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港作为距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最便捷的进出海口,是东北亚经济圈重点的重要枢纽,其积极推进的港口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和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临港氧化铝项目,获得了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此外,锦州港积极融入国家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规划中,配合锦州市的新能源项目发展,与产业资本合作,着力打造东北亚绿色新能源中转枢纽港。此举既能满足未来来港船只对清洁能源补给的需求,更能与临港相关产业形成协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东北亚新能源体系。
01
好消息频传
助力新产能顺利落地
锦州港总投资约为46亿元的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将有力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而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关键环节,也将是锦州市“以港兴市”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
根据相关报道,在港口与施工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锦州港航道改扩建工程疏浚作业与营运船舶正常通航成功实现并行(试运行),标志着港口生产运营与航道工程施工能够双向提效。
据悉,按照前期锦州海事局的相关会议部署以及《通航保障作业指导书》要求,试运行阶段将持续2周。在此期间,施工船舶在航道一侧作业时,5万吨级以下散货、集装箱、化工品船舶和3万吨级以下油品船舶可利用航道剩余宽度实现正常通航,不受影响,之后,逐步过渡到24小时全天候并行模式。
经测算,全年满足并行通航条件船舶占比高达93.6%,在24小时全天候并行模式下,保证港口生产运营船舶高效顺畅的同时,平均每日仍可提供航道工程施工作业时长超过20小时。
此外,上市公司近期在与投资者互动交流中也透露,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也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4.99亿的项目补贴已经批复通过,后续会根据项目工程实施进度,分批下发给工程主体。
而为了消纳即将提升的吞吐能力,并对港口业务做进一步延伸,锦州港在临港运输便捷和能源优势突出的赤峰霍林河区域,前瞻性布局了主业为氧化铝的启辉铝业。该企业设计总产能为650万吨,共计5条生产线,采用逐条线建设的方式。单条生产线产能130万吨,建成后将是全球单线生产能力最 大的氧化铝企业。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启辉铝业主导的氧化铝项目,也已经取得了全部的前期手续,7月中旬项目全面复工。
在近期锦州举行的政银对接会上,代表锦州港出席会议的副总裁苑志刚对锦州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于港口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参会各方就建设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02
新能源项目开工
做实做强本港新质生产力
除了围绕港口贸易等原有优势提升实力外,近日,锦州港与远景能源合作的全球单体最 大的低温绿氨储运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锦州港构建绿色能源供应链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温绿氨储运项目占地约105亩,总投资约4.9亿元,年转运氨162万吨,预计2026年投产。
党中央部署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方针,不仅是针对新能源体系的建设,传统领域的能源改造,也同样重要。以远洋运输为例,最近几年针对大型船只的重油汽轮机的环保升级、河道运输设备的油改电等,各项举措都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而其中,换用绿色清洁的可再生燃料,也是在保证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路径。据介绍,绿氨是绿色船燃的重要种类,其储运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保障。
锦州港腹地的辽西、蒙东是中国北方风光发电资源丰富的区域,在蒙东及东北地区布局规划了绿电制氢及绿氨,绿醇等项目,其中绿氨、绿醇产能已超过1000 万吨。锦州港是腹地绿色新能源产品最便捷的出海口,物流成本优势极强,成为众多新能源企业开展生产仓储、物流中转的*。
实际上,远景能源在赤峰打造了152万吨/年的绿氨生产基地,大规模生产绿氢和绿氨,P1期首阶段工程已于2024年3月投产。而远景能源与锦州港合作建设低温绿氨储运项目,开展绿氨仓储、中转业务,恰好满足了远景能源上游绿氨等绿色新能源物流中转需求。
此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完善港口新能源仓储、中转等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拓展港口货源结构,助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锦州港盈利能力,更是打造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的具体举措,将进一步推动绿色船燃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双碳政策的实施,构建绿色新能源体系。
“一艘集装箱船每年的新能源燃料用量大约为3万至4万吨。低温绿氨储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保证40条至50条集装箱船的新能源燃料用量。”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远景绿能仓储(锦州)有限公司董事苑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绿氨和绿醇是未来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