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云月投资苏丹瑞——勇于冒险的人

1999年,苏丹瑞结束了他在高盛投资公司的职业生涯,开始在中国创业。15年来,对于创立云月投资这家针对中端市场消费者的收购企业,他从未后悔。
2015-12-11 07:16 · 投资界

  1999年,苏丹瑞结束了他在高盛投资公司的职业生涯,开始在中国创业。15年来,对于创立云月投资这家针对中端市场消费者的收购企业,他从未后悔。

  “你一定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在1999年当苏丹瑞宣布他将结束在高盛投资公司近十年的工作而前往上海创业时,这大概就是他同事们的反应。而如今,苏丹瑞成为了这家位于中国的中端市场普通合伙人云月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苏丹瑞表示,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做出的这个决定,似乎让人感到费解。然而此举最终让我创立了云月,奠定了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础。同时,这也开启了他的企业家生涯——平生三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个。他的第一份职业是赛艇运动员。

  “我把它看作我的第一份工作。从大约15岁起,赛艇便主宰了我的大部分生活,”他回忆到,“这是一项剧烈的运动,但却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比如遵守纪律、注重过程和顽强拼博,所有这一些都对我今日所做之事产生了不少影响。”

  热衷冒险

  苏丹瑞出生于纽约,早年的大部分时光,他都在美国东海岸的水道划赛艇度过。1989年,他的赛艇事业也自然而然地随他来到了哈佛,在此为他踏入金融界奠定了基础。苏丹瑞的父亲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他一直希望能继承家业,当然,他也渴望感受这一行业所蕴含的风险。

  “从小时候起,我就对父亲从事的各种交易特别感兴趣,”苏丹瑞说道,“我喜欢资本市场领域中更激进、更冒险的那一部分,我一直热衷于冒险,以及了解人们规避和减轻风险的途径。”

  苏丹瑞参加了高盛集团在哈佛的新人招聘会,追求个人兴趣的机会来了。他是少数几个幸运儿之一,有幸加入公司的一项计划,从而持有本科学历进入了该银行的固定收益部,无需先担任两年的分析师,而这本是公司的强制要求。

  作为一个年轻的毕业生,进入高盛集团工作时,苏丹瑞才刚满21岁,在庆祝大学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同时,他也第一次喝了酒。但好景不长;入职几个月后,苏丹瑞经历了有关风险的第一次惨痛教训。

  “当时,高盛集团,尤其是我所在的固定收益部,是最盈利、最谨慎、最重要的部门,”他说道,“但当我进入部门仅六个月后,局势就完全改变了。”

  1994年2月爆发了“债券大屠杀”,苏丹瑞也被调到了高盛集团的伦敦办事处。高盛也遭受了重创,毫不夸张地说,那一年对高盛银行来说举步维艰。因此,苏丹瑞在高盛工作的第一年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残酷的裁员。

  他讲述了身边的同事们是怎样一个一个地被叫到旁边的小屋,然后被辞退。原本一次性的裁员最终进行了三轮。最终只有少数几位团队成员留在了高盛的伦敦办事处,而苏丹瑞也是其中之一,为此他感到有些许凄凉。

  “我想我从这件事中学到的教训是,风险管理不仅仅是期望和预测好的情形,而且还要分析各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切莫忽视形势可能转瞬即变,”他说道,“让我欣慰的是,那些留下来的同事后来都成了我的亲密朋友,也是我真正钦佩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起源于伦敦的地下室

  这十年的后半段见证了他前往中国的缘由。1998年,苏丹瑞将公司初建于富勒姆家中的地下室里,此时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他坚信,“大屠杀”后必将涌现出一些投资机会,于是他开始雇用一些学生(巧合的是这些学生都是中国人)白天在他的家中工作,分析数据以及评估潜在的投资机会。

  甚至在这一早期阶段,他深知最大的突破口将是该地区不断增长的消费群。虽然消费行为还没有跟上亚洲的经济增长,但苏丹瑞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

  “我开始研究亚洲不断增长的消费群,而中国尤其引人注目,”他说道,“当时,由于中国还不是亚洲的强大经济体之一,所以受到的关注不多。但随着我们对投资机会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萦绕着消费者这一概念,

  我们发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权衡了几种不同的方案后,苏丹瑞将目光投向了电信市场以及移动服务的潜在需求,最后得出的结论与主流投资意见有些相悖,他认为这是中国消费者将首先表达诉求的领域。

  为了阐述他的相反观点,苏丹瑞重述了他当时与高盛银行中国同事之间的对话。他的同事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中国使用移动服务的用户太少了,从现实角度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最可能使用移动服务的人只有军方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

  “这是当时的传统观点,即使是在中国工作了很长时间的智者也是这么想的,”苏丹瑞说,“有些人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还有当时的邮件为证。”

  他不顾世俗的嘲笑,将其想法付诸实践,并组建了一支团队,通过陌生推销电话拜访诸如中国移动等领军运营商省级分公司的销售部门,询问销售数据、用户数量和保

  留率。

  他们确认中国大约有六百万移动用户。预计到1999年底,用户数量将达到2,000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实证明总用户数量将达到5,000万,而一年后将达到1亿。这一数据只说明了一件事:是时候去中国了。

  1999年底为高盛集团固定收益部的丰收之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苏丹瑞也有望在离开前获得一大笔收入。回想当时,银行员工在圣诞节前便拿到了奖金,苏丹瑞也等到了那时。支票结算后,他便马上提出计划前往上海并成立掌上灵通,一家以娱乐为主的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这并不是他草率的决定。

  “我想没有人会想到我会离开。我是在高盛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许多年后,我仍是这么认为,”他说道。“我的离开引起了许多有趣的反应,如果我告诉他们我要加入宇航局当宇航员,可能别人会更容易相信。”

  勇于突破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苏丹瑞想到了他未来的私募股权公司的名称。高盛集团的一名高级合伙人将他要去中国创业的决定比作在月球背面行走,于是诞生了云月投资这个名字。历史会证明苏丹瑞的决定是正确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开始尝试成立这家公司,我们受到了很多的冷嘲热讽,不仅来自中国人,也包括美国的投资商和从前的同事们,”他说道,“公司起步经历了一段时间,第二年许多网络公司纷纷宣布破产,第三年又受到SARS爆发的影响。整整四年后,我才直正看到光明。”

  到2004年,随着掌上灵通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约7,300万美元),苏丹瑞精打细算的“赌博”终于有了回报。掌上灵通与在线旅行服务提供商携程旅行网一起,成为了首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技术创业公司。

  此次经历奠定了两大重要信念的基础,云月借此在2011年的第二轮融资中收获2亿美元,就此公司成立。第一个是集中式运营和创业价值观,苏丹瑞及其同事通过利用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关注力、控制力和经验将这一价值观应用于投资中;第二是中国的消费力仍处于早期阶段,而他仍深信现阶段仍不会改变。

  “中国将顺势发展,而这却仅仅只是开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很多人看到了中国存在的机会,但他们却仍没有充分地挖掘,”苏丹瑞说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将有更多的消费需求,品牌更加高端化,且个人投资组合分配更大,而我们现在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512/2015121139130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