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的理由有哪些?
第一,资方推动
尽管柳甄在今年6月还依然公开表示,Uber与滴滴在品牌和区域上有着极大差异,并一口否定合并消息,然而对于已经融到F轮的滴滴和G轮的Uber全球来说,也许决定权早已不在管理层手中。另外,融资轮次越来越多的它们也同样共享了多家投资机构: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
再纵数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圈里的几起大型并购,如滴滴快的、58赶集等,均不难发现这些并购的背后都是资本方在大力推动。滴滴Uber能拗得过大腿吗?从传谣的传播力度和内容细节性来看,似乎不能。
第二,补贴的钱变少了,技术研发的钱就多了
还记得当年的烧钱补贴大战吗?反正用户(司机+乘客)笑得很开心吧。回过头来看,当年的烧钱大战其实是一场耗资巨大的市场培育阶段,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让用户使用并形成习惯,可谓是高一级的饥饿营销模式。
移动出行市场已经进入消费者粘性阶段,钱不可能一直烧下去(毕竟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天上飘下来的)。与花钱买低价相比,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成为这个阶段这两大巨头排在第一的问题。而显然,根据近段时间的Uber和滴滴付费情况,补贴力度已经有所降低,技术研发方面的关注度和资金加注加大。比如,滴滴花更多的钱投入技术,希望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多地了解用户需求、提升产品体验。
因此,花在补贴上的钱少了,技术研发的钱多了。Oh~别忘了,Uber和滴滴都还没处于亏损状态,钱总是要花出去的。花的是谁的钱呢?投资者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喜乐,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8/201608014007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