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投资 pe 正文

多元化PE新举措:转向大资管 固定收益业务受宠

某管理资产规模约20亿元的国有背景PE机构曾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以并购为主的业务方向,固定收益为辅。而回溯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并购业务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是开发了一些固定收益类项目。
2013-06-24 09:21 · 经济观察报 胡中彬

  不做股权投资,转作固定收益业务,这是一些PE机构们近期的新举措。在大资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PE机构们也开始切入这一规模巨大的市场。

  事实上,除了发展固定收益业务外,本土PE机构们已经通过扩展上下游产业链来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之道,财务顾问业务、并购业务、房地产基金、二级市场投资等业务等其他多种类型开始成为不少PE机构“开源节流”的方向,反而是传统的股权投资业务受到冷落。

  一位外资基金中国区负责人则直接表示:“这么做并不是转型,这是病急乱投医。”他认为,这是本土PE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被迫采取的自保策略,不利于PE机构长远发展。不言而喻,这一被迫转变的背后脱离不了股权投资业务难有好收成的行业背景。而大资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局面下,PE机构忍不住想分得大资管业务一杯羹。

  固定收益业务受宠

  北京一家中小型投资机构今年还没有进行过股权投资业务!这令人怀疑该机构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PE了。该机构一位负责人张琳(化名)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转向开发固定收益产品了,反而令他欣慰的是,这种业务的规模倒在今年上半年便达到了几亿元,远远出乎他的预料。

  其实这种模式并不复杂,即是以债权投资的方式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该机构再将该债券投资产品的份额卖给中小投资者。“现在根本没法进行股权投资,周期太长,风险也比较大,最关键的是投资人不买PE投资产品。”张琳称。

  但这些债券类投资产品则受欢迎得多,年化15%左右的固定收益,最短一年期,颇受中小投资者欢迎。据其介绍,该公司的投资人一般都是通过银行渠道的人私下介绍的,有时候也会将产品拿出去跟第三方进行合作销售。而为了确保投资人的利益,受资企业要将股权、资产等进行质押。

  分析师认为,这是市场化的选择,没什么可非议的,从侧面说明现在的创投市场不景气。

  深圳基石资本也是尝试发展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机构。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认为,这并不代表公司被迫开拓固定收益业务,因为固定收益市场规模庞大,且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已经有一定的现实需求,开发固定收益产品是以往产业链的延伸,能够和股权投资产生协同效应。

  此外,固定收益产品较股权投资基金的流动性有较大改观,因为固定收益产品更加灵活,往往在1-2年左右,而国内因为一般股权投资基金的周期至少在3-5年,且股权投资的暴利时代已过,这对投资人来说,固定收益产品更有吸引力。

  事实上,开辟固定收益业务的机构并不只有个别,不仅中小型PE机构涉足这一领域,而一些大型的PE机构也在寻找着固定收益市场的机会。

  某管理资产规模约20亿元的国有背景PE机构曾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以并购为主的业务方向,固定收益为辅。而回溯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并购业务基本上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是开发了一些固定收益类项目。

  固定收益类业务本质上和当前时兴的大资管业务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以该PE机构为例,它的业务模式是寻找到有融资需求的大型企业、政府投资平台等实体,为其设计和提供固定收益类融资服务。目标企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未上市公司、已经上市公司,未上市公司尤其是偏好大型房地产企业、基础设施类企业、资源型企业。

  与此同时,该机构再对交易方案进行设计,引入外部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进行信用增级,往往也需要用自有资金做劣后级投资人。之后再去对接外部的投资者,如果项目较大,一般都是对接外部的机构资金,如保险资金、商业银行资金池的资金。“这种做法和信托、公募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有时候也会对接一些外部的通道,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资金方放款的监管要求。”该PE机构一位负责人表示,该机构在这类项目中最核心的作用是交易方案设计和自有资金的兜底。

  这种业务与信托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的业务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