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繁荣之下显隐患,光伏出海如何破局?

随着服装、家电、家具等主要外贸产品“老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过去时”。如今,在“老三样”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以电动载人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迅猛增长,推动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折射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强劲成长。
2023-07-24 08:15 ·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马渭松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等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在此当中,作为世界上*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中国光伏储能产品的出海,正扮演着填补能源缺口、提升能源稳定性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角色。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为512.5亿美元,同比大涨 80.3%。在细分领域上,硅片出口量达到了50.74亿美元,电池片出口量为 38.15 亿美元,组件的出口量为423.61亿美元。

在迈入2023年后,光伏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出口高态势。其中前四个月,包含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品“新三样”(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合计出口3534.8亿元,同比增长72%。而这一出口数额也拉高了我国出口整体增速2.1个百分点。

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出口的衬衫、毛衣、袜子,到前些年流行的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再到如今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外贸出口主打产品的“新旧更替”,彰显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

而光伏产品则成为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出口新突破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产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优势依然明显,但自2021年后,其重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总金额比重却明显下降,这也意味着在繁荣的市场背后,我国光伏产品的出海依旧存有危机

01

垄断才有竞争力

集美大学学者曾妮娜通过其研究认为,成本价格优势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优势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低的产品。同时,低成本使得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在此当中,技术创新则是光伏产品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此前发布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就明确表示,在技术进步带动系统效率提升等因素的驱动下,光伏发电成本将快速下降,进而推动光伏技术的广泛应用

而技术创新降低光伏产品成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减少需要的太阳能电池数量和能量输入,从而降低光伏产品的成本二是降低光伏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整个电力系统的负担,同时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

今年年初,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了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将光伏行业中的大尺寸硅片技术、黑硅制备技术、超高效铸锭单晶/多晶工艺等先进光伏硅片制备技术纳入了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此批禁止出口的光伏技术,其技术本质便是提升光伏产品性能、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产品的损耗,进而降低光伏产品的成本。

其中大尺寸硅片技术即指生产直径为150毫米以上的硅片的技术和工艺。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中,通常使用直径为6英寸或8英寸的单晶硅片作为原材料进行,将小尺寸的硅片一个个加工并连接在一起。

而采用大尺寸硅片技术,则是直接使用一整块较大的硅片,将其加工成多个光伏电池片。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损耗,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光伏电池的整体性能。

这种制程技术就如同蛋糕烘焙工艺一样,大尺寸硅片技术如同使用了一整块巨大的烤盘,可以同时放置多个小块巧克力蛋糕在里面,一次性将整个烤盘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烤。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单独烤制的步骤,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黑硅制备技术则是一种用于光伏产品的表面改性技术。黑硅结构在吸收光线后,会形成大量的光生载流子(产生和运动使电荷能够传导和流动),进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同时黑硅结构的多孔表面可以起到抗反射的作用,减少光线在界面处的反射损失。相比于平滑表面的光伏电池,黑硅结构可以大幅降低光线的反射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与传统硅片表面具有反射性、无法完全吸收光线进而导致能量浪费相比,黑硅制备技术通过改变硅片表面的结构,使其呈现出微纳级的粗糙特征,从而增加了表面的光吸收能力。而通过提高转换效率、改善制造工艺和降低维护成本,光伏产品在生产与维护中可降低10%-20%的成本,使国产光伏产品更具竞争力,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和市场发展。

因此,从中国实施禁止将大尺寸硅片技术、黑硅制备等技术出口的这一举措看出,国家希望在控制技术传播的基础之上,保护本国的光伏产业,确保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更为重要的是,禁止光伏技术出口,则极有可能改变全球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通过禁止上述技术的出口达成技术垄断,我国可以巩固在全球光伏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内则鼓励企业在这些领域进行研发和生产,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举例来说,如果中国禁止光伏技术出口,其他国家的光伏企业将无法获得中国的光伏组件和设备,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这可能导致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增加,成本上升。同时,中国的光伏企业能够利用规模效应,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这将使中国的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并且基于技术的独有性,抑制住产品成本的上升。

02

出海,仍需“低碳”

虽说技术优势无疑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各国政府对能源政策的调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仍面临着诸如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和风险,这些因素也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产生影响。

今年3月,作为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官网正式公布绿色工业计划的两大基石《净零工业法》和《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计划到2030年将光伏和电池等关键绿色工业的本土产能提高到40%,来自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年消费量不应超过65%。

这一政策的推行虽旨在保护欧洲本土光伏产业,用于对标美国《通胀消减法案》,且并未直接针对中国相关产业链,但该消息的传出也直接“引爆”了国内的光伏行业,触发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股价闪崩。

因此,尽管我国光伏产品存有技术优势,但在产业本土化及逆全球化的贸易政策的盛行下,以碳中和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未来光伏产品出口的潜在风险。

据平安证券数据,我国光伏组件在欧洲占比高达97%,但在碳足迹限制国家中占比较低,其中在法国市场的光伏占比仅23%。

而其低占比的缘由,则在于法国能源监管委员会要求100KWp以上的光伏项目产品进入法国市场,需要权威的碳足迹认证。并且在招标时按照碳足迹值分为不同等级,投标对应不同打分。碳排放值越低(一般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小于550kg/kW),产品中标的可能性越高。

目前法国招投标项目碳足迹数值要求大约在 250-400 kg CO2-eq/kWc,中国组件厂商碳足迹预估的数值都比平均数值高出50%左右,投标竞争力较低。

对此,据澎湃新闻曾报道,我国碳足迹数值过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电力排放因子的更新较为滞后,而国际在招标计算时难以准确计算我国光伏产品碳排放量的电网排放因子,计算值往往远高于实际值,因此我国光伏产品的碳排放等级往往较低,在这些国家出口受限。

不仅如此,除了欧洲地区之外,美国、印度等如今也纷纷出台光伏产业政策,试图构建贸易壁垒,扶植本国产业。其中,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加大低收入社区光伏税收优惠规模,同时在制造端增加税收抵免,力图打造本土光伏产业链。而印度、韩国等国家也将在未来投入数十亿美元扶植本国光伏企业,试图降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

由此可见随着多个经济体本土光伏产能的不断扩张,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或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所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光伏分会认为,如要保持国产光伏产品畅销海外,需推动国内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产光伏产品绿色低碳认证标准体系,进而与国外市场对接,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光伏企业已经着重产品低碳化的设计,并已有部分企业获得海外市场认可。今年年初,隆基绿能宣布,公司全系列硅片产品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此次获得的碳足迹认证涵盖了硅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包括原料、制造、运输仓储等阶段。

此外,协鑫科技、通威股份、赛拉弗等企业也陆续完成了碳足迹认证。其中在去年7月底,协鑫集成182和210大尺寸PERC系列高效组件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碳足迹平均值为400至450千克二氧化碳/千瓦,较业内公司同型号产品碳排放平均值低约10%至20%。

由此可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也在积极进行低碳化转型,试图稳固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而也正因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光伏出口前景仍被看好。

据2022年7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2025年时,全球光伏组件生产关键部件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根据在建产能预测,届时中国多晶硅、硅片在全球的生产份额将达到95%。

03

结语

随着服装、家电、家具等主要外贸产品“老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过去时”。如今,在“老三样”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以电动载人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迅猛增长,推动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折射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强劲成长。

在当下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国光伏储能产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技术突破迅速出海,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眼下,随着欧美等海外主要经济体对其本土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不断压缩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市场也是事实。

面对眼下时局,尽管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财联社的采访中曾表示,至少三至五年都看不到欧盟本土的光伏制造业可以因此成长到足以替代中国产品。

但是,在起伏不定的国际市场中,光伏产业面对潜在风险仍需谨慎。对于未来发展,仍需加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加快部分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加大力度促进国内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这样或许才是保持产业持续繁荣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环球零碳:关税调查和碳足迹限制频出,中国光伏出海如何破绿色贸易壁垒,澎湃新闻

2、刘梦然:海外壁垒下的高增长:中国光伏寻求技术增效巩固出口优势,财联社

3、陆如意:光伏出海逆流而上:去年出口总额破 500 亿美元,*财经日报

4、曾妮娜: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问题研究,对外经贸

5、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光伏分会 :中国光伏产业出口贸易及趋势研判,产业

6、《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7、《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科技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