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投资 pe 正文

PE/VC已对“海龟”不感冒:“有退路”或成死穴

“老牌的基金早就不投海归了,尤其是那种高薪大公司回来的海归。麦肯锡这类公司出来创业的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国内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网易、腾讯、阿里巴巴、新浪,都是本土的草根创立的。”
2013-01-27 10:49 · 雷锋网

  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很多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李彦宏古永锵,后来者王兴、包括最近见报率很高的杜一楠,曾几何时,风投们都青睐在海外镀金回来的创业者。他们有漂亮的背景,有知名IT或者金融机构的从业经历,喝过硅谷的水,吹过纽约的风,有着从资本主义国家带回来的先进理念。按照一般的推论,似乎他们要想获得VC的青睐本钱比本土的草根们要多——海外归来的杜一楠就轻易获得了几轮总共几千万的融资。然而事实如此吗?看看投资人@李军华怎么说。

  “老牌的基金早就不投海归了,尤其是那种高薪大公司回来的海归。麦肯锡这类公司出来创业的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国内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网易腾讯阿里巴巴新浪,都是本土的草根创立的。”事实上现在整个投行对于海归创业者都不感冒。由青睐到不感冒,这中间经历了一个过程:海归创业者项目的不断覆灭,尤其是在亿唐烧光了投资人5000万美元的融资并以失败告终之后,投行对于海归创业者的热情就冷静了下来。

关于亿唐,互动百科介绍如下:

  1999年,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唐海松创建亿唐公司,并很快搭起一个了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梦幻团队”。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他从两家著名美国投资商DFG、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融资,但这个坐拥亿万风投、哈佛MBA团队、“明黄色一代”等诸多概念光环的亿唐,却在长达七年的时间内,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各种商机失之交臂,最终以失败告终。

  “1999年的5000万美元等于现在的5亿,这个事件的影响力可比24券的倒闭要大得多。”

  从那个时候开始,“海归”这个身份就基本上再也不能为创业者加分。杜一楠之所以能拿到投资,更多的是因为做的团购项目是一种在美国被印证过的大获成功的产品模式,恰好又赶上了互联网的投资狂潮。占据了天时,投资者看中他的产品一点也不奇怪。

  对于杜一楠的失败,李军华觉得一方面是整个团购行业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还是杜一楠本身的问题:一下子从几十个人的团队扩张到四五千,这种花钱的方法真是匪夷所思。“如果我是杜一楠,这笔融资要慢慢花啊,押两年,等大家都拼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带着几千万站出来了。做项目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要着急去跟人家拼规模、拼用户,活下来才是制胜的法宝。”

  草根创业者相比起来更爱惜投资人的钱。李军华举了一个例子:马云最初拿到的一笔500万美元融资,一两年内都没有花掉多少;如果他也像杜一楠那样一年就把这500万烧光,就不会有后来的阿里巴巴了。

  投行对海归的不感冒,一个客观事实是海归要价过高。他们大多有一些资本,因此创业要放弃的东西比较多,沉没成本一高项目要价就下不来。但这些背景对投资人没有意义,对投资人来说:面对类似的项目,在没有办法确认创始人能力的时候,他们当然愿意投一个相对来说要价更低的本土团队。

  “如果要说海归创业者有什么缺点,*的缺点就是眼高手低。”李军华说他不喜欢夸夸其谈、长篇大论的人,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更得投资人的偏爱。

  另外,和草根创业者相比,海归*的死穴就是都有退路,他们在公司经营不善的时候大可一个转身又回到年薪二十万美金的老行当里去,输掉一个公司对他们来说不算是致命打击;但草根创业者没有退路,所以只能咬牙挺住。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又怎么有资格成为那剩下的十分之一?

  作为投资人,李军华说到了个人投资偏好:“有爆发力的项目,有市场空间,有强有力的团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雷锋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