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国庆档“酣战”将起,影企们做好准备了吗?

临近国庆档,各家都开始纷纷“亮剑”。如今,受影视产业动荡与疫情的双重影响,电影市场步入低谷期,但在影企们持续布局重磅内容的“救市”动作下,影市大盘已然开始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曲线。若此次国庆档拉出新的票房高潮,对众多影企乃至整个行业都是一次有效提振。
2021-09-30 09:42 · 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 栗子酒 编辑/李芊雪

临近国庆档,各家都开始纷纷“亮剑”。

随着更多影片物料释出、大规模点映开启,根据猫眼数据,《长津湖》的想看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规模,预售总票房破亿;紧随其后的《我和我的父辈》,沈腾、吴京等主创在微博讨论“P没P图”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累计阅读量破2亿,目前该片预售票房超4000万。

除了票房走势不俗,两部影片经过前期市场检验,猫眼点映评分都达到9.5分,随着后续口碑释出,今年国庆档有望再度借助主旋律电影点燃大盘。而在此前,《八佰》、《金刚川》、《1921》等主旋律影片,也曾在不同档期扛起“救市”的重担。

如今,受影视产业动荡与疫情的双重影响,电影市场步入低谷期,但在影企们持续布局重磅内容的“救市”动作下,影市大盘已然开始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曲线。若此次国庆档拉出新的票房高潮,对众多影企乃至整个行业都是一次有效提振。

主旋律“救市”成常态

从整个大盘的票房走势来看,2011年-2019年,影市票房整体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17年,国内电影市场票房突破500亿关口,且较上年实现超百亿的增长。那一年,《战狼2》拿下近57亿票房,主旋律电影正式进入爆发期,并逐渐成为持续驱动年度票房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2020年,疫情以超出想象的速度蔓延,备受瞩目的春节档“消失”,影院进入一个漫长的沉寂期,同年,影市年度票房回落至203亿。到了2021年,尽管春节档拿下78亿票房,开了个好头,但疫情反复之下,整体票房“高开低走”,截至目前,2021年累计票房为347亿,较往年仍有较大差距。

但在这段最艰难的时间里,行业“自救”的力量逐渐显现出来。在影院复工的早期阶段,大多重映影片都将票房收入100%让利给影院。而在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之时,由华谊兄弟、七印象文化、腾讯影业等共同出品的影片《八佰》定档8月。

彼时,影市上座率受限、市场观影意愿尚未完全恢复,《八佰》可以说是顶着压力上映,背后也需要所有参投影企集体支持。但最终,《八佰》票房一路走到30亿以上,为影市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

《八佰》之后,《姜子牙》《夺冠》等更多头部影片相继定档。但原定于贺岁档上映的《紧急救援》,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临时提档,该片由英皇影业、腾讯影业、博纳影业等共同出品。受此影响,头部影片错位上映不仅拉高更多时段票房,也错开档期内竞争。最终,《紧急救援》上映后,连续三日单日票房稳居*,贺岁档也由此被提前预热。

同样,主旋律“救市”在2021年出现得更加频繁。春节档之后,影市整体不温不火,业内很多人都寄希望于暑期档。猫眼数据显示,2021年暑期档累计票房超73亿,尽管这一数据并不算亮眼,但在反复的疫情下已属不易。且在有限的票房里,主旋律内容仍旧扛起了“救市”重担。

档期内,《中国医生》、《怒火·重案》累计票房都达到10亿以上,位列档期票房榜TOP2。而位列第4位的《1921》,也在档期内成为拉升大盘的主力军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生》仍是博纳擅长的主旋律内容,而《怒火·重案》和《1921》背后的主控方则是腾讯影业,背后折射的行业趋势在于,互联网影企正从联合出品走向主投主控,并借助优质内容输出,在业内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而今,国庆档有望借势主旋律内容拉出新的票房高潮,可见伴随着市场热情逐步回归,在资本支持+政策鼓励的双向驱动下,主旋律电影对影市重回高速增长期意义重大。与之相伴,相关内容布局也正加速影企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期。

短暂“下行”亦是行业沉淀

近几年,影视行业本就处在“去泡沫”的阶段,此时遇上疫情,行业发展加速步入“下行期”。尤其是在疫情全面爆发的2020年,当时有媒体报道,国内注销或吊销的影视公司已经达到5328家。众多项目停摆,行业随之进入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生存下来的影企们虽然发展的步子不得不放缓,但他们也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并提前做出布局和调整。

具体而言,博纳在持续的主旋律内容探索中,逐步呈现出细分化、多系列并行的发展态势,暑期档的《中国医生》、国庆档的《长津湖》都是系列化发展下的产物;中影在“我和我的”系列中找到新的着力点,并将探索方向进一步延伸到科幻、灾难、亲情等类型中;光线传媒重新梳理了此前已经展开的项目线,在青春片布局中持续加码;腾讯影业则进行组织升级、能力升级,发力自制与主投主控……可见在整体步调调整的进程中,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影企更多尝试内容经营的方向性变动,而后入场的互联网影企则进入系统化布局的新阶段。

2020年,在主题为“合光·向融”的年度发布会上,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首次以一个整体的影视生产体系亮相,基于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影业开始着力于强化主投主控及自制能力,在坚持“高品质内容平台”定位基础上,扮演好在新文创生态中的“枢纽”角色。

如今,由腾讯影业主控的《怒火·重案》和《1921》等作品在市场表现不俗,也让业界对腾讯新文创的内容版图有了更多期待。而开始主控电影作品,并成为驱动大盘增长的主力,可以视为互联网影企进入市场竞争中心的一个标志。

这意味着,在行业集体困境面前,仍在坚持产出优质内容的影企中,互联网影企已经很难再被忽视,这一快速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正借势自身生态发挥“枢纽”作用,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反哺行业的发展。

回到“中国故事”的主战场

回过头看,主旋律内容在电影市场发展至今,覆盖的内容愈发丰富:战争、年代、历史事件、现实题材等不一而足。显然,主旋律的概念已然变得越来越泛化,而在其包容度不断扩大背后,实际上是影企们在持续探索如何通过不同视角、不同题材、不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尤其是2017年以来,处在年度票房高位的影片大多如此。除了业内相对更直白的“红色系”、“灾难系”、“战争系”之外,像坏猴子影视的《我不是药神》、光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中影的《流浪地球》、新丽传媒的《你好,李焕英》,甚至是万达整个《唐人街探案》系列,其实都在尝试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背后的原因在于,民族自信日益高涨之下,人们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文化场,在更多面的“中国故事”中与国民集体情绪产生共鸣,并承接新时代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表达。

也是在这一脉络演进中,腾讯“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其中的核心转变在于,以更系统的发展思维和更广泛的主体连接,在IP构建中实现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共振,从而达成双向赋能,打造优质的中国文化符号。

因此,当互联网影企主投主控的项目进入暑期档、贺岁档甚至是春节档等重要档期,并在档期内表现不俗,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互联网影企已经具备了与传统影企正面相抗的实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虽然放慢了脚步,但以生态布局和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为底层逻辑的互联网影企并没有“慢”下来,反而在反哺行业的过程中逐步夯实自身内容创作和项目主控的实力。随着国庆档大幕拉开,《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主旋律内容将再度加速行业复苏的脚步,而到了影市重回*并进入新的增长期之时,行业格局或将被重新书写。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