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药企业分拆上市又添一员。
11月16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并于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建议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股份发行,但这一时间取决并受限于市场状况、董事会进一步批准、股东于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及必要的监管批准等。如果百济神州此次能够顺利完成科创板IPO,那么它将会成为首家在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上市的本土药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超20家企业药企宣布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大部分拟分拆子公司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对于药企分拆上市,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因为近年来,药企持续承受多方压力所致,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原本因条款限制可能无法投资的增量资金。
百济神州拟奔赴科创板
百济神州是于201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登陆的中国创新药公司,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正式生效,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在港股上市,同年8月8月,百济神州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
根据此次公告,公司将予发行的人民币股份不超过紧接该等发行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及本次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项下拟发行及配发的人民币股份数目之和的10%。根据中国适用法律法规,可授出涉及不超过初始发行人民币股份15%的有关数目人民币股份的超额配股权。
此次人民币股份将为普通股股份,由目标认购人以人民币认购,将于科创板上市及以人民币交易。有关人民币股份将与香港股份形成同一类别普通股,每股面值相同(每股0.0001美元),以及享有同等投票权、股息及资产回报权。百济神州之美国存托股份于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每股美国存托股份相当于13股普通股。
对于款项的初步用途,百济神州表示,经扣除发行开支后,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的所得款项目前拟用于本集团的主营业务。如若百济神州此次能够顺利完成科创板IPO,那么它将会成为首家在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上市的本土药企。
融资容易赚钱难,前三季亏损逾11亿美元
根据百济神州官网信息显示,百济神州于2010年成立于北京,已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型分子靶向肿瘤免疫药物,在中国大陆、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拥有4700多名员工。
百济神州拥有两款自主研发的药物,BTK 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和抗 PD-1 抗体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进行销售。此外,百济神州在中国正在或计划销售多款由安进公司、新基物流有限公司(隶属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以及EUSA Pharma授权的肿瘤药物。
虽然至今只有2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仅在2016-2019年间就巨亏18.35亿美元,但企业融资动作却一直非常频繁。就在今年7月,百济神州还完成了一次规模超20.8亿美元的定向增发,刷新了当时全球生物科技公司股权融资的新增发行规模纪录。现有股东和主要投资者如高瓴资本、安进、Baker Brothers等共同参与,其中高瓴资本认购了不低于10亿美元的份额。在完成定增时,百济神州的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梁恒就曾表示:通过该次融资,百济神州账上的现金会超过50亿美元。
由于短期内百济已经完成一次融资,此次回归科创公告一出,市场上各类声音交错。一位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分析师认为,对于百济神州而言,虽然已经完成一轮融资,但是科创板较其他登陆地给出的估值或更高,公司可多一个市场进行融资。
“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考虑的因素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香港和美国市场,以百济的基本面,融资难度应该不大。百济此次跨市场的融资,可能是为未来拓展投资者范围考虑。”东方马拉松合伙人、医药投资经理王攀峰表示。
而另一方面,百济神州在自主研发的产品商业化后,亏损虽进一步加剧,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头部企业,被市场热捧。“对于投资人而言,短期内,更看重市场估值差异所带来的收益,而并非业绩成长所带来的收益。”一位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人谈及百济神州三地上市时表示。
就如市场的投资人所言,虽然看似百济神州利好不断,但此前披露的三季报却显示公司仍处在亏损状态,根据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百济神州总收入约为2.09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3.78%,期内净亏损11.28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00.45%,每股净亏损1.07美元。
其中第三季度产品收入为9108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81.6%,产品收入主要来自百泽安和百悦泽近期商业化上市带来的收入;其中,当季百泽安在华产品收入为4994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百悦泽在华和在美的产品收入为1566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零。
值得注意的是,百济神州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其第三季公司净亏损4.3亿美元,同比扩大38%;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为4.25亿美元,同比扩大38%;基本和摊薄每ADS净亏损为4.81美元,去年同期为5.11美元。第三季度研发费用约3.5亿美元,占总支出的65.7%,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超过9.4亿美元,是目前国内研发投入最高的医药企业。
医药生物企业成分拆上市主力军
除去百济神州一股登三地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分拆上市的不止百济神州一家,分拆上市地主要集中的科创板和创业板。
翻看A股市场,自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分拆预案,其中医药生物企业是数量最多的行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20家药企宣布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包括长春高新、辽宁成大、华兰生物、科伦药业、天士力、迪安诊断、华邦健康、延安必康等。另外,从已公布的宣布拟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药企公告来看,大部分拟分拆子公司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有诸多药企选择拆分公司上市,主要因为近年来,药企持续承受多方压力所致。如保险报销、药品定价、专利悬崖等一系列因素正持续、深入的影响着广大药企的发展。其中,全球专利悬崖带来的重磅药物的降价危机尤甚。除此之外,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药企倍感压力。分拆上市一方面有助于多元化运营的公司各业务板块单独估值,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原本因条款限制可能无法投资的增量资金。
光大证券研报分析称,分拆对子公司来说,单独上市直接对接资本市场,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管理层得到有效激励,实现向股东的转变。对母公司来说,控制权不变的分拆上市不会影响合并报表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拆上市当年,母公司利润反而可能因为持股比例被稀释而下滑。因此母公司选择分拆上市,更多是出于对公司治理和长期战略层面的考虑。各大企业主要分拆出的诊断试剂、疫苗等生物创新药均是目前资本市场追捧的板块,因此其板块投资前景光明。
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药企宣布拆分其业务,也显示出制药行业的竞争在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大环境下,未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加快创新升级,以及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资本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