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合肥兴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合肥“资本+创新”对接峰会在合肥召开。在“回归理性,谈谈绿色经济的投资逻辑”的圆桌讨论环节,澳盈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肖毅、中新融创汽车产业事业部总经理韩仁东、工信部汽车安全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人于维铭、合肥启迪科技产业基金总经理张静远参与了讨论。
以下为现场实录:
肖毅:我们先让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吧,女士优先。
张静远:非常荣幸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绿色经济这个话题,启迪控股是清华大学下面一家科技投资控股集团,从2015年开始,我们来到安徽省做了一系列关于大健康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今年,清华大学又把燃气研究院带了过来,基金在2015年带来一支12亿的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今年可以全部投出。目前,我们希望在安徽省合肥市本地在相关方向寻找一些优秀的标的,欢迎大家有好的标的向我们推介。
韩仁东:中新融创是围绕上市公司做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我们的核心是要聚焦产业。现在中新融创有这样几个产业:智能制造、消费服务、能源环保、农业食品……我主要负责汽车产业事业部,整个汽车产业事业部我围绕三个方向去做,过去几年在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的时候,我们是以车企作为投资的主体,现在我们是主要投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有两个趋势,一是智能化,一是轻量化,这是我们的方向。第二是新能源车,新能源车过去是依靠政府扶持,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不管是量还是质都有发展。补贴的政策下去之后,我们投资产业链核心的零部件,就是有技术的公司。第三是后市场部分,目前的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主要以早期的投资为主。
于维铭:2012年,中央提出重点发展相关的战略性产业,包括环保产业、安全产业、新能源产业。其中,安全产业涵盖的方面比较广,在2015年的时候,咱们国家部委联合几个大型的军工机构,发起设计了个中国安全产品投资基金。现在的管理人主要做的事情是在基金的架构下对细分领域,或者是针对地方产业,包括针对各个细分领域的,像汽车安全、轨道安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环保相关的一些基金。汽车安全这一块,因为汽车本身是高速行驶的运载工具,做投资理念来讲并不像做科研那么细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本身基金它的理念是讲国家部委指导、社会金融技术参与、全社会化运作,在具体的投资方式上,从早期孵化到成长期的投资,还有成熟期到后期的并购都可以做。
肖毅:非常开心今天有机会来到合肥,与在座的三位讨论绿色经济的问题。咱们国内尤其是像北上广的空气问题,这个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绿色经济如今备受重视。那么,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位对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投资逻辑有什么看法?
于维铭:现在国内的概念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因为中国的传统汽车偏弱,一直是中国工业制造的痛点。我认为汽车是一个工业化和商业化结合要求比较高的产品,工业化来讲它是机械产品,有动力性要求,还有功能实现方面的各种需求,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不能实现这个汽车品牌的创造的。在商业上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和运作,因为汽车的利润是比较低的。
很多汽车强国它的汽车品牌不会很多,但是中国的车型很多,所以它后续发展会是整合方向。2016年,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有52万辆,占全世界近一半,已经处于很重要的市场。另一方面还是野蛮生长的状态,核心的东西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些东西停留在扩大市场,把这个车做出来,能销售出去,但是核心的东西,核心的技术这一块很多是模仿,自己在做,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就相对比较低,这一块以后作为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考来讲,这方面应该重点是培育。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个成长期,整体国家新能源对话到2020年,如果按照规划是每年40%的增长,这一些相关的配套,新能源设施和后续还得需要企业去投入,这一块作为投资或者作为企业发展来讲都可以关注,并不一定都要造一些大家都在追求的,在一些小的细分领域做得好,不仅国内市场比较庞大,国外都可以发展。
张静远:从技术的角度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相对于全球来讲,从技术环节目前还是偏弱,我们清华启迪在做这方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投资,实际上清华启迪目前在整个新能源的方向上投资是布局三大方向:光伏、核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我们在做这个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时,有两个投资逻辑,一个是产业+资本+技术,另外一个是行业+路径+选手。简而言之,我们看一家公司,无论是清洁能源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我们不仅关注投完之后带来什么,我们更加看中的是技术,是不是我们投完之后能够带来益处。
我们做清洁能源和汽车产业链投资的时候,更加偏向于往产业链的前端去走,关注整个产业链往技术环节的硬投资。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产业范围,从底层去看整个技术系统的支撑还不足够。第二个方向的投资,除了特别偏前端技术的,偏电池材料的,再往后就跳到了最后端,就是运营领域等投资。我们关注的逻辑是基于创新模式带来的估值溢价,这是新能源产业链的时候及其偏前端和偏后端的投资逻辑。
韩仁东:所谓的新能源车,我认为新能源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跟车没有太大关系。我有传统能源的车可以用,为什么要用新能源的车,它没有改变车的用途,都是在路上跑,但是为什么会有新能源车,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就集中在能源结构上。
过去一直用燃油车,但燃油车的发展对工业时代是革命性的。所有的能量都是从化学能转成动能,这个转化效率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前途。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必须转向清洁能源,我们讲的绿色经济又称为循环经济和持续发展经济,怎么样才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过去,整个汽车产业,传统车走的路线是用市场换技术,引进了很多的外资,后来大的车企都是外资。市场换技术这条路想法是好的,但是没有走对,结果论证是不好的,现在就开始发展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国家肯定是要补贴,最近说国家层面要把补贴往下降。过去依靠政府的补贴,大的企业有先天优势拿到补贴,其实他的技术是低下的。
做新能源车能走出来的一定是技术加产业,这两个是脱离不开的,新能源车一定是工业+技术。细分到下面的产业链来看的话,这个产业链上也很长。我们做材料的公司,如果能创造出这种材料,能够改变电池的使用效率,改变它的性能,哪怕是一点点提高,我觉得都是有革命性的,所以我做投资最关心的是技术。
肖毅:韩总从道德理论的层面给我们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车又分纯电动和混动的,从现在的政策来看国家是以纯电动为发展,更是国立政策的引导。所以咱们就这个问题,政策,还有老百姓落地的环节来讨论一下。
于维铭:这不是发展方向,这是一个过渡阶段,这是绕不过去的。在汽车从原料、机械、电子产品到纯电动过渡的过程中,这个过渡阶段就是混动车。怎么理解新能源汽车这个使用习惯,在最早的时候我们不上网,打开一个新浪网都要几分钟,后来我在2003年的时候去坐地铁,淘宝刚开始出现,在地铁里做广告宣传,当时我就思考淘宝怎么会成功,打开一个网页的图片很慢,怎么能选择产品。但是后来技术成熟之后网速提高了,网络的功能实现之后,能够展示更多的体验。
类似于我们的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人的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发生改变的时候,产品就会被慢慢接受,成为一种新的体验。电气化的过程从很早就开始出现了,汽车本身还是个机电产品,因为电是最快捷,最高效的能源方式。电的损耗比较低,如果做得好,能够达到98%以上的使用率,所以汽车未来的方向是信息化和电动化。
一个新产品出现都不会一帆风顺,影响的是一大部分人或者一代人的思考逻辑、行为逻辑,和使用产品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总体方向新能源汽车它的未来应该是前景光明吧,但是任何工业制造的东西不会突变,都需要周期,需要背后不断的技术累计和推动,我们也会更多关注材料的应用。
肖毅:最后请张总和韩总做总结。
韩仁东:新能源落地,老百姓考虑一个事情,经济性和便利性,所谓的经济性,就是你车的成本什么时候降下来,这个成本包括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当新能源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足够低,我相信老百姓会主动选择新能源车,为什么没有降下来就是技术的原因,如果有新的材料出来致使这个成本大幅度下降,大家会主动选新能源车。
第二,便利性,也就是说如果用新能源车跟燃油车是一样的,加油站随处可见,我还是一样会选择它。也正因为如此,我就押宝充电桩,未来就跟汽油站一样到处都有,老百姓的车不会出现没电的情况。
这两个层面再往上追溯的话就是技术和新材料,如果未来技术很好,充15分钟就可以跑100公里,这个落地是没有问题的。
张静远:现在,国家“十三五”新能源战略规划提出一个目标,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在500万辆,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基于对产业的研判,我们非常有信心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肖毅:感谢各位对于新能源和绿色经济的支持,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705/201705184137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