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光大银行上市一波三折:H股IPO被逼到悬崖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外在环境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大而不强的中资银行日子已经开始变得难过。
2013-12-05 09:48 · 腾讯财经 张贾龙

  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历时十年。

  按照当初设定的改革路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采取以下步骤:财务重组——国家注资补充资本金和处置不良资产,成立股份公司——变国有独资银行为股份制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由外资参与国有银行改革,境外上市——成为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

  由于光大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累积了大量不良贷款,光大银行花了数年时间清理资产负债表,并进行重组,上市计划也一再推迟。

  光大银行从2010年7月22日公布上市计划,到8月18日登陆上交所,仅仅28天的时间,创造了从启动到上市不到一个月的先例,因此也被称为“闪电上市”。

  作为当时中国*尚未上市的国有大型银行,光大银行A股IPO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基本结束,但光大银行没有像农行等银行那样同时在香港上市,这也给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留下一个尾巴。

  光大银行与中国其它大型银行一样,视赴港上市为其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对于为何没有同时在香港上市,光大银行没有提供解释。

资金压力促使光大H股着急上市

  正如A股上市一再推迟,光大H股IPO也是一波三折。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如今,光大银行已经是第三次冲击港股IPO。

  光大银行于今年10月16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文,香港联交所已于10月24日对光大银行的上市申请进行正式聆讯。光大银行过去两年已数次启动H股上市计划,但均因市况不佳而放弃。

  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低于业内平均水平,光大银行之所以渴望于年内完成H股IPO,与其资本充足率水平始终在监管红线附近徘徊有关。

  按照今年1月1日施行的监管新规,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77%。

  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内的监管要求:2013年年底前,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5.5%、6.5%、8.5%,过渡期分步达标。由此可见,按照过渡期的要求,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虽勉强达标但也已逼近红线。资本约束是目前制约光大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光大银行行事上较为保守,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光大银行一直给人一种机关事业单位的感觉,业务创新也不够。此外内控、业务水平在业内也很普通,没有较为突出的特色业务,业绩平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光大银行的未来充满挑战。

改革收官在即 光大是银行大而不强典型代表

  媒体称,光大银行将在下周开始管理层路演,并最快于12月中下旬完成H股挂牌上市。这意味着已历时十年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收官在即。

  对光大银行来说,赴港上市除了扩充其资本基础外,在香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将有助于光大银行扩张国际业务。今年2月,光大银行在境外的*家分行——香港分行正式开业。

  受地方债务以及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光大银行H股发行将面临估值难题,而且中资银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也普遍不高。

  如果定价高于A股,发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定价低于A股,会伤害到原有的A股股东的权益。即便到了H股上市的最后阶段,市场的疑虑也并未打消。H股上市的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实现一个合理又不伤害A股股东利益的价格。

中国银行业是大而不强的典型代表,乍看起来,中国似乎具有超一流的金融体系,中国的国有银行处于世界规模*、*钱银行之列。但仔细观察将会发现,中国的银行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样健康和强大。

  尽管不良贷款率平均仅为0.97%,似乎在掌控之中,但事实上,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仍在恶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七个季度呈上升趋势。此外,市场预计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将下降到15%以下,明年银行利润增速更是将降至10%,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

  目前,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外在环境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大而不强的中资银行日子已经开始变得难过,包括光大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多竞争者的挑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