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剑指2000亿,深圳还需20个高端医疗器械企业IPO

总的来看,深圳已在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创新空间、技术支持、人才供应等方面做足准备,只等“凤凰来”。
2024-05-21 08:22 · 动脉网 张靖

深圳,可能要在医疗器械领域再培育超20个IPO。

2022年6月,深圳多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全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底,深圳拥有18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包含3家全球Top100医疗器械企业,20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及53家国家级“小巨人”医疗器械企业。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些高端医疗器械企业于2021年实现805亿元营收,较2000亿元的目标相差一倍多。这意味着深圳若要实现目标,其高端医疗器械企业需在4年内实现营收翻番,或再培育出20多家IPO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及更多规模化营收企业。

深圳为何敢于制定如此惊人的行动计划?或许是源于深圳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战略规划,以及深圳身为国内医疗器械*城的底蕴。

在政策上,深圳于2022年6月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将高端医疗器械列为未来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底蕴上,深圳医疗器械产值约占全国的10%,出口占比达13%,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同时,深圳的医疗器械领域上市企业数量居国内各城市之首,亿元以上医疗器械企业数居国内各城市之首,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体量(总市值)居国内各城市之首。

放下辉煌的过去,未来,深圳将如何实现这些任务目标?深圳的大、中、小型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分别迎来怎样的机遇?

1、打造千亿级专业制造园区

为了达成2000亿产值目标,深圳逐一攻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短板。

过去,深圳符合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园区不够多,其就在《行动计划》中直接明确任务:建成若干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聚集区,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以上,吸引世界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来深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总部5个以上,形成1个千亿级专业制造园区

《行动计划》还规定:市发改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区政府、坪山区政府等各部门按政府职能分工负责,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在南山、坪山、龙华、光明、盐田建设一批产业特色园区。

目前,深圳各区政府已加速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以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为例,2024年2月,深圳龙华区发布《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总体发展规划(2024—2035年)》,提出将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为全国*、世界一流的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

据悉,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位于深圳市核心区域,总规划面积近20平方公里。其将依托“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赋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各环节。同时,其将建设北部生命科技创新区,重点发展医学成果转化、药品器械审批检测、数字生命科研平台等科创平台。

根据规划,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将聚焦植介入器械、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命监护和生命支持、医用耗材、放射治疗、康复养老器械、智慧医疗等八大领域,分三步走打造世界一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

*步,初步建成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到2025年,计划建成并投用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一期专业园区,园区内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引进和培育重点企业150家。

第二步,成为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引领区和“健康中国”的重要载体。到2030年,计划园区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引进和培育重点企业250家,年新增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00个。

第三步,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城。到2035年,园区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引进和培育重点企业超500家,年新增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00个。

为实现各步骤目标,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持续提升公共配套服务:成立国创汇康,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经济高效的医疗器械CDMO服务;成立首支医疗器械产业基金——国创致远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医疗器械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推进人才住房、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优质人才落户。

截至目前,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润三九、普门科技、博纳精密、联新移动、安保医疗、硅基仿生、北芯生命等国内医疗器械头部企业已入驻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打枪了其建设“世界一流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的*枪。

除了龙华区发力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光明区也在加速特色产业园建设。例如,深圳光明区在玉塘先进制造业园区集中布局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挂牌了云智科园、天安云谷、招商局智慧城等8个医疗器械特色产业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行动计划》中为高端医疗器械的产业布局做了前瞻性规划。其将龙华区定位为制造承载区,光明区定位为创新先行区,南山区定位为总部引领区,坪山区定位为综合发展区,盐田区定位为应用示范区。

随着规划逐步变为事实,预计深圳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将释放出巨大的产业集群优势。

2、世界500强企业争相入驻

千亿级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除了需要一批专业的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外,还需要一众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入驻。

《行动计划》指出,加大招引世界500强、全球行业100强、国内行业50强、细分领域前5强企业及上下游关键节点配套企业,鼓励境内外重点企业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提升研发、营销结算、国际贸易等总部核心功能。

截至目前,已有一批从深圳走出来的龙头企业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并将全球总部基地设于深圳。

例如,迈瑞医疗投资22亿元建设龙华科技产业园,并将其作为迈瑞医疗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建成后,该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将承载迈瑞医疗供应链60%以上的产能,帮助迈瑞在2030年达成年产值千亿的目标。

再如,科曼医疗此前计划投资15亿元用于医疗器械开发和园区建设,并在2024年1月公布其全球总部设计方案。据悉,科曼医疗全球总部大厦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总建筑面积约22.7万平方米,由一栋150米超高层研发办公中心及两栋88.7米高层生产厂房组成。

除了从深圳走出来的龙头,深圳还推动世界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来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总部。

2024年4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通用电气医疗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面深入开展合作,携手推进产业链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培养等,共同推动深圳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此前,GE医疗曾于2023年6月与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共同在深圳光明区建设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先进制造基地。据悉,该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动工。

西门子医疗也不甘落后。2023年5月,西门子医疗与深圳南山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西门子医疗将追加投资超10亿元,在南山区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如今,全球市场每3台西门子磁共振系统就有一台产自深圳基地。

除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龙头也是深圳攻略的重点对象。2023年11月,CGM领域头部企业硅基仿生终于签约,将公司总部设立于高时九龙山科技园。此前,硅基仿生自主研发出了国内*获批的免指血校准实时CGM产品,并与国内CGM企业一起打响了CGM国产化之战。产品上市以来,硅基仿生已累计服务血糖监测用户超100万人次。前不久,硅基仿生还成功登上“中国医疗器械2024探星创新榜”及“2024未来医疗100强中国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榜”。

这些知名医疗器械企业为何纷纷选择落地深圳?在政策、区位、交通、人才等方面,深圳均有对手,其他城市也有差异化优势。而这些企业选择深圳,或许不单是考虑政策、交通等通用性因素,而是看到了深圳的务实精神及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在一个政策文件中明确表示:每个产业集群由一名区领导负责,一个对应产业部门牵头,建立区级工作专班,及时出台和更新产业政策。同时,构建督查督办和绩效评估体系,对“6+3”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举措进行责任分解,纳入区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和绩效评估体系。

再举个例子,考虑到市内不少企业对本地医院临床试验服务不甚了解,深圳于2024年4月举办医企对接GCP(临床试验)服务集市,由市发改委、市卫健委等政府工作人员,医院、科研机构、协会、园区的代表及创业者代表共同参与,帮助企业深度了解本地医院的临床试验服务,加深临床科室与医疗器械企业的交流,推进医疗机构与企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或许正是这种替企业考虑,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暖心小细节,吸引了各大企业积极入驻。

3、站在医疗器械创新的最前沿

除了吸引世界级龙头企业,深圳还重点培育孵化创新型初创企业,扶持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在《行动计划》中,深圳决定开展高成长性企业遴选及培育,每年滚动筛选30家左右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同时,深圳还鼓励医疗器械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团。如今,已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兼并购加速成长。

例如,2024年4月,深圳瀚翔脑科学宣布完成对意大利企业EB Neuro S.p.A.的收购。通过收购,瀚翔脑科学增加了脑机接口、精神疾病和神经损伤诊断和监测及其物理治疗等应用方案。此前,瀚翔脑科学还成功收购了英智科技。

扶持上述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器械企业之外,深圳还计划孵化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

首先,深圳计划大力支持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的建设,依托其国家级平台的网络优势,挖掘、培育、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

据了解,国创中心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先健科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牵头组建,于2020年4月落地深圳。

在国创中心的支持下,目前已诞生了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全球首台5.0T人体全身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另有医用陶瓷材料、高性能医用镍钛合金、组织再生微球、可降解高分子产品、医学超声影像装备核心芯片等自主研发或联合企业共同研发的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在2024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生态展上亮相。

瞄准未来,国创中心已与国药、华为、华润器械、麦科田、安吉尔、睿心、韦拓、慕思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将进一步合作攻克医疗器械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其次,深圳将打造一批创新载体,促进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其计划到2025年,新打造3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创新方向上,深圳计划重点开展高端医学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ECMO、小型质子治疗仪、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等重大装备整机研制。同时,深圳还考虑采用“赛马制”“揭榜制”等方式,对重点研发单位提供中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另外,深圳将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进行支持,对新取得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且在本市实施产业化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深圳将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用于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产业中试、临床研究和试验、上市后评价和应用示范、供应链及贸易,完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同时,深圳还将发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的平台作用,从检验检测、审评审批等方面支持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总的来看,深圳已在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创新空间、技术支持、人才供应等方面做足准备,只等“凤凰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