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历来是车企秀肌肉的舞台。
2023年11月17日开幕的广州车展,被视为车市的年度收官之作,出列的新能源汽车就高达469台,成为车展*的主角,也令内卷的氛围进一步加重。
此背景下,出海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共识。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动力电池,已成为出海的“先行指标”?出海提速,“比亚迪们”又将面临哪些不可回避的挑战?
01 动力电池“双雄”,助力中国车企出海
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势头已难以阻挡。
近年来,蔚来、小鹏、零跑、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上汽集团等纷纷在海外跑马圈地,敲开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汽车出口量为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99.5万辆,同比增长99.1%。
这其中,比亚迪表现尤为引人瞩目。
长期以来,出海都不是比亚迪的重心,2022年全年出口量也不过5万辆左右,一直处于市场的边缘,但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14.55万辆,到了10月出口量为30521台,同比增长220.3%。
微妙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是思维的转变。
以往,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海外市场颇为低调,讲究的是“闷声发大财”,当下却一改作风高调了起来。
譬如,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企业仅占总数的7.4%,可出列的中国品牌却占了总品牌的三分之一,成为展会*的亮点。
再譬如,东京车展,中国品牌反客为主,成为议论的焦点,其中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路过比亚迪展台、眉头紧锁沉默不语的照片广为流传。
一言以蔽之,有了技术底气,自然也有了更大的势能。
图源:SNE Research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不但是全球*的动力电池生产国,也是动力电池技术的高地,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基石。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Top 3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了半壁江山。
迈入2023年之后,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为36.8%;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为15.8%、LG新能源的市场额为14.3%;在不含中国的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和LG 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首次持平,均为28.1%。
一名市场人士告诉锌刻度:“中国在动力电池的底蕴深厚,可以依托供应链发挥一体化的成本优势与性能优势,再叠加智能驾驶的技术优势,某种意义上在海外进行了降维打击。”
02 一边差异化挑战,一边反补贴调查
尽管如此,“比亚迪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一方面,市场存在差异化。
海外市场千差万别,不少存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客观存在的“隐形门槛”,从而增加了入局的复杂性。
最为显著的案例当属日本,即使特斯拉也碰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此外,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通行条件等,从而令购车习惯也有所不同,考验着车企的应变能力。
譬如,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混动车型,在国外的多数地区并不吃香,反而是纯电车型走俏,成为出海的顶梁柱。
这对比亚迪而言,可不是好消息。
毕竟,比亚迪在国内销量起势,依仗的正是混动车型畅销,这意味着出海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发挥全部的实力。
实际上,比亚迪出口的比例不过10%左右,对一家意欲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而言还差点意思。
图源: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
另外一方面,反补贴“风暴”来袭。
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纯电动汽车33.8万台,同比增长94%;2023年前8个月出口33.9万台,同比增长95%,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品牌挺进欧洲,深深地刺痛了产业的神经,恐慌之下反补贴调查这种盘外招也出现了。
眼下,吉利、比亚迪、上汽集团被抽样成为欧委会调查的对象。
McDermott Will & Emery 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晓飞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欧盟此次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背后,真正担心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已在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将欧洲视为一个重要的潜在市场。”
简而言之,欧洲的老牌汽车制造商慌了。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欧委会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未采用出口量*代表性标准,只选择了3家中国本土企业作为抽样企业。欧委会抽样标准不合规,抽样过程不透明,抽样结果不公正,有关做法涉嫌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欧盟法律,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歧视性选择,将严重扭曲补贴调查结果。”
总而言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加码出海,虽然短期面临隐形门槛、市场迥异、恐慌抵触等挑战,但凭借内卷出来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及*的动力电池优势,长期来看大有可为,值得高看一眼。
那么,“比亚迪们”需要更加努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锌刻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