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VC这个行业,在以往的讨论中有两点没有太受关注的地方。
其一为忍受煎熬的耐性,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周期的反复和信誉(Trust)的建立。
其二为人格的养成。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养成“弘毅”的人格。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朱子《四书集注》上说:“弘为宽广,毅为强忍。” 强忍是个体应对周期和时间的态度,宽广是人格上的诉求,也就是朱子讲的“天光云影”。在精神上没有什么造就的话,人很容易就落为浮萍的。
先谈市场的周期,这本就是极常见的事情。《福布斯》杂志 2011年有一篇题为“The Comeback Kid"的关于风险投资家Jim Breyer先生的报道,很教我感动。
故事从Jim在2004年去他的母校哈佛募集为他的新基金的时候讲起。当其时也,互联网泡沫刚破裂不久,Jim Breyer所在的Accel风投基金和其他*VC一样损失惨重,不得不将要募集的新基金的规模缩减了一半。那是市场整体看衰风险投资这个资产类别的时候,而且也觉得风险投资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和收益提成根本和最终所回报给基金投资者的收益不匹配。在那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哈佛拒绝投资。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Jim正在办与前妻的离婚案。
然而就在之后的2005年,在创投圈纷纷议论说Accel廉颇老矣的时候,Jim在当时比较高的A轮估值下,重仓进了Facebook,一个由哈佛辍学生创办的公司。这笔投资到退出的时候翻了2000多倍,也给Accel那一只基金创造了25倍的回报。Jim又回到了*,而哈佛则错过了分享她校友所创造的巨大价值的机会。
另外提一句,Jim Breyer先生和他的家人也是IDG资本数十年的挚友、合作伙伴。现已被万达收购的传奇影业的董事会上,代表IDG资本作为董事的就是Jim。之前,Jim是Marvel(漫威)的董事,就是他一手把Marvel卖给了迪士尼,所以大家才有机会看到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的故事被搬上荧幕。如今,Jim还任哈佛大学校董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
其兴也勃,其衰也忽,本来就是市场循环反复的规律,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作为个体的人难以选择*的时点进入市场,只能从回顾中庆幸或惋惜;那么个体*所能做的的,大概就是坚持下去,待时守机。更何况和前辈们经历的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和08年危机比起来,现在这点“趋冷”算什么呢?反过来讲,市场聒噪的时候,还能冷眼看穿,“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不也是“毅”的定力么?
再谈“Trust”的建立。
对于大部分从业者而言,这个Trust包含以下几点:
1)公司内部对你的认可。
2)业内同行对你的认可。
3)创业企业对你的认可。
风险投资就和所有资产管理行业一样,只有过往长期的业绩才能让市场认可你,才会有投资者把钱委托给你去配置。受托的责任(fiduciary duty)是极难得的荣誉,自然是建立在你过往的一言一行所反映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上,以证明一个人独立的精神。
这是一个简单的投资者的记分牌,每个观点和判断都不会徒然。当然这个记分牌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时间,但这也是谁也逃不过去的过程。这里就是胡适之先生常谈到的“功不唐捐”的精神,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信誉,以求得受托更大的责任。到头来,也是个为者常成的事情。
我所谓的“人格铸成”,是说勉力养成恢弘的人格,也就是开篇说的“宽广”。这一点,自然要从古今中外的圣贤豪杰那里去寻指引。
胡适之先生在给吴健雄女士的信上说:“*流人物,都是极渊博的人,能取精而用宏,由博而返约,故能有大成功。”所以我们才要提倡庄子《逍遥游》“提神太虚而俯之”的精神。毕竟*流的创业者,必是*流人物。物以类聚,这些一流人物自然不会接纳太不入流的人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风险投资家(首先是一个金融服务业人员)能够服务的创业者,必是其内心人格的映射(reflection)。这点琴瑟和鸣的道理,和一切自由组合的人类关系并无二致,同爱情和友情都一样。
对于我个人而言,重读史学著述大有裨益。自史家论文中发展一些现实的假设,再在对投资工作中所碰到的评估对象的考据调研中,验证和修正假设的内容。一级市场可以允许和研究对象更直观的互动,在获取*手资料和反馈方面很有优势,并可以藉此体会历史的偶然性或长期合理性。
这些可以满足我智识上的好奇,也能赋予我自己的工作一些形而上的价值。即便是一厢情愿的精神胜利法,也总可以做静夜的自娱,增加一点生的趣味。
我自己最快活的,莫过于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把一个问题的本质弄清楚,然后再做点什么去论证自己的假设,假设成立的话我就很开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投资是适合我做一生的知行合一的工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DG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