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一种调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的方法,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疫苗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研发,疫苗的范围在逐渐扩大,行业机会持续涌现。受益于技术升级和需求升级,中国疫苗行业未来将有机会涌现出一批新的伟大公司。
大品种驱动千亿美金市场,技术持续迭代创新
(一)目前疫苗市场规模超千亿美金,主要由大品种驱动
目前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在1400亿美金左右,中国疫苗市场规模近2000亿人民币,其中新冠疫苗占2/3左右,其他疫苗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约450亿美金,中国约600多亿人民币。疫苗市场规模增长主要是由大品种驱动,除新冠疫苗外,2021年全球有7个以上的疫苗单品年销售额超20亿美金,其中默沙东的HPV疫苗56.7亿美金,辉瑞的13价肺炎疫苗52.7亿美金。
(二)中国二类疫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和市场机会
二类疫苗指公民自愿接种并自费购买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在我国疫苗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占90%以上。随着消费升级,民众疫苗接种意识不断增强,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提升,二类苗目前增长迅速。不过,我国二类疫苗主要品种接种率目前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比如2019年PCV疫苗美国接种率约90%,中国仅20%左右,流感则是美国60%对中国5%;另外,目前仍有许多疫苗大品种如9价HPV等没有国产上市,疫苗行业还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和市场机会。
图1 我国疫苗管理的分类及特点
(三)技术迭代更新推动疫苗行业发展
(1)与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的研发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是疫苗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趋势
*代疫苗也就是减毒活和灭活疫苗,与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相对独立,都需要较完整的病原体作为疫苗主要成分。疫苗的英文Vaccine来自于天花,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预防手段是中国的减毒活疫苗技术“人痘法”,但减毒不够,死亡率高;后来英国发现的牛痘法被推广到全球,人类以此消灭了天花。无论人痘还是牛痘,都算是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与病原体最相似,效果强,目前还是疫苗行业效果对标的“金标准”。
最早的灭活苗是巴斯德发明的狂犬病疫苗,方法是先传代减毒,再物理灭活,这种方法后来得到推广。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经典生产工艺独特,比如大量使用鸡胚的流感苗生产环境,和其他的制药工厂差别很大。
二代疫苗技术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改造了疫苗生产。重组亚单位疫苗就与大分子药物技术相似了,脱离了病毒养殖过程。然后是病毒样颗粒(VLP)疫苗,做成纳米颗粒提高疫苗的效果。佐剂是添加在疫苗中的一类免疫调节剂,由于亚单位疫苗的效果比一代疫苗差,对佐剂的需求很高。佐剂增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研发难度较大,技术know-how较多,也是全球研发的一个热点。
第三代基因疫苗如DNA、mRNA疫苗等,属于广义的基因治疗技术范畴:利用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表达少量抗原就是基因疫苗;表达较大量的先天缺乏的蛋白就是基因治疗。mRNA技术首先在新冠疫苗上获批使用,具有研发周期短、免疫活性强等优点,在过去2年大放异彩。
(2)机理上疫苗可以视为广义免疫治疗的一环,拓展潜力巨大
在现代免疫治疗框架下,疫苗与免疫治疗药物“一线之隔”。疫苗是激活免疫系统的最上游,而目前生物制药的抗体药物、细胞因子、肿瘤免疫、Car-T、Car-NK等等,都是对免疫系统下游的应用。疫苗和很多生物药物技术背后的机理是相通的,这也是疫苗从预防走向治疗的理论基础。新技术新机理新应用贯穿疫苗发展的历史,是疫苗未来发展潜力的来源。
图3 疫苗的概念范畴
中国疫苗行业处于快速追赶阶段,面临三重机遇
(一)*重机遇:许多高价值大品种疫苗处于市场早期,赶超国际先进疫苗技术的企业具有经典的进口替代逻辑
经过多年的积累,近年来我国二类苗重磅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去年底国内*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获批上市,今年4月国内*带状疱疹疫苗进入上市审批阶段。但总体看我国二类苗覆盖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品种上和国际大品种差距较大。B型脑膜炎球菌疫苗、HPV四价与九价疫苗、麻腮风-水痘四联苗等尚无国内企业产品获批上市。
图4 国内外部分疫苗接种率差距及2021年国际疫苗市场主要品种
除了产品类型外,我国疫苗佐剂等技术也在快速赶超发展。佐剂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体外研究很难破解,且佐剂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工艺放大面临巨大挑战。新型佐剂系统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增强保护效力,在未来疫苗领域的应用有很大空间。此前新型佐剂技术主要被国外制药公司控制,基石投资的瑞科生物等国内企业也在佐剂领域不断深耕并将其应用在第二代重组四价、九价HPV等重磅产品研发中。其他国内在佐剂深耕的企业还有迈科康生物、依生生物、威尔药业等。
(二)第二重机遇:需要构建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疫苗体系,以及进行配套产业升级
新冠疫情有其偶然性,但现代的全球突发性传染病有其发生的必然,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加,使得突发传染病频发且越发难以控制。以新冠为契机初步构建的突发性传染病疫苗供应体系是未来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频发的突发性传染病形势,一方面需要快速研发针对性的疫苗、并应对层出不穷的传染病突变,另一方面需要有支撑疫苗大规模使用的供应链体系。
在疫苗快速研发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下大放异彩。国内公司也在快速跟进,其中基石投资的艾博产品已在印尼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蓝鹊则瞄准生产构建独特生产技术体系、产品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国内其他mRNA公司也都各具特色。
在应对突变方面,各企业纷纷启动针对性的疫苗研发;而另一种思路则是使用一种疫苗针对多种突变,比如基石投资的Uvax就是基于对疫苗的深入理解,用独特的VLP技术研发对多种突变都有效的新一代疫苗。
在供应链方面,兆维科技、诺唯赞、近岸蛋白等国内疫苗上游公司在核苷酸、酶等原料方面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核心原料国产化问题,另外纯化填料等技术领域国内公司已逐步掌握先进技术,使得疫苗快速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三)第三重机遇:基于新技术的创新产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疫苗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写着疫苗的定义,而新一代疫苗技术与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高度融合,意味着疫苗的发展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染病预防”这一经典领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仅原先难以成药的疫苗可能成药,疫苗技术也已逐渐从预防走向治疗,从传染病走向更多疾病,并且可以从技术平台出发开发疫苗以外的产品。
疫苗从预防走向治疗最重要的突破是肿瘤新抗原的发现。在此之前虽然有卡介苗用于治疗膀胱癌,但针对癌症进行疫苗开发仍缺少可行的方向。肿瘤新抗原的发现从理论上提供了开发癌症治疗疫苗的基础,自从2014年首例基于新抗原方法治疗癌症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以来,布局新抗原肿瘤疫苗的公司层出不穷。这些公司大部分采用AI+生信的研发方法寻找合适的肿瘤新抗原,再使用多肽/mRNA等技术开发针对性的疫苗产品,包括广谱的肿瘤疫苗和定制的个体化疫苗。虽然在临床监管和推进方面,新抗原疫苗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但其治疗癌症的效果已经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mRNA技术首先在新冠疫苗上得到商业化和验证,但其技术本身不仅仅适用于疫苗。行业龙头Moderna和BioNtech都在传染病疫苗、肿瘤疫苗之外布局了肿瘤免疫疗法、蛋白替代疗法等基因治疗方法。国内企业如艾博、斯微、蓝鹊等等也都将mRNA的平台性探索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图 5 mRNA 技术的应用场景
此外,学术界也在持续探索使用疫苗治疗更多疾病的可能性,2021年全球*针对阿尔兹海默病的疫苗在美国启动临床,关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多发病的疫苗也一直有研究开展和新闻报道。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不可能”的疫苗会在未来实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基石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