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滴滴上市的另一面:发力全球市场,与Uber正面交锋

滴滴和Uber,这两大共享出行巨头,已经在新的国际战场再次相遇。
2021-06-18 09:34 · 微信公众号:鞭牛士 林格木

在外界三番五次的猜测中,滴滴出行上市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国SEC递交了IPO申请,计划以代码“DIDI”登陆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

自2012年上线,滴滴在这近9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小小的初创公司,经历了在中国互联网商业世界中所有可能的跌宕起伏,一路顽强战斗,成为了今天中国出行市场中不容被忽视的公司。

此次滴滴递交的招股书中,并未对外披露拟发行的股票数量和价格区间。但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滴滴在去年8月的一轮融资后估值为620亿美元;彭博称,滴滴在非公开市场的估值已达950亿美元;而据市场人士分析,滴滴在上市时的估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对于滴滴而言,这场上市也意味着新的起点,我们可以从其招股书和近期动态中发现,滴滴已经将国际业务作为未来发力重点之一。目前,滴滴已经进入海外14 个国家,在曾经是Uber海外*大市场的拉美市场,滴滴已经拿下网约车超四成份额。

滴滴和Uber,这两大共享出行巨头,已经在新的国际战场再次相遇。

01

滴滴的面纱:网约车盈利,发力国际市场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

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

中国依然是滴滴的主战场,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2021年*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从单量和交易额来看,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人民币。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3年时间内,平台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也公布了滴滴具体业务的收入情况。2020年,滴滴的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包括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业等业务;国际业务包括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其他业务包括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国内出行业务是滴滴的业务核心,占滴滴总收入的90%以上。2018年,滴滴国内出行业务为1332.07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11.06%至1479.4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季度,该业务收入达到392.35亿元,同比增长107.1%。

2020年5月,柳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已经实现了盈利。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在2019年实现调整息税前利润38.4亿元,2020年和2021年*季度分别为39.6亿元和36.2亿元。2020年,滴滴的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

但滴滴整体盈利状况依然有待改善。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别净亏损149.79亿元、97.33亿元及106.08亿元。在2021年一季度,滴滴首次季度盈利,净盈利54.83亿元,主要归功于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

另据招股书显示,软银为滴滴*大股东,持股21.5%,Uber和腾讯分别持股12.8%、6.8%。但*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也就是说,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

在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这也意味着,滴滴管理层对公司拥有*控制权。

据报道,滴滴背后有着豪华国资股东,包括招行、建行、交行,中金、中信、中投,以及一系列央企和地方国资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一共有近20家国资背景的投资人投资滴滴,大致可以分为银资、险资、国企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一些政策型的投资基金。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可以看出,国际市场业务,对于现在的滴滴来说,已经被放在了优先级极高的位置上。

招股书显示,滴滴国际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4.11亿元,2019年的19.7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3.33亿元。尽管有海外疫情影响,滴滴的国际业务在2021年一季度依然保持了增长,同比增长4.82%至8.04亿元。

02

滴滴和Uber再次正面相遇

滴滴对国际市场的重视和发力也意味着,两大巨头出行平台,滴滴和Uber,正在新战场再次相遇。

2015年,在中国的网约车大战中,滴滴先后打败摇摇招车、大黄蜂,2015年与快的合并。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战争已经进入尾声时,Uber对滴滴发起了挑战:2015年亚布力夏季高峰会时,Uber总裁Travis Kalanick曾来中国与滴滴谈判,滴滴要么接受Uber投资40%的股份被收编,要么就被Uber打败。

滴滴拒绝了收购提议。Uber带着在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巨额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发起了新的竞争。

这场竞争最终于2016年结束。在滴滴和Uber的共同投资人软银的撮合下,Uber没能实现吞并中国市场的计划。2016年8月,滴滴合并Uber中国,Uber和滴滴互相参股,互为董事,Uber中国所有的品牌、业务、数据、渠道、人员、设备全部并入滴滴。

这次合并之后,中国的网约车竞争这才终于暂告一个段落。

但滴滴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2017年底,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程维表示,滴滴是一家战略驱动型公司而非机会驱动,谈及战略方向,他将国际化放在了首位,并表示,滴滴要做更高维度的事情,要去全球市场,去和Uber和Google竞争。

资料显示,滴滴的国际化开始于投资模式,曾先后投资了Lyft、Grab、ola、99等公司;自身参与国际业务的时间则始于2018 年,并于2020年持续加码。目前,滴滴已经进入墨西哥、巴西、巴拿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14 个国家。

滴滴国际化重点布局的区域首先在拉美,这里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出行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也曾是Uber在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2020 年第三季度,因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Uber 在拉美地区的收入同比减少了 40%。与此同时,滴滴在墨西哥市场占有率超过了Uber,在拉美地区,滴滴已经拿下网约车超四成份额,成为拉美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据招股书显示,滴滴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营收分别为 1353 亿、1547.86 亿、1417.36亿元,而 Uber 这三年对应的营收分别为 664 亿、830 亿和 709 亿元。

虽然滴滴和Uber的业务结构和收入计量方式不同,营收数据不能直接对比,但依然可以看出,在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滴滴与 Uber 都经历了营收下滑,得益于中国疫情的防控局势良好,滴滴的营收同比下滑为8.4%,Uber 则同比下滑了 14.6%。

据滴滴招股书所披露的数据,相较于滴滴在2021年*季度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1.56亿、年活跃司机总数为1300万的数据,同期,Uber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则为9800万,活跃司机数量为350万。

招股书还显示,滴滴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平均每日交易量,2019年为180万次,2021年则增长到460万次,海外的年度活跃用户,从2019年的2300万增加到了2021年的6000万。

此外,滴滴也已经在为国际市场做内部调整。不久前,滴滴还成立了国际化顺风车事业部,并着手准备开拓欧洲、中东、非洲等除拉美之外的新市场。此外,滴滴也正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外卖业务。据公开资料,滴滴外卖业务目前主要在巴西、墨西哥、日本开展。

国际市场对于滴滴来说,是另外一片广阔天地。据CIC数据,2020 年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和印度)的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1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2%。

“我们渴望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科技公司。尽管我们起步于国内,但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程维和柳青在滴滴招股书创始人信中说。

03

要讲一个不同于Uber的新故事

虽然在短时间内,滴滴免不了和Uber会继续短兵相接,但从整体来看,滴滴正在描述的故事,和Uber的故事已经不太一样了。

对于滴滴目前的商业生态,在招股书中被其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

其中,被滴滴定义为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双飞轮”指的是,随着整体共享出行市场的持续增长,滴滴的共享出行、车服以及电动汽车网络将会创造双飞轮效应,使司机、乘客和平台都能从中获益。

来源:滴滴招股书

在网约车领域,2020年9月,滴滴正式推出旗下网约车品牌“花小猪”,并重启“快的”品牌,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围绕网约车,滴滴还在去年针对前端租赁市场的整个产业链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在商品、招募、交易、交付等四个环节进行“全链路”式管理。

在电动汽车领域,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研发的全球*定制网约车D1,这也是滴滴首次正式涉足汽车的硬件制造领域。2021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已经开启了造车项目,由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负责。

在滴滴的四大战略中,自动驾驶被滴滴视为是其未来出行设计的*目标。

2016年,滴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业务。2019年8月,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2020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完成由软银和滴滴等领投的5.25亿美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之后,滴滴自动驾驶估值达到了34亿美金。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拥有超过100辆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队,并成为首批在上海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在上海、北京、美国加州等多个地方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

程维在去年11月份就曾公开预测,2025年,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而反观Uber,则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2019年5月10日,Uber 以45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但上市即破发,市值缩水至不到700亿美元。为了提高表现不佳的股价,Uber开始了对业务线和员工团队的 “瘦身自救”计划。

2020年年中,Uber决定裁员约四分之一,剩余员工约为2万人,2020年12月,Uber将旗下巨亏的自动驾驶子公司进行了出售。裁员和剥离子公司后的Uber,在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同比大降了96%,并将业务重心转到了能够“造血”的外卖业务上。

据Uber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外卖业务收入连续第两季度超过了核心打车业务的收入,其中打车业务收入为13.65亿美元,同比下降53%;而外卖业务收入为14.51亿美元,同比暴增 125%。

在招股书中创始人信中,程维和柳青讲述了做出这一战略选择的原因。

在他们看来,要想彻底变革整个出行领域,就必须跳出已经建成的网络,超越现有的安全标准,在本质上转变滴滴目前业务的核心,也就是汽车本身。滴滴之所以会选择自己设计专用于网约车服务、为共享出行设计的电动汽车,继续投资于自动驾驶技术,并搭建支持新一代汽车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于司机、对于消费者、对于地球都是有益的。

“我们相信,共享出行的生活或方式会越来越成为趋势和潮流,20年后共享出行普及率将内从目前的2%提高到24%,甚至更高。这将为司机、乘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一个更大的、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程维和柳青在信中称。

经历了起起伏伏的滴滴,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相较于Uber发力外卖“止血”,滴滴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在保证原有业务能够逐步实现盈利的前提下,更长远地投资于跟共享出行相关的业务。这是一个更宏大、更困难但也带来更大想象空间的一个故事。

“安全事故、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找不到停车位将成为历史。在寒冷的雪夜被困在路边,艰难地想方设法回家,这种经历有一天会成为父母给孩子讲述的陈年往事。”从成立到发招股书,9年过去,滴滴这么描述了自己在未来的远大梦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鞭牛士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