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娟表示,尽管国内ESG投资仍处于发展初期,但近一两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ESG本身具有抗周期、抵御风险的功能。近几年,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出现了因为忽视ESG因素而导致的爆雷事件。尤其是在一级市场信息不公开透明的情况下,投资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ESG战略,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融入ESG因素,识别ESG风险与投资机遇,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管理。《中国基金业ESG投资专题调查报告(2019)》显示,在149份调研样本中,有近九成机构对ESG投资有所关注,且降低投资风险是机构开展ESG投资的首要驱动力。如果当下企业不关注ESG的话,很可能面临很高的运营风险、行业替代风险,更不用谈长久的生存和盈利。相反,良好的ESG管理会促进企业的价值提升,降低项目在IPO时执行的风险,并且可以提高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获得更高的退出估值和更强的流动性。
第二,政策驱动。2016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通过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供了*基本政策框架。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增加了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内容,提出“强化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18年11月,中基协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开启了我国ESG投资实践新进程。2020年9月,深交所将ESG纳入上市公司信披考核加分项,上交所也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ESG提出了自愿披露的原则。随着监管层要求的逐步提升,也会传导给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在投资项目时就要考虑退出问题和合规性,关注、重视项目在ESG方面的表现,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治理水平,机构也可以降低退出风险并获得良好回报。
第三,LP驱动。从资金端来讲,LP对GP的影响更为直接。今年,很多GP成功募集了美元基金。以主权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养老金为代表的美元LP在今年对GP提出了更明确、更严格的ESG要求,将ESG融入到投资实践中也成为GP获得美元LP投资的因素之一。海外LP的ESG理念与国内政策的共同驱动,也会影响到国内更多的LP在投资过程中融入对ESG因素的考量。
第四,一二级市场联动。股权投资的价值需要通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在一级市场投出的好项目,很多是要在二级市场退出。如果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都能将ESG理念融入在自身投资策略中,那么在股权投资领域运用ESG理念投出的项目,在进入二级市场后,仍然可以得到二级市场的认可。
虽然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整体向好,但是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而言,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秦晓娟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加强ESG理念的认知。现阶段,投资机构对于ESG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ESG所追求的长期价值与财务回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冲突,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是以牺牲经济利益换来的。因此,投资机构需要从认知层面加强对ESG理解并接纳。
第二,建立完善的一级市场ESG评价体系。目前,国内一级市场缺乏完善权威的ESG评价体系和指导投资机构开展ESG实践的方法及工具,这就造成投资机构无法对项目的ESG表现进行全面、精准地评估。可以结合海外经验与我国ESG投资的现状与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的ESG评价体系,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和呈现ESG投资所创造的综合效益。
第三,健全ESG投资配套法规政策。我国在ESG投资相关领域的政策并不完善,很多机构都是自行摸索如何开展ESG实践。健全ESG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个ESG投资参与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打造良好的ESG投资发展环境。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税收上的优惠、开设注册备案绿色通道等鼓励社会资本践行ESG投资。
第四,长期资本的关注与投入。股权投资领域投资周期长、风险程度高,往往需要大体量的耐心资本的支持。ESG投资的风险防控能力和长期属性符合长期资本的避险需求,同时还能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有了长期资本的投入,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ESG实践中来。
对于广泛存在的ESG信息披露质量与数据回收问题,秦晓娟表示,信息披露是了解企业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非上市公司的ESG数据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量化统计,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这就需要投资机构立足产业特点,挖掘出切实影响项目发展的核心ESG议题来判断、跟踪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争议事项,如何进行改善等。比如,在环境方面,我们会重点关注企业是否环评达标、排污达标、有相关许可证等。在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社保五险一金、纳税合规、财务规范、三会一层治理、道德风险、激励机制等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能够进一步改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披露渠道与验证渠道,就可以帮助投资机构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有效的ESG信息并作出投资决策。
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面临着如何对投资标的进行ESG评价和管理的问题。一级市场主要针对非上市企业,信息不公开透明,因此很难借助海外成熟的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秦晓娟指出,投资机构需要凭借对产业和政策的洞悉,在尽调时发现影响项目发展的核心ESG问题,来判断、跟踪项目是否存在合法合规问题、争议事项,如何进行改善等。在投后管理阶段,对项目存在的ESG风险和问题进行改善与提升。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往往能够在项目早期阶段就介入,甚至通过多轮投资持续陪伴项目成长,或者对项目展开并购投资,相较而言对项目存在较大的影响力,也有利于投资机构进行ESG因素的主动管理,对其进行动态评估,进一步提高项目的ESG表现。此外,也可以借鉴已经实现退出的同类企业所关注的ESG要素进行反向推导,将这些因素作为项目ESG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盛世投资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