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投资 vc 正文

还有谁不承认硅谷泡沫?遍地都是“独角兽”公司,风投早已选好退路

无论这次泡沫何时爆破,无论以何种形式破灭,最终受到保障的都会是风投自己。大多数风投资本家都吸取了上次泡沫的教训,这次他们签订合约,以确保一旦科技企业破产、或者不得不部分出售时,一切剩余资金都将直接归风投所有。
2015-09-15 09:30 · 钛媒体 陈倩敏 若离

  “披萨经济”的重演

  一些硅谷的工程师和风投资本家坚称,今时不同往日。他们认为,过去人们只是在不择手段地捞钱。现在,他们是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越来越多的技术的确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或是致力于将人类送上太空,或是着力消除因疏忽大意发生的交通事故等。可是,就像美剧《硅谷》里说的那样,现实的硅谷也有这么滑稽的一面:所谓让世界更美好,不过是用最少传递信息方式来减少运输层、缩短运输流程。放眼全硅谷,大部分名声赫赫的初创公司实际上都是经过美化包装的“配送公司”。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尝试的无非是上世纪80年代达美乐披萨(Domino’ s Pizza)的老路。那家披萨外送公司宣称,可以在半小时左右将热腾腾的披萨送货上门。打车拼车服务Uber、亚马逊生鲜(Amazon Fresh)、谷歌快递(Google Express)、跑腿网站TaskRabbit等这种性质的新业务,其实就是在用计算机算法尽快将物品或者服务送到目的地。一名技术专家曾经在Twitter上发表过一条自己无意中听到的观点:

旧金山科技圈不过是在努力解决一个问题:哪些事情是妈妈再也不会为我做的?

  也许这正是现在的硅谷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相似之处,活跃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在做同样的事。而今,美国64%的成年国民是智能手机用户。即使新生代配送公司能将立足点从台式机转移到手机,跑腿这种差事也尚未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商业模式。

遍地都是“独角兽”公司,硅谷泡沫真的来了!

  美剧《硅谷》讲的也是一群年轻人的创业故事。

  不过,现在这些公司靠跑腿还能撑得久一点。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连续推出多轮量化宽松,中央银行以购买债券的超常规宽松措施刺激经济,为金融系统带来大量资金。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索恩伯格(Christopher Thornberg)因成功预测2007年美国房产市场崩溃而闻名业内,他评价:“整个世界里,满满的都是钱。”纽约投行Tiger Global Management参与了短租平台Airbnb一轮15亿美元的融资。这些初创公司无形中一起助长了“FOMO”的风气,这一硅谷行话的全称是“害怕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它是绝大多数风投机构无法忽视的下一个重大问题,因为风投也要对自己的投资者负责。

  这又是形势特别复杂的地方。这类初创公司大多是私人企业,有自己的一套资产负债表,它们不必遵循美国证监会或者公开市场认可的做法为本公司估值,换言之,这类公司可以做出超高的估值,有时还会捏造估值。一位成功的风投资本家告诉我,最近他和一家希望获得新一轮融资的“独角兽”会面,当时他问那家公司的CEO,为何给自己的企业估值10亿美元。对方回答:“我们需要10亿美元的估值,这才能招新的工程师加入。所以我们认为那就是公司的估值。”

  上述后续阶段的投资体现了硅谷中弥漫的监管缺失、强烈嫉妒心和幸灾乐祸心理,很多泡沫观察人士正是为此担心。首创独角兽一词的风投公司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艾琳·李(Aileen Lee)称:“过去一年半,独角兽基本上增加了一倍,可其中许多独角兽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它们的估值也许在一段时间内都不符合现实情况。”艾琳还承认,其他一些公司或许永远也融不到钱,没法真正配得上“独角兽”的称号。它们将得到新的封号:“独角尸”

  泡沫爆破!

  然而,和15年前相比,现在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差别:直到1999年至2000年那场互联网泡沫崩溃的前夜,当时还很少有人希望那场盛宴收场。那时,科技业IPO俨然日常的即兴节目,动辄市值翻倍,有时在*上市交易日股价就会暴涨。因此,从大学生、银行家、教师、退休老人到加油站服务员,各行各业人士都将资金投入硅谷这个聚宝盘,希望获得巨大回报。此情此景仿佛全民上阵赌马,人人都去挑选中意的赛马,看上去任何一匹马都能让自己一夜之间身价激增,至少账面上是如此。

  而这一轮显然不同。似乎社会各界都希望迎来一场科技泡沫,期望它破灭,你问我都有哪些人?看吧,既有因拼车服务应用Uber而失业的出租车司机,也有发现因为越来越多人选择Airbnb平台而渐渐客房空置的酒店管理者,还有因Facebook各类订阅新闻的算法所赐失去读者的报业媒体,以及与亚马逊抗争不止的书商和零售商。

  或许最翘首以盼的还要数旧金山本地居民。如果天价房租能跌一些(哪怕租金仍然略微过高,也比天价要好得多),或者在周一晚上能订到一家像样的餐厅吃饭,他们就要欢天喜地了。

  安德森反对泡沫说的观点也不无道理,他的部分依据是,泡沫在现在还没有爆破,可泡沫破灭的时点很难界定。据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已观察到,市场保持非理性状态的时间比企业维持偿债能力的时间要长。因此,早早的预警泡沫也是泡沫周期的一部分。

  真正的差异可能是,苹果、亚马逊、Facebook、谷歌等科技业巨头现在无可争议地融入了我们的社交生活。或许这次泡沫破灭不会像上一次那么突然,规模不会那么大,也不会酿成那样的灾难。届时,情况可能类似于一辆笨重的拖拉机轮胎上破了个小洞,所以行驶速度慢了下来;也许这次的泡沫爆破会由许多动静和规模都比较小的泡沫破裂组成,更像是一次市场调整。

  它的导火索会是一些看似不相干的因素,比如希腊金融系统崩溃、中国股市大跌,或者,呃,美国房产大亨特朗普竞选总统获胜——但愿这事不要发生。

遍地都是“独角兽”公司,硅谷泡沫真的来了!

  川普几乎每天都是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

  但是,无论这次泡沫出于什么原因破灭,一些人担心这次会比上次带来更糟糕的后果。上次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互联网产业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而今,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到2011年,互联网相关的消费与支出已经超过了农业和能源业。

  讽刺的是,无论这次泡沫何时爆破,无论以何种形式破灭,最终受到保障的都会是风投自己。大多数风投资本家都吸取了上次泡沫的教训,这次他们签订合约,以确保一旦科技企业破产、或者不得不部分出售时,一切剩余资金都将直接归风投所有,用硅谷的说法就是确保投资者能收回所有投资。然而,还有许多人依赖经营跑腿生意的初创公司过活,风投的防范措施可不会给这些人提供保护。它们也不会帮助那些因相信Zynga、Yelp或是Twitter的夸张宣传而投入积蓄的家庭小业主,任由后者的财富不断贬值。

  不过,别担心,不是还有人一直在说“今时不同往日”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