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马化腾:与360对战两年,与马云私交甚好

心直口快的马云曾经公开说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烂了,批评腾讯的收购,老百性都看得懂,这就错了。但面对“怎么看阿里的市值?”、“怎么评价马云?”无论你怎么下套,无论什么时间,马化腾均以“今天不评论同行”为由绕开了。
2016-09-13 09:03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毕亚军

  包括为什么那么低调,不出来站台为公司品牌赢得加分,马化腾的回答也是:腾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品牌必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上。有一次,还加了句比较得瑟的补充说明,大意是,扯那些没意义,有本事用产品说话。

  关于腾讯如何做产品,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报道,这里不再赘述,有心的同学可以到网上去查。尤其是马化腾本人的一个讲话。

小步快跑,积累力量,形成核爆

持续18年稳中求进的小步快跑,而不是一上来就干个大的,一口气就吃个胖子,这是今天的亚洲*从平凡走向伟大的成功之道。

  和今天一开口就几年几十上百亿美金的伟大创业者不同,马化腾和伙伴们一开始想的只是:“下个月的工资和房租怎么解决,一年内的收入来自哪里。”

  有个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清楚的背景是,腾讯推出QICQ时,市场上至少有10多家公司在做差不多一样的事情,OICQ大致上是最穷、最弱的那一个,以至于严峻时刻连服务器托管费都付不起。

  另一个背景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化腾他们都在通过做外包项目来养活QICQ。即便拿到初期风险资本,挣钱也依然是他们天天操心的事,完全不像今天的很多创业者做生意却不知柴米油盐贵。

  对生存的渴望,让腾讯始终在自力更生。拿到投资的半年内,公司就推出了无线增值应用业务,拿到这个被认为是“暴利”的赢利武器之后,马化腾又继续居安思危,推出会员制、QQ秀、QQ商场……

  因为一开始就千方百计地寻思并掌握了赢利能力,20001年,腾讯成为了*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到2002年,腾讯的年利润已进步到过亿的水平,此后便一直过着肚里有肉,从容而滋润的日子。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很多互联网公司,投资人一断奶,就可能从估值百亿跌到无法生存。

  即使手中有粮,马化腾也始终以“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控制着发展节奏。他不喜欢一上来就打什么大仗,尤其不喜欢不知钱从哪来就大肆烧钱的做法。如对某一领域有兴趣,他会心有宏伟目标,但行动先从容易做、有把握,见效快的开始,强调以战养战,以时间换空间,步步为营,择机合围。

“这个业务做起来,需要其他业务养,它成熟后再养别的业务。”遇到激进的扩张提议,马化腾总是强调:“我们的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18年,2万亿,似乎与“慢慢走”这三个字很不和谐,但腾讯的很多产品和业务,真就是慢慢走,走上来的,其规模也是靠长期健康成长出来的。

  腾讯刚成立时,马化腾就想做门户,但算盘一打,钱不够,放弃了。然而这个目标始终在他心里,而且他还经常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干得起?包括创立门户的策略既定后,也同样是先易后难,从娱乐八卦开始慢慢走,走到今天,腾讯网已是中国浏览量*的中文门户网站。

腾讯现在很厉害的游戏业务,也是从容易的代理开始,交了学费学了乖才自己开发继而做大。自己开发时,同样是先从难度低、胜算大的棋牌游戏入手,然后慢慢走,稳步走,最终10多年咬紧目标不放松,走到了今天的全球*

  经营上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腾讯,在产品运营上同样如此。让腾讯备受争议的“抄袭”与“模仿”,换种说法则是马化腾求稳的象征。能力和条件有限时,他喜欢从学生做起,利用现有资源,站在巨人肩上,获得更有确定性的成绩。

马化腾:与360对战两年,与马云私交甚好

  马化腾曾以7个维度分享自己的产品乃至管理创新经验。包括: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贯穿7个维度的中心思想也是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再加上快步推进。

  一个产品什么时候推出去,怎么推?通常是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速度**第二,即便产品不咋地,也大干快上,拼命狂奔;一是**速度第二,总是希望尽善尽美之后再出去。

马化腾认为,没有真正*的产品,只有更接近*的产品,走出一条不同于这两者的新路,也就是他经常强调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要等到*再开干,但也不要一上来就干那么大,而是要及时开干,及时改善,让产品和市场齐步向前进。重点是:允许不*,但要快速向*逼近。

  所谓的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都是为了快速向*逼近。马化腾说,互联网的变化非常快,必须主动去变化,甚至预测和引领变化,因而必须在开放协作中灵活快速地采取创新行动,推动自我进化。

  这种持续迭代自我进化的例子,在腾讯是普遍的存在。QQ当属其中的典型,不少人都以为QQ好像已是过去式,但事实上,腾讯的QQ活跃帐号比微信还要大很多。华商韬略非常震惊的一个体验是,在我们入驻的超过25个媒体平台中,手机QQ的QQ看点已是比今日头条、网易等客户端更具爆发力的内容传播和分发平台。我们发布的多篇文章,都在被QQ看点推荐后的两、三个小时,实现了阅读1000000+的突破,这在其他平台极少有过。

  在团队管理上,马化腾也是稳中求进,小步快跑。现任腾讯总裁的刘炽平便是个这样的例子。刘炽平因协助腾讯上市与马化腾相熟,他先是被马化腾挖来做了首席战略投资官的职位,在历经一年的历练与考察之后,才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对比其他一些大公司常常空降陌生的大总裁,这样的操作显然更具稳定性和确定性。

  马化腾早一直坚信,网络价值的总和会随着网络用户数以平方的速度增长,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遵循的是回报递增原理。只要方向是正确的,而且一直持续进步,哪怕是每天进步一小点的积累,乘上这个回报递增,都会最终形成强大的爆发效应。腾讯今日的辉煌,可谓是这一理论的*印证。你我眼中突然出现的亚洲*,正是18年持续进步的积累,乘上平方速度增长的回报递增,在被资本市场点燃之后核爆出的巨大力量。

  因为腾讯是一步步打上来的经历,马化腾对创业者的建议是:“不能指望说要做10亿或多少亿,如果我们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一定把目标放到*,过完这关再说。创业中,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面临各种小坎,很多人都会分心、贪婪,然后落后。他们贪,等你埋头过完自己的坎,你就跑到他们前面去了。不用怕别人多厉害,做好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

  因为2万亿的光环在,马化腾今天这样讲,可能比较缺乏说服力。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不断积累力量,最后形成核爆,是众多成大事者共同的路径。

  假定你目前的规模是一百万,现在起每年成长30%,等你成长到一千万以后,如果还能保持这种成长,再往下几年,你每年成长出来的都会相当于最初多少年的总成绩。这个道理是浅显易懂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只想着马上大成功,不愿用时间去成长。所以,一路空想着大目标,一路看着他人不断长,直到自己真的干票大的也再追不上。

除了到风口上飞,还有一条路可以做强做大,那就是确定一个长远可期的目标,用时间和力量去聚沙成塔,为未来赋予可爆发的力量。要走这条路,不必要忧虑做不了风口上的猪,而要操心如何成为可以持续进步的人,操心现在可以为未来积累多少能够用于爆发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来自你的根基,来自你的楼要起得高,地基是否深而牢。

更重要的是,慢慢你会看到,风总是会停的,靠风起飞的,无论是猪,还是人,都会往下掉的。而一步步往上走的人,走得慢,却走得稳。如果没有条件5年做成一个像样的公司,那就用一生去追求一个只会进步不会垮掉而且像那么回事的公司,如果能做到,其实也是一个不太差的成绩。

所以,年轻人,不必心太急!有目标,抓紧干,别着急,就像马化腾说的,自己跟自己比。很多事,心稳了,事才稳;心要稳,就不能心太急。

始终责权利清晰,团队与管理并进

  腾讯是马化腾与张志东等同学、同事合伙创立的。不少合伙创业者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家股份差不多,没有真正的老大,走着走着就扯皮内耗,散伙了事;再是一股独大,说好的团队作战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个人的孤独战争。

  腾讯从创立开始,就更好地防止了这些问题。公司创立资金几乎都是马化腾出的,但他让其他几个人的股份加起来达到52.5%,也让自己保持了单一*的47.5%,进而在调动大家积极性与确保自我领导地位间找到了好平衡。

  马化腾还从一开始就把责权与分工做得清晰。大家技术、业务、行政各有侧重,既独立负责又紧密配合,同时还提出任何决议都要两个创始股东同意,算是一起步就走了集体决策与领导的道路。

马化腾说,公司高速成长的两个重要前提是合适的组织架构和人才,他把任正非当作最尊敬的企业家,也不断学习任正非管理华为的经验,持续对腾讯进行着组织与人才优化。比较大的动作包括:2006年,以业务部门负责制推动组织再造,将创始团队的权利逐步下放给职业经理人;2012年,从业务部门制升级到事业群,形成直至今管用的格局。

  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副手作为潜在接班人是腾讯给管理者的硬指标,也是马化腾在产品和用户之外最较真的事。“你一定要培养,否则我认为你有问题”,如果不培养,他的回答是:“那我就帮你配了,你不答应也得答应。”同时,腾讯也积极从外面引入高级人才,确保团队始终领着事业发展而不是反过来。

  马化腾强调团队成员应有互补性,并能拥抱变化。他在人才选拔中重视人品,要求对方必须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搞公司政治,坦诚、简单、实事求是,不会顾面子问题而坚持己见。”

  这些年走下来,腾讯的团队建设成就、团队的互补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可谓有目共睹,这也是公司能在PC与移动互联时代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内部培养方面,除了张小龙这样开创公司划时代的人物,腾讯还有很多极其成功的例子。现年42岁的任宇昕便是一个厉害的“陌生人”,任先生2000年告别华为加入腾讯时,只想做一名技术极客,曾三次提出辞去管理职务,要去核心技术部门做个程序员,但张志东看好其领导潜力,一心将其往管理者方向培养。4年前,38岁的任宇昕成为腾讯首席运营官,统领着腾讯业务的大半个江山。

  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方面,腾讯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从高盛亚洲挖来的刘炽平。刘先生已稳坐腾讯总裁10年之久,对腾讯最近10年的发展可谓居功至伟。马云有蔡崇信,马化腾有刘炽平,李彦宏身边却缺少这样一位这样的人,也是我认为的百度没有把牌打更漂亮的原因之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