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华侨银行蔡伟良:看一位新加坡人,如何驰骋激荡裂变的中国PE市场

这4年,蔡伟良带领团队南征北战,抓住机遇设立境内境外双基金平台,整合资源树立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如今,华侨银行在中国的PE业务战略布局已日臻完善。
2016-01-29 09:58 · 投资界 谭宵寒

华侨银行蔡伟良:看一位新加坡人,如何驰骋激荡裂变的中国PE市场

  几天前,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这样一张照片:十位少年扛着枪,穿着迷彩服,画面有些斑驳,模糊不清。蔡伟良说,这是20多年前的老照片了。他是新加坡人,照片里是当年服兵役的场景,“从军让我从小男孩成长为男人,真正懂得团队合作正是从那个阶段开始。”回忆起过往,蔡伟良依然对这段当兵经历充满感激。

  如今,当年的少年已是有着近20年风投经验的投资界人士,刚刚带领他的中国团队完成一单漂亮的退出,实现了2016年的开门红。

具有拓荒基因的率队人

  90年代末,新加坡正努力成为企业集聚地,聚企业首聚资本,新加坡政府首先成立了10亿美金的母基金,扶持VC/PE行业发展,寻找理工科背景人才。

  1998年,系统工程师蔡伟良正经历职业厌倦期,这是他从英国留学回到新加坡的第二年,开始搜索新的职业契合点。在这股政府倡导的风投热浪下,蔡伟良投了简历,进入了国家科技局,跟母基金打上了交道,以此为起点,他开始了以政府角度扶持VC/PE的风险投资生涯,成为新加坡最早从事私募股权行业的一批人。

  两年后,蔡伟良从间接接触创投机构和创业公司的政府部门,转向了标准意义上的VC机构,加入大华银行旗下的创投机构,从事科技类项目投资。彼时中国市场的科技企业还乏善可陈,他的主要工作还是遴选硅谷创业项目,然而中国毕竟是潜在的投资市场,大华创投也将触角延伸至此,成为较早在中国布局的外资机构之一,于2001年与刚成立不久的深创投合资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中新创投。蔡伟良则被委派到深圳担任总经理,管理起一支5000万美元的平行基金,从此进入了这个之后十几年间他都未曾移开视线的投资战场。

  谈及投资路线从硅谷迁移到中国,蔡伟良不无感慨。“当时的硅谷已催生出一批技术背景尚可的创新型企业,诸如英特尔这类公司正是从这块神奇的土地生长起来的。而相对于硅谷科技公司对技术的开发,中国的创业公司更多的则是对技术的运用或是发展制造业为海外公司做代工。”

  此后的数年间,蔡伟良又曾供职一新加坡投行机构和星展银行的PE部门,做海外重组、搭红筹架构,协助中资企业到新加坡上市,从事PE项目的投资……虽然这些年他的头衔时而有变,但银行派PE、专注在中国等关键词却始终在他的工作列表里活跃。也正是基于此,2011年,蔡伟良应邀加入华侨银行,成为其中国私募股权业务的负责人。

敬业度、协作度、专业度,三把尺锤炼团队

  初加入时,华侨银行在中国的私募股权业务正着手打造新的团队。被视作率队之人邀请加入,蔡伟良被任命打造的是一支互补性强的精兵队伍。“选投资人才和选企业家是类似的,只有专业能力,不愿分享不善团队合作的人很难成为出色的投资人才。 PE是需要精准判断且多维度风险把关的行业,团队互补至关重要,很庆幸用4年搭建了如今互补性强的团队。”

  他强调说,“PE行业不适合单打独斗,团队合作才能持续创造佳绩。我的使命是为团队打造一个稳健且生命力强的投资平台。” 这或许就是曾为军人的他已深入血液的理念。

  除了协作度,敬业度和专业度是蔡伟良选人的另两个重要指标。“PE投资是概率游戏,也是蛮辛苦的工作,遇见100个项目也不过才能投资其中之一,需要投资人的工作激情和精准判断力。”

  而判断力无外乎判断企业,判断行业。蔡伟良提到,行业的风口每4-5年就会经历一轮变化,如今,他则尤为关注大消费、大健康以及金融科技。他分析说,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增长从出口、政府投资拉动转为内需驱动,同时中产阶级崛起消费需求激增,大消费领域内的娱乐、教育、旅游蕴藏巨大发展潜力;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能力提升、医疗体系亟待完善等种种因素则是其看好大健康的原因;此外,其关注金融科技则是基于华侨银行自身金融基因,“无论是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金融模式的创新,还是传统金融竞争力和效率的提升,根本上还是依靠科技拉动,我们非常看好此领域。”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谭宵寒,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1601/2016012939309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