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上市公司年度“保壳”战告一段落 “炒壳”逻辑正生变

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已有38家A股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做强主业等多种方式,成功撤销*ST或撤销ST。为了“保壳”,不少上市公司使出浑身解数。
2017-05-12 16:23 · 野马财经 许晟、潘清、王炳坤、汪奥娜

  新华社5月12日消息,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在日前公告完毕,数家企业实现“摘星脱帽”。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层对兼并重组、突击增长等“保壳”手段的监管加强,市场“炒壳”热情有所下降,但要让“炒壳”真正成为历史,市场逻辑回归价值投资,还有待各方机制的完善。

几家欢乐几家愁 “保壳”大战招数多

  年度报告收官后,“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进入“清算”期。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已有38家A股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做强主业等多种方式,成功撤销*ST或撤销ST。为了“保壳”,不少上市公司使出浑身解数。

  通过卖房、政府补贴扭亏为盈,是“保壳”最直接手段之一。如,亚星化学将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的房产出售给全资子公司;人人乐将长沙福邸物业项目以总价4.36亿元出售给控股股东深圳浩明;中发科技和中原特钢则获得千万元级别的政府补贴,为企业的“脱星摘帽”助了一把力。

  另一些公司选择卸下“包袱”,转让部分效益不好、严重亏损的资产或股权。如,八一钢铁在去年底将全资子公司南疆钢铁的100%股权以30.07亿元的价格转让至控股股东,使净资产转为正值;獐子岛、恒立实业、神火股份等都在年报中将子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权转让列示为扭亏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资产重组输血实现扭亏是A股常用的“保壳”之法。如,*ST煤气在去年底完成资产重组,控股股东由太原煤气化变更为晋煤集团,盈利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并扭亏为盈;*ST宏盛也在2016年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产的低质换优质,扭亏为盈。

  国元集团资本运营部研究员胡流云认为,通过资产变卖、政府补贴等花样繁多的方式“保壳”,或许可以使当年不出现亏损,但这始终不是上市公司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方案。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摘星脱帽”的上市公司中,20家上市公司符合摘帽条件,18家符合摘星条件;同时,有53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预警。

监管频亮剑 严查“保壳”中的违法违规

  临近岁末部分上市公司异乎寻常的“保壳”热情,早已被监管纳入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12月26日至30日,沪深两市涉及“保壳”相关事项的问询函便有39封之多,ST山水、华菱星马等公司都因涉及多种“保壳”方式被问询。

  梳理问询函的内容发现,监管层重点关注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处理获得业绩逆转、通过变卖资产借以扭亏为盈、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行为,对年末“突击创利”也进行了许多关注。如新华龙和ST南化均因为出售资产或债权而被交易所追问等。

  除了对上市公司本身严格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成为监管部门紧盯对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向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和年审会计师发出的提请关注函超百份,通报相关公司关注的重要会计问题,做到提前“打预防针”。

  除了发函问询关注个案,证监会更通过修订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筑牢制度底线,这也被视为监管层抑制“炒壳”放出的“大招”。新修订的管理办法逐一明确了锁定期限、配套融资、停牌时间、刚性退市等要求,通过增加时间成本等手段降低“壳资源”炒作空间。

  数据显示,去年证监会共召开103次并购重组委会议,审核275单重组方案,其中有24单重组方案未获通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不断扩容、监管手段趋于务实,“壳资源”贬值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市场逻辑回归价值投资 仍须完善相关机制

  上市资格稀缺、上市周期冗长,决定了“壳”始终是A股市场上的“紧俏资源”,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保壳”意愿强烈在所难免。此外,层出不穷的“借壳”故事,以及反复上演的“乌鸡变凤凰”神话,也让产业资本和投机者对“壳资源”趋之若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已经出现不少转变。以往受追捧的“壳资源”、概念股遭到不少机构、股民抛售,股价表现也相对较差,大多跑输大盘,一批业绩优良、分红稳定的“白马股”开始吸引资金集结。

  北京品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仇彦英分析认为,新股发行提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拟上市企业的借壳冲动。在重组新规完善监管的基础上,监管层重拳出击“忽悠式重组”,也令“壳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市场“炒壳”热情显著降温。

  不过在业界看来,仅仅依靠对违法违规、突击增长等现象的严监管、对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事项的再规范,并不足以彻底改变市场长期形成的“炒差”习惯。投资逻辑真正向价值投资转变,仍依赖从发行到退市的“全链条”机制完善。

  “严格执行退市机制,淘汰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或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公司,可以使市场有更良性的新陈代谢。”上海一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江说,健康机制下,“聪明”资本会选择有价值的标的,市场会变得更理性。

  一些市场人士表示,在新股发行“堰塞湖”完全疏解之前,“壳资源”的价值或会继续存在。但若能建立起良性的新陈代谢机制,“炒壳”热终将成为过去式,花式“保壳”现象也将不断减少,市场逻辑将回归价值投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野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