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医疗产业受政策影响极大。若抓住机遇,跟紧政策方向,企业发展将事半功倍;但若错失时机,逆势而行,企业或将被市场淘汰。
近几年,在涉及医疗器械行业的相关政策中,供应链成为高频词。
一方面,多个国家级政策陆续发布,强调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202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要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精准识别上游间接供应风险,预见下游反向传导市场风险。
之前,国务院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将“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其中指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供应链安全计划,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全球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商务部等8部门也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及《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规范》。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持续发布供应链相关政策,计划增强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例如,深圳市发布《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图谱,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集聚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并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全国、比肩国际的供应链核心企业。
苏州市发布《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期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业优势领域,继续精耕细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有威海市、新乡市等诸多地方政府也发布了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
从公开的众多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高度重视产业供应链工作,多次提到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为什么如此重视产业链、供应链?是因为大国经济需要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目前,国内企业在采购海外芯片、导线、电极、材料等关键部件时,可能遭遇芯片停产或海外供应商受巨头影响而无法供货的情况。
例如,*医疗在研发ICD产品时,就在4年内经历了5次高压模块关键裸芯(DIE)停产或供应商停止供货。幸运的是,如今,*医疗高压模块的所有关键器件几乎都实现了替换,真正掌握了研发和生产的自主权。不过,上游原辅料、核心零部件、生产设备、分析仪器等其他细分领域仍然存在大量“卡脖子”现象,需要国内企业逐一攻克。
都在加码发展供应链,创新企业该选哪儿?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主体是企业,关键也在企业。因此,各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供应链,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又一次机遇。
不过,机遇并不容易抓住,需要创新企业明确不同城市的优势产业集群及政策引导方向,并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如此可在获得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截至目前,北京、深圳、苏州、上海、南京、天津、泰州、武汉、威海等城市均已加大力度发展医疗器械供应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实施路径上,各地从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分别着手。
首先,引导本地医疗器械产业向上游延伸,补齐上游供应链短板。
例如,苏州要补齐上游原辅料、核心零部件、生产设备、分析仪器等环节;深圳要支持其制造业龙头企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等专业服务;威海市要推动其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关联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关键材料国产替代;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批)工作》,推进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产业链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形势有所不同,各地重点突破的上游供应链也有所不同。具体到细分领域,苏州计划重点发展高端生物试剂、生物原料、培养基、病毒载体、生物反应器、层析树脂及设备、离心机、过滤器、规模分离纯化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医用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或产品。
深圳计划聚焦突破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新型体外诊断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与植入器械、高性能呼吸机和体外膜肺氧合机、微创外科内窥镜、医疗机器人等设备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大型医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整机设计以及精密加工制造等工艺,突破超声换能器高性能压电复合材料、植入骨材料、植入器械原材料等上游原材料的自主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
这些还未突破的上游供应链环节,既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痛点、政策关注的重点,也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机会。对应技术领域企业落地到对应城市,或将事半功倍,获得更快发展。
其次,培育、招引供应链核心企业,打造供应链生态体系。
例如,苏州计划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高水平医疗机构,发挥行业龙头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链主企业是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产业链大部分企业的资源和应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具有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
在招引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均提出加大招引世界500强、全球行业前100强、国内行业前50强、细分领域前5强企业及上下游关键节点配套企业,鼓励境内外龙头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提升研发、营销结算、国际贸易等总部核心功能。
在培育方面,威海市支持“链主”型企业通过参股、并购、合作等形式垂直整合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上海市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关键领域加速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包括制造型、研发型和销售型的“链主”企业,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
另外,各地还通过产业链招商的方式,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例如,浩然特塑是关怀医疗的上游供应商,在浩然特塑的牵线搭桥下,威海临港区管委与关怀医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于2024年3月签订《聚醚砜“膜”材生产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
据悉,关怀医疗是我国*一家对“膜”材料及滤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高新技术企业,对血液透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最后,推进供应链向下游延伸,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例如,苏州计划补齐下游医药供应链、流通商贸大数据平台、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等,重点发展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通上中下游的现代供应链平台。深圳则是向供应链下游延伸远程诊断、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等服务活动。
此外,各地还大力发展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配套,加速补齐供应链。其中,苏州将重点发展医学转化、医废处置、知识产权保护、CRO/CDMO/CMO等第三方服务平台;深圳将大力引进、建设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外包服务机构,以及实验动物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转化医学中心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多维度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创新企业向全球市场拓展
除了从上中下游着手,各地还从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全球化等方面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供应链。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4月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提出要强化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应收账款、票据、仓单和订单融资等方式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具体执行层面,深圳成立了市级产业链党委——中共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链委员会,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及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相关行业协会、产业园区、投资机构、龙头企业、权威专家等资源,打通产、学、研、医、资、政、管全链条。
成立以来,产业链党委通过开展路演、展览、产学研圆桌峰会等方式搭建起全链条的交流合作平台。截至目前,产业链党委已帮助零一生命、瑞德林、先健心康、维琪医药等企业获得超1亿元投资;还在南山区创新型医疗器械展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帮助企业对接20多家投资机构及40余位独立投资人。
据了解,重庆、武汉、宜昌、合肥、烟台等市均已发布了创新供应链金融工作方案,以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加速其发展。需要提示的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能够使小微企业更便捷地借助订单融资或借贷,但企业也需要注意风控管理,不可迷失在高速扩展的道路上。
在供应链数字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印发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要加快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制定有效的供应链数字化策略,加强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供应链数字化运用能力。
其中,威海市将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设,打造集产品交易、物流配送、生产制造、医疗服务、健康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大健康平台;厦门市将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创新,打造一批数智化应用场景,为全行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服务,提升价值链和供应链效率;重庆巴南区将支持优势企业延链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同步进行数字化改造。
目前,湖北已于2024年4月成功上线了首家省级医药供应链平台——湖北九州医药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包含药械交易服务、产业金融服务、产业要素服务、中药材综合服务、工业物料集采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模块,集成上游药械生产企业,下游医药、药店、诊所等市场主体信息,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据悉,在前期试运行期间,湖北省339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在该平台上按年度预算报送药品、耗材、设备、服务意向采购金额,总意向金额达498.1亿元。上线后,该平台将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促进创新成果快速传递到消费终端,使群众用药成本大幅降低,全品类药品可及性也将显著提升。
随着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创新企业的运营成本将明显降低,并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供应链全球化方面,《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企业要有序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共建共享国际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全球供应链协调能力。
对于这一点,深圳市梳理了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资源和产业优势:东南亚的工业加工、组装能力及农产品,欧美中高端工业中间品、新科技和消费品,中东及非洲的矿产、能源资源等,都属于优势供应链资源。
在产业转移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趋势下,深圳支持供应链企业在境外设立采购中心或通过投资并购境外企业等方式,获取参与全球供应链所必须的要素市场资源并建设海外供应链体系。
同时,深圳还鼓励企业增强供应链服务出海能力,建议供应链服务企业抓住“企业出海”“供应链出海”的机遇,跟随跨国企业、工业中间品、品牌企业在海外设立分销基地,为专精特新等企业和产品提供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渠道分销、售后、融资等跨境一体化解决方案。
供应链政策,给医疗企业
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这些供应链相关政策,给哪些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从几个案例即可看出。
*,促进创新企业加速发展,并解决商业化后顾之忧。例如,医学影像上游一直是政策、市场关注的重点。2024年4月,联影医疗牵头攻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于无线功率传输技术的CT滑环研发与应用”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实现“CT设备核心零部件”滑环的国产化。
此外,生物医用材料、医疗设备的核心部件、医用电子元器件等上游市场均受到地方政府重点关注。一方面,各地政府通过揭榜挂帅制,直接给予相关企业资金支持,助力创新企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牵线搭桥,促进产业链企业与创新企业接触、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同时,助力创新企业商业化。
另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创新企业还可通过供应链金融,以订单向金融机构融资借贷,减小现金流压力,快速发展。
第二,推动医疗企业加速出海,构建全球供应链。2022年底以来,中国多地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区域内企业组团出海。其中,威海市商务局于2023年8月联合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组织13家医疗企业赴泰国参展,达成意向成交额3000余万元。2022年12月,深圳市商务局组织的“深圳医疗器械展团”和“深圳智能制造展团”顺利斩获8700万美元意向订单。
第三,供应链数字化将减少相关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近两年,医疗器械市场越来越卷,产品售价降低倒逼企业进一步缩减成本。此时,尽早应用供应链数字化的企业,将更快一步占据市场竞争优势。
事实上,供应链政策带来的机遇远不止如此,其他更多机遇还需要各创新企业继续探索、体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