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药王的养成:没有偶然,更无侥幸

对于K药来说,壮大的核心路径是扩充适应症;但能否收获市场认可,最终取决于其临床获益情况。
2023-06-06 08:15 · 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 黄恺

自诞生以来,K药狂奔多年,一直牢牢占据全球*的宝座。

现在,它依然没有看到慢下来的迹象。2023年*季度,K药全球销售额为5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K药的增长引擎持续保持强劲,适应症扩充是核心原因。

例如,近年来其收入增长,就得益于肾细胞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关键癌种的持续渗透,以及肿瘤早期阶段新适应症的获批。

创新药作为一个投入大、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K药对机会的把握,是其建立稳固竞争格局,巩固自身河的关键。

但并不是在所有的适应症领域,K药都能先发制人。例如,在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领域,罗氏、百时美施贵宝已经率先撞线,分别在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领域占得先机。

不过,K药依然能够找到机会突围。

通过辅助、新辅助治疗双管齐下的方式,K药在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治疗阶段,收获了“符合”其预期的临床结果:

根据默沙东最新公布的KEYNOTE-671临床数据,K药联合治疗方案在非小细胞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阶段,似乎能带来超过其它PD-(L)1的治疗效果。

这,或将又一次改写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格局。

对于K药来说,壮大的核心路径是扩充适应症;但能否收获市场认可,最终取决于其临床获益情况。

药王的养成,没有太多秘密可言。

01、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治疗之争

在相对晚期的转移性非小细胞癌领域,K药已是当仁不让的*。在这一背景下,众多药企将目光瞄向更为早期的围手术期治疗。

围手术期分为两个阶段:辅助/新辅助治疗。

所谓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前,先使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目的在于两点,一是缩小肿瘤侵犯范围,最终具有更好的切除效果;二是减小肿瘤大小,使得原本不适合切除的肿瘤变为可切除。

而辅助治疗则是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清除潜在的微小肿瘤细胞。手术治疗终究无法清除残余的微小癌细胞,这或许会引起肿瘤复发风险。因为,预后治疗极为关键。

对于患者来说,围手术期治疗是影响生存周期的关键;对于药企而言,在给患者带来更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美国,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治疗患者对应的群体并不少,2、3期患者占总肺癌患者群体比重接近30%。

更重要的是,辅助治疗阶段对应的患者生存期较长,用药周期也会随之延长,从而具备更大的商业化空间。

没有药企不期待这个市场。

在非小细胞癌的辅助治疗领域,率先拔得头筹的是罗氏。其阿替利珠单抗,通过找准获益人群(PD-L1≥1%)的方式,顺利拿下了肺癌领域的*辅助治疗适应症。

在新辅助治疗,领跑的则是O药。去年3月4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FDA批准其PD-1抑制剂Opdivo与含铂双药化疗联用做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论患者PD-L1表达情况如何。

虽然进度不占优势,默沙东依然虎视眈眈。就如今来说,K药依然有望成为game changer。

02、K药的强势出击

默沙东的临床方案,是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均给予K药联合疗法,借此观察患者的临床获益情况。这项名为KEYNOTE-671的三期临床,为我们带来的最新的一个参考。

从结果来看,K药表现不俗:

在手术前后使用K药,可将可切除的2至3b期NSCLC患者的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2%。

这一数字在PD-(L)1抑制剂中处于*地位。

在O药开展的名为CheckMate-816的临床中,新辅助治疗中,添加O药使1b至3a期NSCLC患者的发病率降低了37%。

在阿斯利康开展的名为AEGEAN的临床中,同样是在手术前、手术后给予2至3b期非小细胞癌患者PD-L1治疗,只能降低32%的风险。

虽然AEGEAN试验尚处于早期阶段,后续数据如何依然还有变数。但就目前来看,仅从非头对头临床来看,K药在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领域无疑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K药的确具有增加患者临床获益的可能;另一方面,K药的给药方案也让医生降低了选择的难度。

正如上文所说,当前尚未有药企攻下围手术期全流程,而只是在新辅助或辅助治疗单一领域率先突围。这也由此引发一个问题:医生需要权衡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各种免疫治疗策略。

而K药则用潜在更优的临床数据证明,其治疗方案可能是最简单且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03、药王没有秘密

当然,KEYNOTE-671结果的公布,并不意味着非小细胞癌围手术期领域竞争的结束。相反,大战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相比于O药,K药采用辅助和新辅助治疗这一双管齐下的方式,效果更好似乎在清理之中。

另一方面,K药的临床数据质量也有待商榷。Keynote-671的新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4.1个月,对照组为17个月。

而O药临床试验对照组中,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20.8个月,阿斯利康的Imfinzi的对照组试验甚至达到了25.9个月。

很显然,到底是K药天赋异禀,还是对照组数据拉垮凸显了K药的治疗效果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综合多因素来看,K药并没有完全胜出,其它选手仍有逆袭机会。

不过,对于其它药企来说,在围手术期阶段的探索,临床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仅从罗氏、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三家企业的竞争中,我们就能发现不同的治疗模式就能产生极为不同的治疗效果,最终影响竞争实力。

实际上,围手术期治疗不仅仅是治疗模式有关,更与治疗时机、入组人群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整个适应症的开发过程中,效率与策略的正确与否,最终决定一个药品的上市进度与最终商业价值的大小。

当然,“效率”与“策略”能否带来商业价值的根本是基于治疗效果。K药之所以广受认可,核心是数据可靠:

其各项临床主要终点选择,都包含更具说服力的总生存期数据。这是衡量肿瘤药物最终治疗药物的金标准。

虽然在本次中期分析时暂未达到统计学终点,但由于目前事件数发生较少,该数据尚不成熟。但默沙东后续将继续随访OS数据。

药王脱颖而出没有太多秘密可言:即,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这对于国产PD-(L)1来说,未尝没有借鉴意义。毕竟,部分国产PD-(L)1的临床终点是有所折扣的替代终点,而非金标准。

不能在一个市场脱颖而出,影响因素是方方面面的,绝不只有“内卷”这一困恼。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