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红杉资本副总裁李张鲁:创业和投资都需要偏执 好的投后是没有投后

李张鲁出生于1989年,今年27岁的他,已经是红杉资本的副总裁,手上已经投资了14个由自己主导的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已经获得了百倍的回报。
2016-05-05 09:04 · 创业邦 张从艳

  李张鲁出生于1989年,今年27岁的他,已经是红杉资本的副总裁,手上已经投资了14个由自己主导的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已经获得了百倍的回报。

  三年前,李张鲁投出了自己的*个项目,但是在这之前,他就花了 2 年对自己所关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画了一个图谱,把整个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都串联起来了。“当时很多大家都看不上的企业,现在都慢慢地开始获得融资。”

投资机会在细分领域

  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周期,如果能抓住这个周期或者在这个周期内乘势而上,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者都有可能“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是,这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保持自己对商业的敏感度和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力是一门必修课。

  那如何把这门必修课修好呢?李张鲁告诉创业邦,“专注和花时间。”他专注互金领域,但是也不会把自己局限。“我会同时看互联网金融和物流两个行业,每 2 到 3 个月更新一下自己的‘系统’,另外用 10% 到 15% 的时间看第三个相关的细分领域,挖掘行业潜质,一旦它有成为热点的苗头,就要尽力抓住其中核心节点的创业公司。”李张鲁自从 2011 年进入华创就开始看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开始金融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公司都得到了融资。李张鲁告诉创业邦:“很多新的公司出现,也有很多公司‘死去’,爆发期已经过去了,但是整个互联网金融仍在高速成长期,并没有进入到后期阶段。就互联网金融来说,往后仍然可做一些早期投资,集中在更细分的领域。”

  比如李张鲁刚投资一个做物流领域贷款的公司,主要是给物流的从业人员做贷款。这种又苦又累的行业,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不容易做。“但是如果你先做的话,就可以对这个人群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模型。如果后来在这个市场中需要打仗,那么在同样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只要你的模型更好,那么你就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优势,就可能更容易取得一席之地,并以此为据点,延展物流相关领域的其它金融业务。”

创业和投资都需要偏执

  李张鲁坦言他喜欢偏执的创业者。“当然这种偏执是建立在他对整个行业和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有足够多的思考上,有自己较为清晰的逻辑和路径,而不是盲目的偏执。对于投资人也同样适用。”比如在投资中量网的时候,这个项目在华创内部讨论时曾一度不被看好。主要是因为切入期货市场的中量网,市场似乎有些小,毕竟当时国内只有 20 多万玩家。除此之外,中量网创始人史强的个性比较强,有时会表现的比较偏执。

  尽管在华创李张鲁养成了谨慎的投资风格,但是面对他觉得有价值型的投资,他还是会坚持。所以李张鲁对中量网这个项目非常坚持。他觉得中量网是他当时见过的战略格局最高的互金项目之一。他认为期货市场虽然小,但是与股票市场相比,用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实力非常高,就算只有十几万用户也可以做到月收入上千万。正因为如此,中量网从一开始就在盈利。“好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需要偏执的精神,一旦认定方向就要坚持下去,就算每天都在刀尖,那也甘之如饴。”最终,华创成为中量网的*个投资人;2014 年底,中量网又获得景林资本主投的亿元级别 A 轮融资 ;2015 年 6 月,中量网又宣布获得由王亚伟的千合资本领投的 A+ 轮融资。

好的投后是没有投后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李张鲁告诉创业邦:“其实*的投后管理是没有投后管理。”投资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在对整个行业的宏观把控和资本运作上可能会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但是具化到微观层面,比如运营、 法务、财会等,我们可能就没创业者懂,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资源对接,从战略的角度和创始团队一期规划好这个事情,剩下的事情需要创业者自己努力。”好的项目就如很懂事的孩子,一般是不需要家长和旁人多操心。他会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会为之努力。“我们为他对接整个道路上的关键资源就好,如果项目能够及时的获得融资,那么自己肩上的担子也就轻了些。”

  李张鲁投资的不少项目都和之前定的发展途径有所偏离,倒不是说有什么颠覆性的变化, 只是会有方向上的调整。因为他投资的项目中以偏早期的多一些,所以换方向也不是什么稀罕事。“重要的还是你得挑对了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