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BATJ频频牵手金融机构,终于实现了“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作为金融科技前行的风向标,BATJ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人心,尤其是过去的一年,流量巨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金融、百度金融在数字银行、消费金融、支付、理财等卡位战中你追我赶,争抢“C位”。
当时光指针到2018年,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时代早已结束,留给巨头们的难题是如何服务好存量用户,在此基础上,出走原有的金融科技体系,把“入口、场景、技术”这三个王炸应用到极致,将科技力量输入到各行各业,进入到不同的场景,赋能传统金融、赋能企业。“走出去”,将大有可为。
凭借前两年的流量优势,早早构建起“电商+消费金融+支付”生态的金融科技企业更有话语权,如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尤其是作为“后来者”,京东金融在经历了三四年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后,以消费金融板块的增长为排头兵,在这场长跑中更有后发之势。
地基打牢!搭建金融基础设施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单纯依靠老办法成为行业独角兽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未来,企业若想获得快速增长,更多需要借助新技术的应用。
这种趋势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过去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全面深入应用于金融行业,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领域独角兽已经产生。
以京东金融为例,最早在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从供应链业务起家,到打造了“爆款”产品京东白条,再到扩展白条场景;2016年上线了“白条闪付”,更是联合银联开始进行线下“扩张”,线下近2000万台银联POS机、800万家商户都能支持用白条消费。同时,推出了京东金融资产证券化云平台,全面赋能ABS行业。并且还成立了定位于消费领域早期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千树资本,用于扶持京东众筹业务与京东众创平台积累的创业。去年以来,京东金融不断输出科技能力,与400余家银行、60余家保险公司、100余家基金公司,40余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成为合作伙伴。
至今,京东金融已建立起十大业务板块——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实现了公司金融和消费者金融的双重布局,并实现了国际化。
作为京东金融的“爆款”,京东白条如今服务用户多达2亿多人。据京东金融副总裁、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表示,“整个白条包括其他产品的用户规模进一步在增长,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产品体系完成了搭建后,商业模式也同时建立起来后,用户增长将更加迅猛。”
而整个金融基础设置的搭建、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长期的投入,也是一种战略性亏损。但就在刚刚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出内部邮件中称,京东金融已经实现了单季盈利。想必不久后就能对外披露具体盈利数据了。而此前京东金融也一直被冠以“亏损的巨兽”的称号,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却对京东金融不断看好,估值节节高升。
2016年初,获得红杉中国、中国太平以及嘉实投资领投的A轮融资后的京东金融估值高达466亿人民币,成为当时继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去年初,A+轮融资完成后估值已经高达600亿元。而据汉子姐近日从上述一家机构的合伙人处获悉,目前京东金融仅仅消费金融板块估值就高达300亿元,这样算来,仅是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板块的估值就远远超过今年美股上市的部分国内金融科技公司。
谈及亏损,区力表示,“这和零售金融的曲线有关系,它有一个投入期,我们做了三年到四年,在过去的三四年中我们大量的投入在于科技技术的投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固定的成本。”
对于京东金融而言,这个盈亏平衡的临界点就是2017年。他表示,2017年京东消费金融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整个盈利能力、财务报表每个月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实力输出!新金融业态的“连接器”
能在三四年的时间内扭转亏损的局面,除了零售金融曲线的盈亏平衡点已经来临外,还源于企业的战略定位。“我们把自己的业务做得更轻,因为我们自己定位现在已经是一个科技企业,更多的服务金融机构。”区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京东金融并没有太多资产负债的负担,更多是专注于技术变现。总之,他表示,不仅能够抵御周期性风险,包括强监管时代下,不断加强的穿透式监管等政策影响,也不会因为资产方面的波动产生经营风险。
这不禁让汉子姐想起,罗振宇在2018年的跨年演讲中为我们开过六个脑洞之一的“热带雨林脑洞。”即热带雨林有7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独立生态系统,光昆虫就有250万种。我们的中国跟亚马孙热带雨林一样,它有足够的规模,有足够的内部多样性。大生态系统的好处,就是不管它原来有多少古木参天,也不管它原来有多少野兽成群,都会有新机会出现,这个理论放置到金融业态也是一样。
在中国金融业的“热带雨林”中,这个“新机会”就是做新金融业态的“连接器”。这个连接器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连接的是金融和科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连接企业和个人。
去年以来,BATJ纷纷牵手传统金融机构让我们欣喜的看到金融与科技融合趋势之快。普华永道去年中旬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报告》中显示,超过82%的金融机构希望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去年底,毕马威发布的一份关于银行业转型的报告中就列举了银行在获客与营销、产品与服务、合规与风控、运营管理、科技基础与研发五个方面的20大痛点,并指出,金融科技是化解这些痛点、引领行业突破的一个核心发力点。
在科技方面,基于京东内部金融生态多年的积累,在多达亿级用户基础上,大数据风控方面,京东金融已经构建起500+个风控模型,基于5000+个风险策略和60万+风控变量,积累了5千万+的黑灰风险名单,实现对3亿+京东用户信用风险的评估。
正是源于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长期积累和探索,京东金融给合作伙伴带来了看得见的帮助。马上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等十多家消费金融机构,正在通过与京东金融的合作拓展客户,实现了资产与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
不仅仅是金融与科技的“连接器”,上升到更大的层面来看,更深层次的是金融科技企业嵌入成为合作企业的“连接器”,不仅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解决痛点进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收入、完善对方产业生态。
“服务企业是未来场景业务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源泉。”区力表示,很多企业引入消费金融的工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一个是增加客户的转化率,第二个是加快现金流回流的速度。
他表示,2018年将从不同场景切入,帮助企业做自己的消费金融工具,帮助他们获取利润,提高客户的转化率。“我们不是着眼于金融工具,不仅是金融解决方案,我们还要从结算、获客引流、提高销售等方面服务。”
区力举例说明,曾与英特尔合作,他们的需求是要找到目标客户,“一般大家买电脑更多关注可能是什么品牌的产品,没有人关注它是什么芯片。英特尔要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帮它做了一套客户洞察的模型。我们知道过去在京东商城有哪些客户购买过类似的产品或者浏览过的,有哪些人对性能这块更加关注,有哪些客人对迭代的要求频率会比较高,然后我们帮它做出了这样一个客群的模型,筛选出它想要的目标客户。”为此,英特尔的销售量提高了大约3到5倍。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固定成本条件下,如何提高它的触达率、资金使用的效率,控制投入的成本,这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这也是与京东集团整体战略一致,在刘强东的内部邮件中就宣布京东商城将组建大快消事业群、电子文娱事业群和时尚生活事业群,将由“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将供应链能力、物流能力、数据能力、营销能力、金融能力和技术能力以模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形式全面对外输出,向社会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
在流量红利已然成为过去式,如今的巨头又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将场景优势、科技优势、模块优势、风控优势等,全面开放输出。集过去之大成,赋能实体,连接一切。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01/4260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