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刚宣布拿到融资,准备借壳上市的威马,没几天又站在悬崖边。
先有车主发帖表示车辆维修困难,缺少配件,售后电话无人接通,而且威马智慧出行APP还出现bug。
最近又有接近威马人士爆料,公司开始全员停薪留职,或“将所有部门预算缩减25%”。网传聊天截图显示,威马市场部被通知居家不办公,也不给N+1。
来源:网络
虽有威马人士回复没接到消息或者不便回复,但可以确定的是,威马这次比上次沈晖发内部信时的情况还要糟糕。
不过昨天已有部分车主表示,威马智慧出行APP在经过最新的系统升级过后,已恢复运行。
此外,据财联社报道,原定于2月份到账的融资,如今仍未到账。
01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威马近期的消息:
2022年2月13日,威马传出消息,全员停薪留职。第二天有接近威马汽车的人士回应称:“没有接到这个消息。”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新闻也持续发酵,相继爆出多家门店关闭、债务缠身、内部士气低落等消息。
其实2月初,部分威马车主表示自己的威马智行APP功能已失效,汽车产经报道称,APP功能失效,主要是拖欠电信运营商费用导致无法使用。
1月19日,威马汽车CEO沈晖的微博,自动推送了生日动态。现如今这条动态下的评论已经被车主和员工的声讨所覆盖。
来源:沈晖微博
沈晖53岁生日前的一周,引用电影《芙蓉镇》台词:“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暗示了他和威马的处境。
也是在这一天,威马官宣与Apollo出行达成战略并购协议,这意味着,威马打算通过借壳Apollo出行完成港股上市。
不少人认为这是威马逆风翻盘的重大转机,但没想到风向调转的如此之快。
去年10月,威马就传出降薪的消息,11月发布全员信,确认降薪传闻。当时普通员工的薪资调整为发放基本工资的70%,并取消了年度所有奖金。
来源:网络
而这次新一轮的降薪传闻就更惨了,据悉大部分员工会被停薪留职,有员工表示工资已停发。
降薪之外,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受到了影响。威马一位研发工程师王利(化名)表示,他们的标准薪资就是14薪,结果说没就没了。
去年10月份后,王利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公司部分没有再缴纳,只从工资里扣除了员工承担的部分。
而本周五也是他在威马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目前他在招聘软件上的个人简介已修改为威马前员工。
在王利看来,眼下这个情况离职就是*的出路,等裁员n+1的赔偿是别想了,与其这样不如早走早打算。
此外,一些去年被辞退的员工,直到今天还没有拿到补偿。被拖欠五险一金和补偿金的员工投诉无门,只能在网络上发帖曝光。
02
最受伤的还是车主
威马危机的另一端,是曾经信任威马的数万名车主。
但他们对威马的信任,已经被车辆质量问题消耗殆尽。在因缺少零配件,车辆在4S店停放半年,维修无果后,也转变成失望和愤怒。
一位北京的威马车主表示,车买了一年半就坏在路上了,拖到4S店后却说缺少配件,车修不了。
给威马400客服的电话也打不通,投诉无门。售后、客服、4S店相互推诿,现在车还扔在4S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
来源:车主微博
车主无奈控诉,车贷还没还完,就碰到这样的事。
在零售门店方面,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已有近一半的展厅关门,北京威马的线下门店则大部分关停,销售渠道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同在北京的另外一位车主也表示,自己的威马快“废了”五个月了,还没有维修好。给售后打电话,一直说厂家没有配件,无法发货。
并且一开始4S店和售后互相甩锅,后来售后电话直接打不进去了,4S店也关了。
来源:车主微博
北京之外,浙江和上海的车主也纷纷表示遇到了相同情况,厂家没有配件,无法维修,只能干等。
武汉的车主也称,情况差不多,4S店关闭,没有配件维修,只能进行基础保养。
超电实验室致电多家威马汽车销售中心,地图上提供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这些车主或许曾经是真的相信并认可威马,但如今聚在一起却是为了维权。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个问题:没有配件,无法发货。
上述威马研发工程师向超电实验室透露,工厂的确已经停工,现在没有配件,还欠着供应商的货款,供应商不供货,自然是没配件。
从2016年开始,威马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陆续建设了两座生产基地,总产能可达25万辆。2018年3月首批威马EX5量产车,就是在温州生产基地试装下线的。
然而,作为威马生产主力之一的温州工厂,此前已被媒体曝出,由于没有订单已处于停产状态。
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全年威马累计销量仅在3万辆左右,平均下来,每月销量在2450台左右。同期的哪吒、理想、蔚来等均已超过10万辆。
销量不佳的同时,威马的亏损也不小。虽然2022年的盈亏威马还暂未公布,但在此之前三年,威马已经连续出现巨额亏损,2019年-2021年,威马的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
03
钱都去哪了?
如果因为威马的亏损就小看了它的融资能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公开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已经完成12轮融资,融资规模累计超350亿元。
参投机构更是包括腾讯、百度、红杉中国、李嘉诚基金等数十家明星投资者。
越是这样,大家越好奇,威马的钱都花到哪去了?
归根结底,造车太费钱了,而威马的自造血能力远不及花钱速度。
众所周知,造车是个非常烧钱,且回报周期又格外长的项目,生产、研发、技术、运营、采购,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就连特斯拉,也是在最近两年才开始盈利。
而从传统车企吉利出身,创办威马的沈晖,又选择了不同于蔚小理等新势力的互联网造车模式。既没有选择代工,也不收购,而是坚持自主生产,自建工厂。
造车本就是重资产投入,特别是威马选择自建工厂的重资产模式,如果无法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威马的发展势必要受到制约。
目前,威马手里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只有不到50亿元,这笔钱看起来不少,但和蔚小理这种动辄四五百亿的现金储备相比,少的可怜。
另一方面,威马内部似乎也是一片阴云。
去年底,威马元老级别人物,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离开。
杜立刚曾任公司CFO,在威马初期融资起到了关键作用,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可以说是沈晖的左膀右臂。
现如今威马的首席财务官是毕仕宇,同时也是威马的执行董事。
据《深网》腾讯新闻报道,2022年下半年,毕仕宇牵头成立了“智慧停车”项目组。据悉,该项目的预算支出了近千万元人民币,但参与其中的员工却认为,“值个几十万就不错了”。
并且称,“别的对外项目财务都不批,拖欠各种款项都不付,但这个项目一上来就上千万出去了。”
杜立刚也不是首位离开威马的高管,2020年开始,威马陆续有高层人事变动。
先是威马汽车原出行事业部刘立群离职,原首席零售官祁立人离职,后又有联合创始人、首席出行官陆斌也宣布离职,2021年,上任不到半年的首席零售官唐军也宣布离职。
而陆斌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威马过于把重点放在融资上,忽略了自己在没有资本投入的时候要怎么活下去。
据知情人士,威马此轮降薪举措,是为应对财务紧缩,并为二季度完成挂牌做准备。
对于威马来说,早一天登陆港股,获得大量资金注入,或许还能从重症病房早一天推出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超电实验室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