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手机日本市场的官方账号宣布,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在日本市场的出货量显著提升,成功跻身市场前三名。
如果仅仅只看排名,这无疑是一个让人震惊的事情,毕竟日本人口也算庞大,“前三”意义非凡。然而实际情况是,小米仅仅只占了日本手机市场6%的市场份额。
虽然只有6%,但就日本手机市场独特的格局来讲,小米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然不易了。
过去二十多年来,日本手机市场一直由运营商主导,苹果手机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及与运营商的紧密合作,常年占据着日本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余数十个品牌则“共享”生育份额,但最高也未能超过10%。
中国手机产业的确强劲,可面对拥有话语权的运营商,即便已经“攻坚”了不少年头,但依旧很难在日本发挥出自身的“性价比”、“系统定制”的优势。
如今小米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手机在日本市场的持续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运营商“说了算”
日本无疑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移动通信的国家之一。
早在1989年,日本就推出了*代模拟移动电话。随后,日本又率先开启了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的时代,由日本*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公司主导,建立了一套名为i-mode的封闭系统。
所谓的i-mode,简而言之就是让用户能够在手机中享受各种丰富的手机上网服务,包括收发邮件、收看新闻资讯、转账查询、订票服务、网上购物等,这些服务以手机上网数据流量结算,价格较低。
当时还处于功能机时代,人们对手机的定义还是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功能,手机完全被定义为一种通信工具。i-mode的出现,直接满足了当时日本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环境需求。
凭借i-mode这一整套封闭的系统,在全盛期,使用兼容i-mode手机的用户近5000万,这也使得NTT DOCOMO基本接管了日本整个手机市场,不仅控制着手机的销售渠道,甚至可以要求厂商改变手机终端的嵌入功能。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日本手机市场仍然由运营商主导,90%的市场份额被五大运营商占据。
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手机进入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形成了一种封闭的内循环体系。
可谓铁板一块,外面的品牌根本进不去。
包括当时的全球手机巨头诺基亚,也在日本市场遭遇了惨败。2008年,诺基亚宣布由于市场份额未达到预期,将停止在日本市场销售和宣传诺基亚品牌手机。
然而,日本的本土手机业成也封闭,败也封闭,i-mode匹配了日本发达的移动互联网需求,但在这种体系下,日系手机长期沦为运营商的代工厂,沉醉于手机硬件做工的打磨,导致软件开发成为一片空白。
这,给了苹果巨大的机会。
2、苹果独占“半壁江山”
即便是铜墙铁壁,也抵挡不住划时代技术的敲打。
2007年,苹果推出了*代iPhone,彻底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给全球手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具体到日本市场,尽管i-mode培养了日本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习惯,但iPhone凭借其更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整合,提供了超越i-mode的体验,深受日本消费者喜爱。于是,苹果顺利的在日本打开了“进不去”的局面。
不过,进得去并不意味着能做大。苹果想要在日本手机市场获得快速增长,仍然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持。
事实上,起初NTT DOCOMO也曾计划引入iPhone,但因为接受不了苹果相对苛刻的条件,最终放弃引入。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早年报道,NTT集团前管理人员表示:“苹果开出了答应DoCoMo销售iPhone的条件,要求NTT DOCOMO开放NTT实验室的所有专利。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NTT研究所作为日本*的研究机构,研究所如何对待所拥有的技术,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即使iPhone当时在全球市场受到极大关注,也不可能换取到NTT公开所有专利。除此之外,双方还在iPhone的销量、价格等方面存在分歧。
与NTT DOCOMO合作不成,苹果迅速转向了实力较弱的运营商软银,并与其达成了合作协议。
随后,软银开展了无须首付0元购机、一年内若电池损坏免费换机、铺设大量WiFi热点给iPhone用户使用等服务,这使得iPhone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强力的冲击了日本手机市场格局。
从2008年软银正式在日本销售iPhone开始,到了2012年,仅仅四年,iPhone就成为了日本市场名副其实的手机霸主。
根据IDC的统计,2012年iPhone在日本全年整个手机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23.3%,*次夺得冠军。之后分别是富士通18.0%、夏普14.0%、索尼8.4%、京瓷8.0%。
打出名气后,其他运营商也接踵而至,和苹果谈起了合作,包括最早拒绝与苹果合作的NTT DOCOMO,后来也迫于压力卖起了苹果手机。
到2018年,苹果首次在日本取得50%以上份额。自此以后,苹果常年独霸日本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3、中国手机的“机会”
事实上,国产手机品牌在很早之前就已经都进入了日本市场,比如2007年的华为、2015年的中兴。2018年的OPPO,2019年的小米。
在众多的国产品牌中,2019年上半年,华为曾获得了日本SIM FREE手机*,全渠道安卓手机销量前三的亮眼成绩。然而,由于后来因众所周知的制裁原因,华为在日本市场的上升势头被压制了。
至今,华为、中兴、OPPO等品牌,在日本市场早已没有了存在感。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运营商的话语权太大了,尤其能够决定手机功能配置和定价策略这两方面,直接把国产手机“性价比”这一*优势给牢牢“封死”了。
在日本市场,由于通信运营商的签约补贴与折扣,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有性价比。
以iPhone来说,一直以来iPhone在日本的售价几乎是全球*,加上日本运营商的签约补贴,其价格更低。iPhone在日本的销售得益于运营商的大幅优惠。如果用户绑定运营商的套餐,就能够以更大折扣购买iPhone。
换句话说,国产手机如果没有深度与主流通信运营商渠道捆绑,在日本市场就不会有性价比优势。能否搞定运营商渠道,需要议价权,如果一开始没有出货量,是很难打开运营商渠道,形成渠道捆绑,获得话语权。
而此次小米能以6%的市场份额进入日本前三,其本身原因就是打通了运营商。
在没有与软银合作之前,小米进入日本市场后一直反响平平。但在2023年与软银合作推出小米12T Pro之后,小米在日本的销量有了起色。
今年5月,小米14 Ultra在进入日本市场后,迅速成为现象级数码产品爆款,首批备货遭到抢购一空,其销售远超预期,一度登顶日本乐天电商平台的销量榜首。
事实上,包括华为手机2019年在日本的份额之所以能上涨到5%,原因也在于NTT DoCoMo等通信运营商渠道商的突破。
此外,日本智能机是在运营商主导下的定制机文化,运营商根据日本用户使用习惯对手机系统也进行了比较深度的定制,因此形成了相对比较闭塞的手机系统,而国产厂商自带的定制系统与应用与电子商店与日本的习惯相左。
也就是说,国产手机过去一直在做的本土化定制软件体验,在日本市场发挥不出来。
总的来看,尽管东渡日本道阻且长,但只要能“啃得动”,凭借中国手机厂商们的韧性,“征服”日本手机市场,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锌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