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北京人,目前负责一只拥有海外背景的私募股权基金(PE)。北大毕业后到美国继续深造,然后被派往中国香港工作。三年半之前回到北京,出国学习和在香港工作的经历让他已经颇为适应外企的文化、节奏。
年关将至,又是一个跳槽季,林先生有了“变一变”的想法。“我想跳到一家有国企背景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不是我一个人有如此想法,这是行业内的大趋势。”他说,“主要原因是海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投资速度在放慢,并且不是太景气,而在国内圈到钱的一些基金正纷纷将眼光投向国外。”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变,林先生说:“资本总是朝着利润*化的地方去。”
现在PE行业面临的大环境,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其一,改革开放以后很多资本往中国流,因为当时中国是所谓的新兴市场,各个行业百废待兴,如雨后的春笋般全冒出来了,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也确实经历了二十年的经济高增长。但是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慢下来”,目前降到了7%左右。
其二,PE行业发展很不平衡,这就意味着能够吸引资本的投资机会比之前要少很多。像电商这样的行业比较好,发展比较快,但一些传统制造业、煤矿钢铁,发展就比较差。国企也是好坏参半,有的管理比较好,在市场化的行业当中越走越快,有的就稍微要差一些了。“这在我们看来,以前中国是面面开花,机会俯仰即是,但今后可能变得要更花心思。”林先生说。
其三,过去的10年至15年当中,国外的一些基金大佬纷纷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自己的基金也大片大片地建立起来,现在可能有几千支PE在中国的“上空”盘旋,“僧多肉少”。
早一些时候这还是一个“舶来品”,PE是一个什么概念,应该怎么做,国人还都不是很清楚。但现在,国外的PE和国内的PE竞争已经越来越没有优势了。
“这里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例如国外背景的PE投在国内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就变成了外商投资企业,这会导致企业的工商变更,将来上市等方面面临诸多的束缚。所以,一样地资金,更多的人会倾向于选择国内背景的PE,这对下一步的经营和管理不会造成障碍。”林先生说,“最主要的是国内的PE做得也相当不错了,例如联想下面的几只PE,在水平和经验上已经和国际看齐。”
“我之所以想跳到国内背景、*是有国企背景的PE,是因为国内PE正在把目光转向国外的一些项目,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林先生透过这个现象,分析了“为什么近些年来国内PE更倾向于国外的项目投资”。
林先生说:“*个因素还是要归结于我们最开始的主题,就是资本逐利,什么地方产生的利益*,大家的眼光就会朝向哪里。”
中国在经历的那么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之后,大家判断下一个增长区域会是东亚、非洲,资本是朝着经济增长点去的。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香港成立的中国东亚基金,还有中非基金,这里面的动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大家判断在未来的5年至10年,这些区域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第二个因素是帮助国内企业转型升级。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瓶颈,这就意味着大量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汽车行业是个很好的例子,国产车现在一个突破方式就是通过并购,例如北汽集团收购北欧品牌萨博平台后,绅宝品牌正式推出。很多中国的企业都在做这样的事儿,这时候一批PE就会感觉这是一个方向,能够帮助中国的国企或者大的民企在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平稳。投资区域也很容易推断出,就是那些在科技、经验上高于我们的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
“我们看到的是很多的德国公司在出售业务,中国的公司表现出很强的意愿,尤其是在机器人、自动化、汽车配件、航空航天等相关行业。”林先生说,“围绕着这些大主题的产业升级,很多企业都是找到PE这个平台来帮他们寻求海外并购机会,同时提供一些好的并购经验和资金协助。”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政府在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引导国内资本向外投资。例如能源类的投资,很多参与其中的PE都是有国家背景的,战略资源的并购都有国家利益在背后引导。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连续下调。专家指出,低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中国经济尤其是能源领域将迎来多重机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中国能源紧缺,现在是“走出去”的*时机。
林先生说:“前几年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时,都是一些大国企冲在最前方。例如中海油在北美收购尼克森油田,约150亿美元的一个交易;还有国家电网2014年在澳大利亚40余亿澳币收购的一大串电网。但这其中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当地媒体不太欢迎,社会舆论有质疑的声音。虽然这两个收购最终都顺利通过了,但在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批环节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大家现在就想转换一个思路,由基金出面,这会是一道防火墙。但实际上它背后的操盘手还是国有企业、一个主权基金或者说一个大的银行。”他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很多人想跳到有国企背景的PE。”
国家政策层面在引导一部分资金向外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此次常务会议之前,他刚刚结束7天近70场活动的欧亚外交行程。
从总理欧亚之行的成果来看,金融支持占据着很高的比例,物化的成果已经造就。李克强出席竣工仪式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不仅是由中国公司进行项目实施,也是由中方提供优惠贷款。其意义和本次常务会议提到的“金融支持推动我国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无缝链接到一起。“我想类似这样的国家层面的项目,除了大企业,国家背景的PE冲在前面以外,也还有一些小的国内PE跟着走出去了。”林先生说。
第四个因素就是中国很多富人把钱圈在一起去投资,这可能不算太正规的PE,规模也比较小,但两年前有一大批这样的投资公司涌现,出现了“全民PE潮”。
林先生认为,要配置自己手上的资产,*找一些国外好的投资项目,有些基金会主要投国外的一些上市公司,这么操作比较简单,而且相对比较稳定。“我个人认为这一类的基金大有可为,因为现在中国有钱人非常多,却没有很好的投资出口,房地产行业不景气,长远来看,中国股市尚不明确是否是资本太好的出路。而一些发达的地区股市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美股,如果说某人三年前投了美股的话,现在也非常稳健地升值了30%到40%。欧洲这个地方现在大家都愿意投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现在欧洲经济形势不好,现在过去是抄底。如果说有3年至5年的投资时间,具有中长期投资理念的人,投资欧洲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林先生说。
所以,林先生认为,在这种国际背景PE不太景气,而国内资本又想出去大展拳脚的形势下,自己跳槽的时机到了。“我们做国际大项目的经验此时还是一个加分点,不过有我这种想法的PE经理并不在少数。”他笑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