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当新三板撞上互联网公司:鸡头压过凤尾 创业者要恶补资本知识

2015开年,新三板的绯闻就闹得欢,从政策对新三板的一次次偏爱,到暴风科技和乐视在创业板掀起暴风,陈欧称自己正在研究回国上市,再到坊间传闻融美元的公司都在拆VIE架构。
2015-06-12 09:09 · 创业邦 曲琳

为什么火的是新三板?

  新三板并不是国内*的场外挂牌市场,中国的省级市场、区域市场(被称为“四板市场”)也在推出新的板块来争取互联网公司的关注。

  为什么火的是新三板?为什么它的影响力会这么大?

  几家2〜3年之前就吃到螃蟹的公司给出了它们当年最初注意到新三板的*个理由:它是一个全国性市场。这个想法让它们进一步接触新三板,去判断,这样一个新的板块究竟能否成势。

  反观已经上了新三板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些处在比较巧合的时间点,例如希望赴美上市计划流产,或在国内IPO结果遭遇关闸,如中搜;还有一些,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押宝新三板。

  上新三板之前,这些创始人身边的朋友都强烈不看好,觉得这完全是一个“鸡肋”板。

点点客CEO黄梦进行了周密的调研。他用儿子在家里看到迪士尼频道播出海外版《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形容:如果把二级市场作为一款产品来形容,就像“喜羊羊”远销海外一样,中国的资本市场产品不比国外差,最终它成了上海市首批五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之一。

  2013年,中搜CEO陈沛被朋友劝说,新三板成立了那么多年,上面的交易如此不活跃,不要上新三板。但是他的理由是,不要用过去的东西去推测未来,要擅于用未来去判断今天。

  哇棒传媒总经理颜鸿也是执意上新三板的代表。他形容哇棒传媒是一家战略性极强的公司,别人在下跳棋或五子棋,自己是在下围棋,登陆新三板之前准备充分,上板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融资。

  今天,这些已经吃到螃蟹的创业者经常要忙着接待其他创业者、VC、财务顾问和券商,为他们讲解新三板经验。他们如此形容:不管是券商还是VC,都会问到非常基础的扫盲性问题,可见其实大家对新三板都不太懂,包括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地在里面学习。

  同样,今天正在准备新三板的创业者也各有自己的分析。看好新三板的*点原因是为了拥抱祖国的资本市场;第二点,新三板市场化程度很高,它的制度是面向互联网公司来制定的,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它会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A股疯狂,是很多创业者愿意抛弃纳斯达克的重要原因。看股民构成,中国股市绝大多数是散户,国外多数是机构。中概股在美国不受认同,但如果回国呢?一位创业者举例,假如世纪佳缘在中国上市,决对不会到退市的边缘。在中国人需求如此强烈的情况下,很可能股民里的大多数都是它的用户,或者从用户转而去买世纪佳缘的股票。

  5月9日,经纬创投、真格基金、K2VC联合举办的Chuang大会上,华泰证券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禹媚举了个例子:乐视网最近发手机,股民是乐视网的粉丝,一个大户粉丝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乐视手机的状态,说谁帮自己转发一次就送他一部手机,当天他就订了一千台手机。后来王禹媚告诉《创业邦》,她认为贾跃亭就是互联网公司和国内资本市场结合的典型。

  解决了回国上市的问题,接下来是对新三板本身的判断。创业者看两点:政策风向,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实际上前者也是在佐证对后者的判断。

  一位创业者分析了国家近期正在完善的一系列政策,例如转板、做市商机制、竞价制,包括针对创业板的注册制,还有相关部门对VIE结构的一步步调整意见。结论是,国家希望把互联网公司留在国内上市,并且让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在新三板出现之前,中国没有互联网概念股,将来可能会有。

  但这位细心的创业者又觉得现在不是得意的时候。A股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互联网+”的概念下,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涨得疯,是因为鱼塘的鱼不够多。互联网股一定会被长期看好,但是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增加,难免鱼多饲料少。几年后,在国内二级市场上,互联网公司能不能在公开市场融到钱还是个未知数。

  这些在做工具、社区、O2O的创业者对政策都开始出奇地敏感,因为只有在确定风向之后,才能做一些相对比较大的决策。投资人也是。天星资本创始合伙人王骏书桌上摆着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送人一本,自己又在书报亭买了一本。他判断中国的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市场化。

  当然也有根据自己的推断反其道而行之的。当我们致电一位做游戏的创始人时,他表示,最近决定改为冲击创业板,因为他认为几个市场之间会进行微妙的博弈,博弈的同时,双方都会更强大,所以创业板的注册制一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去推进。

都需要补上资本这堂课

  能够将政策、资本市场分析透彻的创业者还是少数。

  如上板企业所说,对于新三板,大家都不懂。投资人忙着组织投资的创业者开班,邀请券商、律师和会计师讲课。创业者是最近才开始接触券商的,以前都不知道和券商聊什么。如果是原来的路线,去美股上市,后续的运作会很依赖中介机构,但是在国内上市,自己需要研究很多东西。

  还有一位创业者,在决定进军新三板之后,突然想到要将一个新业务卖出去,把收入并回来再挂牌。春节时,他遇到一位财务顾问,紧接着,财务顾问牵线,找到几家对此有意的A股上市公司,那几家上市公司正好在寻找这样热门的业务去收购。

  如果没有想到新三板,这位创业者没有任何兴趣去提前接触二级市场,更没有想到A股公司会抛出橄榄枝。

  我们的调查显示,自己会深度研究资本市场的创业者有46%,自己的所有决定来自行业共识的有17%,比较依赖于投资人或财务顾问的有37%。如今大有这样的趋势:创业前一段由投资人保驾护航,后一段由券商陪同。Chuang大会上,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说:互联网公司跟资本打交道的环境比较简单。

  说到底,大家都需要补上资本市场这堂课。但资本并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要在国内上市,创业公司会引入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方,要接触券商,和会计师、律师大量打交道。其实新三板整体在信息披露方面并不太规范,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想发横财的人也会在此寻找猎物。

  这需要创业者有自己的主心骨。不被任何一方轻易忽悠,秉承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接受同样价值观呈正向的合作伙伴。

  在我们的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创业者不炒股,理由是没有时间。而现在,由于要密集接触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会计公司、律所,他们的短期学习能力受到考验。他们渴望挖到一个好的CFO或董秘或财务总监,即拥有国内上市经历,懂得与券商打交道,*能熟悉互联网公司的打法。

  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是个历史问题。可以参考天星资本创始合伙人王骏的分析:中国本来就是资本市场欠发达的国家,中国创业者的资本观天生便有一些欠缺。整个国家氛围、整个金融体系就不是以直接融资为导向的,不是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而是以间接融资为导向的。他归结为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区别。大陆法系国家的整个金融市场里,核心是银行;海洋法系的国家,如美国、中国香港地区、英国和澳大利亚,金融体系的核心是资本市场与股市。所以提到美国的金融机构,让人想起的是投行和VC而不是银行。美国VC行业发达,创新型的企业层出不穷,它们能够到纳斯达克去融资。

  好在中国的情况也正在扭转,中国创业者正在恶补资本意识。

  的确,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的创业者要学会使用资本工具,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