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深创投18年成绩单:掌管2000多亿,120家企业上市,IRR40%,最高一年赚44亿

截至2017年3月底,深创投管理各类基金总规模约2,084.56亿元,创投业务平均年投资回报率(IRR)达40.32%;一共投资项目73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投资额高达279亿元。
2017-05-02 15:41 · 投资界 刘全

  深圳,对于PE/VC来说,这是一片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土地。

  199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诞生于此。18年来,历经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深创投缔造了本土创投霸主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深创投管理各类基金总规模约2,084.56亿元,创投业务平均年投资回报率(IRR)达40.32%;一共投资项目73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投资额高达279亿元,涉及信息科技、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文化创意、消费品/现代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化工等各个行业。

  2000年收获首家上市公司以来,深创投在资本市场一路披荆斩棘,创造了多个“第一”:潍柴动力,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并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的企业;中青宝,第一家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上市的网络游戏企业……如今,深创投一共收获了120家上市公司,其中IPO106家,通过并购上市14家,领跑本土创投机构。

  为此,投资界(ID:pedaily2012)多方收集、求证, 整理出深创投历年投资企业上市情况表,独家披露了深创投18年成绩单。通过这份成绩单,一窥中国创投的风云岁月。

  (注:表中回报倍数以发行价计算,部分数据来源于私募通

  其中,投资界(ID:pedaily2012)进行了多维度解读:

投资企业回报倍数TOP10

  以发行价计算,投资界(ID:pedaily2012)统计出了深创投120家上市公司中回报倍数TOP10,名单如下:

  (注:表中回报倍数以发行价计算,部分数据来源于私募通)

  在这份TOP10名单中,2010年上市的当升材料以26.8倍创下了最高回报倍数记录,最低的也有8倍以上。

  而按上市后20日市值计算,深创投120家上市企业平均投资回报为10.41倍,最高值44.02倍。

  需要说明的是,发行价与股票退出价通常有较大差距。一些企业上市后,股票或涨或跌,因此,实际退出回报与按照发行价计算的回报有较大差异。比如,深创投某上市项目按照发行价计算回报倍数为6+,完全退出后,实际回报倍数为32.8倍。

投资企业回报金额TOP10

  据投资界(ID:pedaily2012)统计,深创投历年投资企业回报金额前十名如下:

(注:表中回报金额以发行价计算,部分数据来源于私募通

  这份TOP10名单中,回报金额最高可达到10亿元,最低也超过了2亿。2010年,兆驰股份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深创投蛰伏3年收获了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回报金额,一举创下了深创投单个项目回报金额最多的记录。

IPO退出最多年份:2010年

  2010年成为深创投乃至PE行业飞跃式发展的标志性年份。

  这一年,深创投投资企业26家IPO上市,创下了全球同行业年度IPO退出世界纪录,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及。另外,当中有11家登陆了创业板,深创投无疑成为创业板的最大赢家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2009年,创业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另外,在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以及2009年前后大量企业因金融危机取消IPO的背景下,当时监管层有意加快了审批节奏。

  2010年也是中国机构投资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年。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数据统计,这一年全部PE/VC在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上的总投资回报高达687.5亿,其中深创投赚44.3亿蝉联最牛本土PE。

并购退出最多年份:2014年

  深创投所投企业通过并购上市主要发生在2014年之后,其中仅2014年就有6起,占比高达85%。

  这与当时大背景有关。2013年,国内A股IPO暂停,并购迎来了元年。随着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IPO堰塞湖,双重作用下,并购作为PE/VC投资的退出渠道开始逐步升温。

  到了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迎来爆发。当时,在A股IPO发行缓慢,IPO退出渠道依然不畅的情况下,并购退出成为众多VC/PE机构的主要选择。

等待时间最短:中德环保科技,35天

  中德(中国)环保有限公司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集规划、研发、咨询、工程总包、成套设备制造供应、营运管理、投资于一体。2007年6月1日,深创投联合Och-Ziff Capital Management Group 完成了中德环保科技 的投资,获得股权20.00%。仅仅过了35天,中德环保科技就登陆了德国法兰克福主板,成为中国首家在德国主板上市的公司。

等待时间最长项目:达实智能,10年

  达实智能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一家智慧城市建设服务提供商。2000年,达实智能获得深创投注资,这是深创投成立后第一批投资的企业。2010年,该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深创投蛰伏了十年之久终于修成正果。

第一个IPO项目:矽感科技

  1995年,矽感科技诞生于美国硅谷,从事尖端影像传感芯片的研发。1996年,矽感科技投资600万美元,在深圳建立影像传感器件生产基地,开始与深创投“结缘”。2000年 矽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深创投历史上首家IPO企业。

第一个并购上市退出项目:合力泰

  合力泰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屏的生产和销售。

  2012年7月,深创投、南昌红土(深创投管理的创投基金,持股10%)分别以5400万元、1000万元入股合力泰。

  2014年1月,上市公司联合化工向合力泰原股东文开福及深创投等法人以4.14元/股的价格增发6.69亿股,以收购其所持有的合力泰100%股权。

  在这一桩并购案的背后,深创投通过并购退出途径,获利颇丰,不到两年便获得了2.5倍的账面回报。

2008年投出19家上市公司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一度处于上升阶段的创投遭遇重创。国内A股市场一度暂停IPO,国内本土VC\PE开始放慢投资,抱团过冬。

  而这时深创投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加大投资,将投资阶段集中于早期,一年投了58个项目。深创投前董事长靳海涛认为,寒冬时,投资成本便宜了四成至六成,也能更为冷静地判断企业的价值。

  事后证明,这一做法收效卓然。在深创投120家上市公司中,首次投资年份最多是在2008年,一年投出了19家上市公司!其中知名项目包括乐视网、网讯科技、东方日升晶科能源好想你等公司,而网讯无线在2009年10月登陆法兰克福交易所,成为金融危机后第一家在欧洲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

一部中国本土创投“简史”

  深创投18年成绩单,就如一部中国本土创投“简史”。如果把深创投这18年分为四个阶段:1999-2004年、2005-2010年、2011-2015年、2016-至今;不难发现,每一次上市公司数量的跌宕,都有中国本土创投的历史影子。

1999-2004年 本土创投崛起与第一个“严冬”

  1999年,深圳市政府发起设立深创投,阚治东出任首任总裁。他在深创投任职期间主导投资的项目有34家在国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对于中国本土创投而言,阚治东的地位相当于“教父”级别,他提出的一系列投资管理模式为后来者所借鉴。

  2001年,本土创投开始进入“井喷”时期。这一年,深创投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亿胜科技、中大国际以及国讯国际3家企业赴港上市,声名大震。

  不过,好景不长,2002年中国本土创投迎来了最为惨痛的“寒冬”。

  创业板未能如期开放让本土创投的退出渠道被阻断。在当年,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家本土创投在这一年倒闭,当时深创投的日子都不好过。2003年,深创投仅有1家企业上市,寒风瑟瑟。

  随着携程的上市,2004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一个上市“窗口期”。

  这一年,中国创业投资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回暖趋势,投资更为活跃,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据当年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的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中国创投业由此进入到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这在深创投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04年,深创投猛增了6家IPO企业,几乎等于过去三年的总和。

2005-2010年 撑过金融危机,迎来创业板

  2005年创投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股份分置改革到来,标志股票进入全流通时代;另一个是《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也于当年11月颁布,对创投行业的法律环境、政策、税收优惠做了规定,倡导政府资金参股创投基金。

  2006年创投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本土创投而言,这一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当年,同洲电子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

  同洲电子的上市使得本土创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退出,在此之后,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正悄然到来。

  2007年,中国股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深创投一口气收获了8家上市公司,创下了当时的历史记录。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让一度处于上升阶段的创投遭遇重创。这时深创投转向了早期投资,日后的上市公司中,有19家是在这时候入手的。

  2009年10月30日,伴随着创业板开市钟声的敲响,证监会耗时10年磨砺打造的“中国纳斯达克”——创业板”火热出炉。当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上市,平均涨幅达到106%!

  创业板开启对深创投来说无疑是史上最大的利好,前期的积累一朝爆发,直接将深创投送上了中国创业投资50强榜单第一名的位置。

  由于创业板利好持续发酵,2010年成为深创投乃至PE行业飞跃式发展的标志性年份。

  正如上文提到,这一年深创投投资企业26家IPO上市,创下了全球同行业年度IPO退出世界纪录,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及。

2011-2015年 全民PE,并购崛起

  经过2010年飞速发展,2011年PE/VC如涨潮般涌入了数以千万计的后来者,2011年成了中国PE爆棚扎堆的年份,专门面对Pre-IPO的PE投资也在这一年达到了历史顶峰。

  所谓物极必反,在2011年下半年,IPO发行总数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从热捧到危机,境外市场上市的窗口期关闭。

  2012年,中国PE行业步入严冬。

  回忆起那段岁月,不少投资人仍心有余悸。在那个“全民PE”的时代,PE行业已变成了一片红海,退出非常困难。

  当年的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2012年IPO退出数量只是上一年的一半,而且退出账面回报率以平均4.38倍,创下创业板开启以来的回报新低,其中,行业中12笔创投投资项目遭遇负回报,另有40笔项目“险些没赚到钱”。

  更为致命的是,A股迎来了史上历时最长的第八次IPO暂停。这场持续了近400天的IPO暂停,让本土机构“死伤惨重”。

  2013年,深创投只有3家企业IPO,而且全部都是通过境外资本市场实现的。

  整体陷入困局的PE开始谋求转型,一部分PE将目光投向创业早期,将投资阶段向VC前移;另一部分PE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并购。2014年,深创投通过并购收获了6家上市公司,并购退出渐渐成为众多VC/PE机构的主要选择。

2016-至今IPO开闸

  2016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最受关注莫过于IPO审核加速。

  2017年开年,这一趋势尤为明显。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2017一季度共有147家中企完成IPO,达到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

  IPO“开闸”,让一众PE/VC机构进入收获季。其中,深创投IPO个数最多,仅仅3个月时间,被投企业中有7家成功敲钟,分别是:海辰药业、新雷能、华凯创意、白傲化学、牧高笛、星城石墨、捷捷微电。再加上刚不久实现IPO的正丹股份,深创投至今累计上市企业数量达到了120家,冠绝群雄。

  回顾过去18年,深创投也不是没有遗憾。前董事长靳海涛曾回忆,2001年时马化腾曾找过深创投几次,希望获得投资,但深创投最终还是没有投资腾讯,原因是“看不明白”。靳海涛曾感慨:“如果投了,每年平均挣900倍。”

  错过腾讯,成了深创投历史上“最深刻的教训”。但在深创投的历史中,这不过是一汪涟漪。深创投现任董事长倪泽望说过,深创投要做开拓国际市场的领航人,这艘本土创投“巨轮”正徐徐驶向更浩瀚的海洋

结语

  一路走来,经历起起伏伏的深创投便是中国本土创投的缩影。

  “放到20年以前,我相信,谁也不会想到,中国创业投资行业能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靳海涛曾在投资界出版的《中国创投简史》一书中写到。深创投讲述的是属于所有中国本土创投拓荒者无法抹去的记忆:尝遍创投洪荒时代的茫然和艰辛,试过项目无法在资本市场退出时的夜不能寐,有欢笑亦唏嘘。那一段段峥嵘岁月,那一张张或悲或喜的脸孔,连起来便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创投史。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全,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705/2017050241270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