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长富汇银:大资管时代私募基金的竞合新趋势

2015年,长富汇银在扩大公司资产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公司现有产品结构,继续发挥地产基金的竞争优势,并努力推进PE投资、资本市场并购投资等多元化、多领域的均衡发展,提高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2015-10-22 06:18 · 投资界综合

  “大资管”时代的来临,资管行业边界日趋模糊,金融大开放下各种业态互相渗透、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资管行业将面临着激烈的混业竞争。私募基金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同时,与整个资管市场的参与者包括证券、保险、公募基金、银行、信托等在内的机构也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过去几年间,我国国民财富高速增长,激发了对资产管理的巨大需求。随着金融改革的日益推进和资管业务监管的不断放松,我国正式进入了“大资管”的黄金时代。随着2013年新《基金法》、2014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暂行办法》的颁布,私募基金已逐步成为“正规军”。近几年,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规模持续攀升。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突破1万家,达10098家,管理私募基金11383只,管理规模为2.88万亿元。

私募基金行业分化加剧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格局尚在形成之中,私募机构良莠不齐,多而不强,发展水平不够稳定。在协会已登记的10098家机构中,仅有105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46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有59家;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有185家;还有超过半数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零。

  作为私募基金行业中的一员,长富汇银对宏观经济变化、及其对行业的影响、企业应对的策略均有长期的关注和研究,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速与通胀相继放缓的探底周期。境内外资本市场低迷,基金退出渠道收窄与投资收益下滑,将使私募基金行业步入调整期,行业的洗牌和分化也将加剧。在此阶段,那些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将有望利用其优势,在市场中快速形成品牌,赢得投资者关注;相反,在公司运营成本、盈利状况的压力下,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机构将被市场淘汰。

  长富汇银董事长张保国认为:“大资管”时代的来临,资管行业边界日趋模糊,金融大开放下各种业态互相渗透、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资管行业将面临着激烈的混业竞争。私募基金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同时,与整个资管市场的参与者包括证券、保险、公募基金、银行、信托等在内的机构也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大类资产配置需求助推跨业合作

  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私募基金投资策略明显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如设立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团队甚至基金,参与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并购等,以拓展资产管理业务、丰富盈利模式。除了进行多元化转型外,有的私募基金公司也开始寻求合作。既往业绩优异的私募基金品牌形象已经初步确立,同时还具有通道费用优势、市场渠道优势、研究资源等优势,与之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实现共赢。

  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在加强。由于私募基金行业同质化严重,目前的私募基金行业在整个金融链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表现在跨资产类别的配置能力不强和跨区域的配置能力发展缓慢等方面。私募基金通过与证券、保险、公募基金、银行、信托等机构开展合作,可以实现战略性优势互补。

  早在2008年,就有私募基金开始尝试与券商合作拓展客户,借助券商渠道快速壮大。2012年,私募基金开始涉水保险资产管理领域。2013年,保险、信托、私募共享的首张“混血”资产管理公司正式进入运营阶段。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资管业务的不断放开,私募基金与各机构的合作还将不断加强。

  2015年,长富汇银在扩大公司资产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公司现有产品结构,继续发挥地产基金的竞争优势,并努力推进PE投资、资本市场并购投资等多元化、多领域的均衡发展,提高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面对有限的资源,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长富汇银在内部治理、品牌形象、产品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等方面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长富汇银也在积极加强与行业内外各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将于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金融*高峰论坛”顺应大资管趋势,将汇聚众多行业意见*与知名企业的实战派管理者,他们均来自跨业竞合的主体(基金、证券、保险、银行、信托等相关机构),作为活动主办方,长富汇银也将与各位意见*一起,就未来行业大类资产配置、竞争与合作,创新与实践分享各自的经验,并形成观点的碰撞,以期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及从业者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更多详情,请点击在线报名系统http://form.mikecrm.com/f.php?t=O9C8IW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