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盈利需求
退一万步来说,一家非公益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的企业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盈利,这也一定是Uber和滴滴刚创立之初就奔着的目标。
为了争老大之位,Uber和滴滴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Uber首席执行官拉维斯•卡拉尼克曾透露,Uber每年至少花费10亿美元来扩张中国区业务,2015年Uber在中国亏损高达10亿美元。
滴滴在2015年也至少亏损了1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7月初外媒消息,Uber通过一批新的高收益率杠杆融资11.5亿美元,这似乎是Uber为了应对全球监管和竞争方面威胁所作出的举措。即使Uber的估值已经相当高,但仍然能看到其身上的融资压力。
另外,滴滴除了对付Uber之外,它还需要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压力和成本耗费。滴滴投的美国打车公司Lyft、印度打车公司Ola和东南亚打车公司Grab都面临扩张、站稳脚跟的压力,面对Uber这么强有劲的对手,滴滴真的能斗得过、并在可视期限内实现盈利?
第四,IPO的好时机已悄然而过
如今证监会的政策、流程、监察越来越严,申请IPO的长队可能已经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对于那些渴望通过IPO全身而退的资本方,巨额亏损的它们,IPO之路遥遥无期;对于渴望通过IPO最后募一次资获得高市值的Uber和滴滴来说,很可能会面临IPO时无人接盘的恐怖结局。
上市怕是短时间内不可能了,剩下的,要么选择合并当夫妻,要么独立当敌人。
综上所述,似乎合并才是消缓资方恐慌、合力研发技术壁垒、达到盈利目标的唯一且完美的解决之道。谁都有当老大、独占鳌头的情怀与梦想,可是时间的沙漏一点一点在耗尽,可能真的等不起了。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喜乐,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608/201608014007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