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我所知道的黑暗创投圈:为什么我认识的人都成了投资人?

投资人/机构指挥媒体,媒体指挥创业者,创业者再用糟糕的产品反哺投资人和机构的影响力。如果最后盈利了就是用户买单,没盈利就靠着信息沟通障碍漂洋过海让希望国的股民买单。
2016-06-24 08:07 · 创事记 评论尸

  如果你啥问题都没有——“如果腾讯山寨你怎么办?”——如果他们想投你这个问题会变成“你觉得腾讯什么时候收购你?”

  当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泡沫破碎之前,在真正的经济寒冬来临之前,投资人总是有理由说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前段时间我听说之前一个一直和我有联系的创业者身份变成投资人了,我感到挺新鲜的。因为他们的业务决定了他们挺难退出的。难道这么快就开始盈利分红了吗?他摇了摇头,告诉了我一点不合适在稿子里写的料:

  “哪儿啊,上一轮融了千万美金,一年才用了不到不到十分之一。所以,现在搞个基金自己投点东西,要是真赚了钱不是还能给股东多分点么?”

  咦,这个和 2008 年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路真是一样一样的呢~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作者你不就是想火吗?作者,你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

  呵呵,实在是不好意思,要是按照国内判定投资人的方式的话。在帝都五环内房产三套,五环外房产两套,身价过千万本尸也必须算是投资人。

  哪天要是本尸把存款挪到了在中关村卖水果的男朋友的账号里,再用 5D Mark III 拍两张 PS 的香蕉树都不认识的香蕉,是不是也能在新浪微博认证自己是互联网 果蔬电商 情趣用品三重跨界投资人了?

  别笑,我是认真的。

国内的创业者是什么样的?

  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下,真正在技术上、在产品上、在运营上有大牛的人是不敢出来创业了,蹲在 BAT 里过着 996 的生活好歹在工资上更接近中国(买房)梦。

  但是啊,君不见国内创业大会此家唱罢彼登场,又不见科技媒体的项目库一天能上线好几百个新项目。

  那这些创业者都是什么呢?我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之前也说了,尸某因为工作关系也算是半个投资人,也是有些渠道能够拿到创业公司的BP的——不过主要原因是国内这些公司的BP大多数都是他们一下午做出来的,毫无商业价值,自己也不谨慎四处乱发。

  总之,有一天我从一个上过 CCTV 的股权*某某汇那收到了两个智能语义分析的项目,一眼看上去以为是一个 PPT 模板搞出来的,再仔细一看……尼玛从文案到产品到数据到分析,两份 BP 除了公司名和 Logo 不一样之外全都一模一样。当即我就把这事报了警告诉了平台,平台第二天就把这个项目下架了。

  据说后来,这个创业项目还和平台发生了点小矛盾,创业者说:“你说我们创业者容易么?国内不都是这样一个项目好几套皮吗?”

  后来,这个项目被某隔壁投资投了。啧啧,真是钱多到没盆友。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个创业者:“真不是所有创业者都像你们团队那么聪明。”

  我还亲眼见到了另一个项目,是一个同性社交类的 App,产品做的好不好先不说,在融资签 Sheet 之前团队就崩了。细八了一下之后,原来是其中的一个创始人私下里把项目上了融资平台,找到了投资,等另外一个创始人发现的时候整个公司都改名换姓了。

  唉,也不知道他们用自己家的产品还能不能成为好基友。

  当然,这两个还都只是说团队运作上的事情,产品就更惨不忍睹了、

  大多数都是都是什么火做什么,什么热做什么,比如最最近的一波风潮是匿名社交。

  你说匿名社交这么个产品还能怎么做产品细分,本来就已经是细到不能再细的了好么?但是偏偏就这群粗制滥造的产品就拿了一个又一个投资。

  据其中某一款的报道称,他们山寨 Secret 只用了两周的时间,而且已经拿到了投资意向,我下载下来体验了一下。

  怎么说呢,确实是两周的水平。

  不过现在还打算入匿名社交这个场的小伙伴们注意了,从上周开始投资人就不怎么爱投匿名社交了,因为那个成功地把轻博客和图片音频社交两个产品行业做没了的反向指标刚刚宣布他们也开始做匿名社交了。

  从风水玄学的角度,这个产品类目已经死了。

秉持着自黑的精神,说说媒体吧

  什么叫科技媒体?

  我认为整个编辑部里连一个懂编程的,在翻译 Swift 的时候文章写的像 Chinese Swift 一般令人一头雾水的都不能叫科技媒体。

  因此,国内的科技媒体也都给自己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创业媒体。

  其实国内的科技媒体本质是搭台的,为的就是让捧哏和逗哏的上去演戏。这也意味着国内的科技媒体从本质上就离科技很远,而和娱乐媒体差不多。

  仔细看看文章列表,不就是那么回事嘛?

  每天的内容也就无外乎扒扒大牌明星的八卦(电商又打起来啦,企鹅又要山寨啦)——因为大明星根本不鸟这些三流小报;然后再加点自己的大腿塞过来的小明星——好像把那些不入流的创业者和大佬们放在同一个版面上,前者就熠熠生辉了。

  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的科技媒体都乐于讲述投资人和创业者毫无意义的成功学,却从来不告诉你风风火火卖煎饼的那家之所以能踏进互联网圈是因为人家是投资人创始人夫妻店而且吃过的人都说差。

  哦,我就知道有人会说某化学元素媒体是科技媒体领域最后的良心。

  其实有的时候我奇怪,为什么一个报项目只捧不杀的媒体能这么受到创业者欢迎?现在创业者的演技就这么浮夸么?后来,有个创业者对我说了一段话:

  “其实吧,创业者找你们这些科技媒体报道,也不是为了给用户看的。说实话,你们这些科技媒体能带来几个量啊,塞牙缝都不够,市场要该推还是得走渠道(91、360、豌豆荚)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那你让我写这玩意儿干嘛?”

  “这不是那啥,当年承诺投资人的 X 倍回报率没达到,也总得让投资人听见点响吧?所以,你能帮我把这句不足删了么……”

  原来科技媒体就是帮创业者对得起当年和投资人吹下的牛逼的。

  投资人/机构指挥媒体,媒体指挥创业者,创业者再用糟糕的产品反哺投资人和机构的影响力。如果最后盈利了就是用户买单,没盈利就靠着信息沟通障碍漂洋过海让希望国的股民买单。也许你并不是一个创业者,但当你阅读完本文,也该知道你手机里面那些一个又一个体验像翔一样的产品是怎么样生产和流传开来的了吧?

  这是一个产业,神圣且光荣。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事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