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徐勇:孵化器的冬天来了,春天属于加速器

孵化器的冬天来了,2015年是中国孵化器的井喷之年,昨天科技部统计2015年新增的孵化器是4千多家,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的确看到身边很多人做孵化器。
2015-12-23 14:00 · 投资界

  12月23日,“2015中国(杭州)天使投资大会”在杭州举办,AC加速器CEO、天使成长营发起人徐勇作为五位主讲嘉宾之一分享了《孵化器的想象空间》,徐勇提出2015年是中国孵化器井喷的一年,连美国的老太太都知道所有来美国的中国人都在做孵化器……“孵化器”的冬天来了“。

徐勇:孵化器的冬天来了,春天属于加速器

以下内容为徐勇讲话整理内容: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聊聊天。从北京过来,虽然今天在杭州也是雾霾,但我看了看北京朋友发的雾霾照片,可能北京更严重一点,所以今天另外一点收获就是呼吸一点杭州的新鲜空气。我今天聊的内容是孵化器。

孵化器的冬天来了

  首先我要说的是孵化器的冬天来了,2015年是中国孵化器的井喷之年,最近看到数据,截止今年年底,全国孵化器共有4千多家,而去年年底,只有1700家左右,一年的时间,增长了一倍多,我们也的确看到身边很多人在做孵化器。

  6月份,我去美国,在丹佛郊区一个很小的小镇上路边碰到一个华人老太太,她听说我来自中国,她问“你是不是做孵化器”,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来的每个中国人都说要做孵化器。她问我“孵化器的孵是哪个孵字啊,,我说孵小鸡的孵,她说国内要孵很多小鸡吗?

  8月份,一个朋友约好了要见面,结果他说我们要改天,我说为什么,他说当地一个做夜总会的老总要做孵化器,夜总会转型,要他陪着考察中关村的孵化器。现在北京有一句笑谈:创业者不够用了,开孵化器的比创业者还多,太多人在高歌猛进做孵化器。其实北京创新、创业很活跃,闲置的孵化器并不多,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大力推众创空间,出台了各种政策,邀请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来落地。但我们也观察到,现在有很多的空间处在闲置状态,很多孵化器之间也没有看到明显的模式差异,。

  现在的孵化器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更像是物业,第二个阶段开始配套一些服务,多数是第三方服务,比如法律或者是注册服务、对接政策等,第三个阶段是有一些自己自有的特色服务在里面,或者是媒体,或者是培训,或者是投资,孵化器的4.0阶段,可能就是加速器模式了。

  说孵化器的冬天来了,其实是说新设立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模式的孵化器,冬天来了,并不是指孵化器的事不能做了。因为很多人新入行做孵化器,由于对孵化器专业缺乏了解,大干快上一般是基于两个预期:

  第一个预期,我们期待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创业者多了很多,中关村的数据2013年新增注册企业是6千多家,2014年是3万多家。

  另外一个预期是希望政府持续的、高强度的、大力的对孵化器的支持。

  我们不评价政府的政策稳定性,所以我们不谈第二个预期。但对于第一个预期,个人认为有明显的闸门效应。中国的文化是偏含蓄的,过往创业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压制了。在政府和媒体的鼓励下,创业热情像一个闸门一样被打开了,有一个明显的洪峰过来。但洪峰过后,水流会趋于常态,新的创业者应该原来要多,但不会一直连年倍增,不会总是涌现洪峰。因为这种闸门效应,一部分地区的孵化空间建设是供大于求的。而没有特色,没有核心能力的孵化器,必然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是孵化器的想象空间,我们来看看美国孵化器的几种模式挑四个典型

  第一是联合办公空间,做的最好的是we work,这种模式的鲜明特点是标准化,可快速复制。我去旧金山参与一个we work的一栋楼,有上万平米,只有三个半人在管,一个是前台兼客户经理,一个人是打扫卫生兼空间经理,还有一个是商务接待,负责活动、商务合作等等,还有半个是IT,三个半人管上万平米,井井有条,整个空间布局和运营非常有秩序,国内毛大庆做的优客工场也类似这种模式。

  第二个模式是创业社区,比如说洛杉矶的1010。这个孵化器也是一栋楼,里面吃喝玩乐什么都有,楼顶是非常漂亮的露天游泳池,创业者在其中能很好的解决各种创业、生活和社交需求;。国内的u+青年公寓比较象这种模式。

  前两种模式的核心是创业地产。

  第三种模式是孵化器,也以提供部分特色服务和整合第三方的服务为主;第四种模式是加速器,也是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模式。

  在今年我们去美国考察之间,和国内多数人一样,我也把加速器认为是一个阶段,就是初创企业在孵化器,长大一点进入加速器阶段。到美国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去美国看了15个空间,拜访的主要是创始人,做得好的创始人都告诉我们“我们是加速器,不是孵化器”。而且他们孵化的是非常早期的种子期和天使期的项目。我们做了总结,他们为什么叫加速器,因为他们有加速入孵企业成长的能力,加速器的表现形式就是“五位一体”,分别是空间、系统、生态、投资和IT。

  首先空间基本上是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都是在地段比较好的位置,美国很少在城郊结合部做孵化器,因为现在大部分是80后、90后创业,年轻人都喜欢城市生活。国内有些地区在城郊结合部建很大的孵化空间,但这样地段的空间吸引创业者入孵会面临困难。

  其次是系统,系统核心是Mentor,国内多数人翻译为“导师”,我更喜欢翻译为“教练”。在国内,创业导师是把照片挂在墙上的,很少真正有时间和精力深度指导创业者。而美国的教练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Mentor也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种是YC神级的Mentor,他们的Mentor是加速器的合伙人,差不多三十个人,将近15个人是全职合伙人,另外十几个是兼职合伙人。这些合伙人非常厉害,能给创业者有针对性的,很强的帮助。另外一种Mentor模式是Techstars这种偏资深的专业人士,偏志愿者的奉献模式。在系统中,还包括各种活动,包括非常有名的VC DAY等等,还有他们非常重视PR,。此外就是校友机制。这一点也是孵化器和加速器之间非常核心的区别。往往一个孵化器入孵的企业有几百家,入孵企业之间一般没那么熟悉,而加速器一季一般只有十几家或几十家,更容易形成很强黏性的文化。还有是募资,也代表了加速器的成果。

  生态,是美国加速器非常核心的点。优秀的加速器一般都能为创业者对接大机构和重要的产业资源。

  投资,加速器一般会有直接投资功能,也都有联系密切的VC投资机构。从模式上而言,投资加孵化相结合,也是孵化空间赢利的关键所在。

  IT,内部方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什么美国的加速器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最好的天使项目都是从加速器里投出来的,Uber、Airbnb等独角兽企业都是加速器孵化出来的,估值增长了上万倍。我们做了分析和总结,一个好的孵化器目标不能是赚钱,至少不要急着短期赚钱。做好品质,真正能帮助到创业者,这才是做好孵化空间的根本。现在有一类人来找我,我基本上不聊了,就是说“徐总,我能搞定政府,政府可以给我一万平米的空间,能不能给我指条路,我要快速的赚大钱”孵化器本身的商业模式就不该快速赚大钱。

  美国做加速器一般都是兴趣第一,就是自己喜欢和创业者打交道,有很好的初心。另外创始人的背景都非常厉害。基本上是两类人,一类是Rocetspace的创始人这种,在做加速器之前,把公司卖掉已经赚了1个亿美元。另外就是优秀的投资人做加速器。而且加速为器往往不是一个创始人,一上来就有很好的合伙人团队。第二,是起步与坚持,一个好的孵化空间没有三年以上的沉淀,没有认真的坚持态度没有办法做好。这个“五位一体”的模型,非常重要的是投资和孵化做了结合。从成果来说,名利双收。从生态地位来讲,加速器是在创新前沿和生态的高端。

孵化空间要回归商业本质

  我觉得如果用一页PPT总结孵化器的想象空间,第一是一句忠告式的话,就是回归商业本质。世界上任何一种模式从来没有一件事是因为政府的持续支持,导致模式里面跑出来伟大的企业,现在孵化器行业的从业人员,建议大家回归商业本质。第二,专注做特色,如果想让自己的孵化空间有前景,有想象空间,要么做好投资,要么真正专注某一个产业,或者是生物医药,或者是大数据,要么努力做好生态,或者是大企业,或者是有很好的产业上下游。早期投资是非常专业和值得敬畏的工作,不是所有有孵化器运营经验的人都适合做投资。在规模方面,我个人偏悲观,建议慎重。如果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建议大家比较审慎的做规模。第三,诚意做长线,今天我们是在杭州分享,套用马云先生的一句话,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后天很美好。

  再用一两分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AC加速器。模式上还是向美国的顶级加速器学习,我们希望做成为创业英雄服务的加速器,我们有两句话的宗旨“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也是要专业和诚意,专业就是“五位一体”的模型,各个点的落实都要见实效,诚意就是全职合伙人早上到孵化空间,一般都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基本是空间里走的最晚的人。我们把加速过程总结为三段式的方法论,把创业者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孵化过程分为起飞、加速、腾飞三个阶段,在加速阶段,我们规划了四个特色产品,在整个三阶段,有九个子产品。我们也希望把持续的探索心得,更多和同行们分享。希望在孵化器冬天的季节里,和大家一起迎来加速器的春天。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512/2015122339177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