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网成立8周年的节点,敲响了美国纳斯达克钟声。而联合创始人于刚这位曾一手创办1号店的连续创业者,也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9月13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9月12日,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正式在美上市,交易代码为YI,开盘价16.75美元。此次IPO,111集团共发行9,300,000股美国存托凭证(ADRs),发行价为每股14美元,共募集资金1亿美元。本次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营销推广,以及战略投资和收购。
现场致辞中,于刚表示:“上市不是目标,只是一个里程碑,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更高效地、更多资源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以前的两次创业都渴望着能带领大家把公司带上市,但没能如愿,今天终于实现,了了一个心愿。但这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也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加油站,重新充满能量和激情,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行业的格局,改变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的现状。”
刘峻岭说:“我和于博士一起合作了11年,我们走过很多艰辛,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今天这个时刻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们将继续完成我们的使命:以科技赋能,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为我们的用户、股东和员工们创造价值,让广大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更现代化的医疗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脱胎于1号店,于刚的“新项目”
最初,1药网只是1号店的子频道,后独立运营。2015年,于刚和联合创始人刘峻岭离开1号店后全身心投入1药网的运营。
由于政策壁垒与行业壁垒,医药电商与1号店这样的消费品电商完全不同,被称为互联网电商最后的金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艰难的爬坡期。于刚和刘峻岭试图通过互联网和IT技术提供在线诊疗、购药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通过缩减中间环节,优化供应链,为大众就医买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改变中国“看病难、买药贵”的现状。
于刚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互联网+医药领域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从美国看到了成熟的行业发展路径;二是此前的电商创业经历让他对“互联网+”模式有非常大的信心。
相比起美国医药行业的“高度集中化和整合”,“碎片化、低效”是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突出特点。有数据统计,2017年在美国,前三大医药零售商的市场占比达到82%,而中国只有5.4%;中国有超过45万家药店,而美国只有7万家;在美国,前三大药品分销商占9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仅34%,高度分散。
这促使于刚转型医药电商。“在互联网医药健康这一领域还有众多的机会,会有一些新的模式的出现。这个领域有很强的政策壁垒和行业壁垒,阻碍了不少新来者的进入。”他认为。
现在来看,于刚两次转型都比较成功。实际上,在创办1号店之前,于刚1995年曾在美国创办科莱科技公司,该公司开发的航空管理系统被美国众多大型航空公司所采用,并于2002年被埃森哲收购。
他还曾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管理学院终身教授和客座教授,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和亚马逊的全球供应链副总裁等,有着丰富履历。
“三驾马车”自建闭环,B2B是新增长点
8年时间,1药网从搭建电商平台起步,延伸到提供“诊+疗”服务,从零售到为医生、药店、诊所、民营医院、药企、药品流通商赋能,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互联网+医药”健康生态圈。
1药网主要有三大业务版块,B2C医药平台“1药网”、互联网医院“1诊”和B2B医药平台“1药城”,分别提供网上药店、互联网医院和医药流通解决方案等服务。
在生态圈内,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为用户提供“诊+疗”一体化服务,建立电子病历,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针对医生,为其提供病患者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在线诊疗、开电子处方等服务。药企通过111集团的平台进行药品流通,111集团则为药企提供各种数据服务,药店可以在111集团的平台上按需采购,降低成本,加速周转。
基于以上背景,依靠技术驱动建立起的医药流通的云服务平台,在B2B2C的模式下,能够实现B端和C端、线上和线下、自营和平台、医和药的融合发展,赋能医生、药店、药企、医院、药品流通商,从而缩减医药流通中间环节,优化供应链。
招股书显示,111集团2017年营收9.595亿元人民币(折合1.45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营收7.309亿元人民币(折合1.105亿美元)。其中B2B仅运营1年多,增长势头迅猛,2018年上半年营收已达约3.17亿元。2017年,B2B业务收入占其总净收入的9.0%,而2018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大幅上升到43.3%。
比起B2C业务,B2B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显然要更快,而这也将是111集团的新增长点。根据111集团招股书,其药房B2B业务的复购率为66.5%。
不过,111集团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其净亏损同比收窄31%至2.49亿元。2018年前六个月其净亏损为1.29亿元,2017年同期亏损为1.23亿元,亏损面显著收窄。
独立上市,掌握绝对控制权
2018年4月,1药网宣布拿到通和毓承5000万美元融资。1药网上一轮传出融资消息还是在3年前。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15年1月,1药网宣布获得4.5亿元C轮融资;2016年,1药网再获十亿元D轮融资。
成立8年,1药网共完成超15亿元融资。但截至招股说明书发布,于刚和刘峻岭还各自持有24.5%、合计49%的股权,并通过同股不同权的AB计划持有95%的投票权,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相比1号店,此番于刚和刘峻岭对待外部资本的态度审慎得多。早在2015年宣布获得C轮融资时,于刚就透露,对1药网的控股权从一开始就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会用超级投票权的方式,可以说是永久控股。
截至上市前,于刚与刘峻岭分别持有1药网24.5%股权,并列为最大股东,分别拥有47.5%的投票权。2014年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的HarryChi Hui持有公司13%股权,投票权仅有1.3%,其身份是私募股权公司ClearVue Partners的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该公司专注于投资于中国消费领域的成长阶段公司,持有B/C类优先股。
其他股东方面,Infinity Cosmo Limited和Sunny BayGlobal Limited实际控制人分别为于刚和刘峻岭的持股平台;其余4家公司累计持有34.6%股份,但投票权也只有3.4%。
互联网医药突围,1药网开启行业上市潮?
一直以来,医药电商领域就不缺玩家,无论是众多“上市系”的公司如上海医药、九州通等,还是自带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如1药网、健客等都通过不同的竞争优势跻身第一梯队。
此外,国内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颇多布局,也给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现阶段,两大巨头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如互联网医院、医药零售、医疗AI、医疗信息化等。这也意味着,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在其尝试布局的医疗、医药、医保三个领域,也将与大型医疗集团、互联网巨头、医药企业、连锁药店、保险公司等开展多线作战。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玩家们提出了存活成长以及寻求新商业模式的要求。他们需要站在政策与资本风口的同时,在技术、运营、营销等打法上进行各自的探索与创新,内外发力。
投资界了解到,除111集团外,还有多家医药电商公司正在筹划上市相关事宜,由此国内医药电商或将迎来一轮上市潮。而1药网选在此时上市,成为第一个突围者,对整个行业必有指引作用。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Rica,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809/4357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