要顺利突围,还需要跨越不少障碍。

03.“鲶鱼”特斯拉FSD将入华

2022年10月,特斯拉在AI Day上提出FSD Lanes Neural Network(车道预测神经网络),该方案仅需使用导航地图,就能实时构建车道级拓扑结构,解决了以往只能从高精地图获取智能驾驶关键信息的痛点。

FSD从2020年10月起小规模推送,至今已经历11次大规模更新,最新的版本是FSD V12,已逐步开始向北美用户大规模推送。对此,中信证券表示,FSD V12大规模推送意味着智能驾驶的ChatGPT时刻渐行渐近。新版本具备更高的性能上限、更拟人化的驾驶风格和更快的模型收敛速度,预计端到端自动化驾驶大模型将开启快速进化。

4月20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回答一名中国车主提问时称,特斯拉可能很快就会向中国用户提供FSD功能。

与目前大多数智能驾驶方案不同,特斯拉FSD在输入视觉等传感器信号后,可以直接输出转向、刹车、加速等车辆控制信号。由于这种架构避开了一个个模块一级一级地传输信号的过程,因此降低了级联误差的概率。这意味着FSD若成功入华,将成为新能源车企智能驾驶方案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国泰君安也在研报中指出,FSD若成功入华,将助力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这不仅意味着特斯拉将在自智能驶领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可能引发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不过,特斯拉FSD的核心训练场景还是北美地区,其是否能够直接将训练成果运用到国内场景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蔚小理”、华为等入局智能驾驶的新能源车企而言,建立先发优势和打造护城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