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这一次,余承东没有选择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2024年年中的余承东,和此前数次一样,又站在了华为转折的分叉路口。
2024-05-14 10:43 · AI蓝媒汇 陶然

最近半个月,余承东沉默得有些反常。

照理说,北京车展流量泼天,华为这张大嘴无论正说反说,分一杯羹都应当是轻而易举。

但从开幕到闭幕,除了在微博时不时推两条品宣之外,余承东似乎并未在任何公开场合,或者朋友圈之类的私人领域发声。

群众喜闻乐见的、来自余大嘴的锐评,没了。

但互联网依旧紧盯着老余——五一假期,余承东活跃在热搜里。

一号当天一早,#余承东卸任华为终端BG CEO#的话题被顶上微博前排,消息称华为内部于4月30日下午发布人事调整文件,宣布余承东将卸任华为终端BG CEO一职,仍保留终端BG董事长职位。终端BG CEO一职则由原华为终端BG 首席运营官何刚接任。

紧接着,下一个相关话题就是事件后续,报道称余承东职位调整“是华为内部的正常管理任命”,“目的是让余承东有更多的精力为消费者打造精品”。

目前公开的结果,除了华为官网的管理层信息更替之外,有且只有余承东的个人微博简介变了title,由终端BG CEO改为终端BG董事长。

不过,考虑到这是余承东,这是华为,三个字符的更替已经足够让圈内众说纷纭:老余这是升职了还是降职了?华为这是夺权了还是放权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2024年年中的余承东,和此前数次一样,又站在了华为转折的分叉路口。

但这一次,余承东似乎没有太多选择。

“遥遥*”,以后听不到了?

余承东是华为终端,尤其手机业务的功臣。

终端BG CEO这个位置,从2011年上任开始,老余已经坐了将近13年。

彼时,苹果全球手机销量高达4000万台,诺基亚在中国还有着2000万的全年销量,小米M1开放购买三个小时内就卖出了10万台,年销量也接近千万级别。而华为当时一整年的销量,是大约300万。

余承东迎来了接任终端BG CEO后的*个重要选择:华为的手机,要怎么做?

学小米似乎不太行:荣耀品牌在小米手机发布后紧跟着亮相,但性价比、芯片和内存等硬伤,让初代荣耀没能真正撼动小米,不久便石沉大海。

参考iPhone做高端,更是一场豪赌:高端意味着高投入,尤其还是在当年市场压根不怎么认华为的前提下。

过程跌跌撞撞,好在余承东算是*次赌赢了:经历过AscendP1、P2的市场反应平平后,跳号诞生的P6凭借超越iPhone 5s的*轻薄为华为带来了400万台以上的销量,在当时的手机市场杀出一片天;Mate 1和Mate 2以大屏+长续航的配置收获了*批系列忠实粉丝后,同样跳跃式编号命名的Mate 7给苹果三星*次带来了大屏+长续航+指纹+性价比的多维震撼,在高端市场真正意义上站稳了前排。

时间线来到2019:这一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4亿台,紧随三星之后,超越苹果位居世界第二。

也是在这一年,华为开始遭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极限施压:这一次的转折不是选择,而是华为终端团队突然之间没了选择——只能坚守、自救求生。

转年,余承东站在开发者大会上掷地有声: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但直到2023下半年携Mate 60亮相,市场方才迎回了老余和华为的锋芒: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显示,Mate 60系列在短短六个星期内销售量就超过了160万台;今年一季度,IDC和Canalys两家机构的统计数据均证实,华为以17%的市场份额重回中国手机市场*。

华为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国内市场:在和苹果春季发布会同天的5月7日,华为在迪拜也召开了产品发布会,新款MatePad平板、MateBook笔记本、Watch Fit 3手表、Free Buds耳机等产品于海外高调亮相。

是否算得上是硬刚苹果,没法断定。反正选的这个日期,好巧不巧就是同一天。再往前,小米14 Ultra发布会,华为在同一天也发布了自家的小折叠屏。

前几天,美国商务部证实已经吊销了一批出口许可证,市面上大部分消息都指向英特尔和高通这两家曾获得特别授权、允许向华为销售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芯片的科技公司。

网传华为海思半导体董事长何庭波,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事出之后对内发布了《致战友们的一封信》,提出"塔山会战”、针对PC端芯片转正备胎计划。知情人士很快辟谣了这个消息,称“这几年华为受住了严峻考验,经营逐步回归常态,旗舰产品按节奏推出,不太可能以类似方式进行内部动员。”

对比2019年前后的悲壮,这句轻描淡写的“不太可能”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底气:尽管出手,我们不慌。

从回归到站稳,华为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卸任终端BG CEO,理解为高层研判“此后手机业务没必要非得让余承东高强度参与”,也并无不合理之处:确实*,就不用总喊遥遥*了。

毕竟,老余肩上还有另一个比较新,也比较重的担子:车。

流传的那句“有更多精力为消费者打造精品”,更多指向的应该是鸿蒙智行。

感到压力的车BU

对比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车圈有几个明显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华为不再是*的顶流了。

比如,近段时间,黑红有理想,真红有小米。

问界依然卖的很好,智界折腾一通之后也比去年有起色,但华为需要面对的一个转变是,2023年,它是突然杀出的挑战者,后来居上干翻老师傅。但在今年,华为的身份,大概率已经换成了守江山的人。

2024开年*周,问界汽车凭借0.59万的周销量首次超越霸榜许久的理想汽车,成功*当周新势力*。

此后三个月,问界分别以32973辆比31165辆、21142辆比20251辆和31727辆比28984辆的数据连续力压理想。整个季度,问界的总销量为85842辆,而理想总销量为80400辆。

对比一年前的Q1,当时的问界三个月内仅卖出了11659辆车,而理想的数字则是52584辆。

但在四月,王座暂时易位,理想汽车重新成为了新势力品牌的月度*。

当然,现在的华为,手中不止问界一张牌:北京车展上,华为一众“智选车”品牌以“鸿蒙智行”的商标合并在同一展台亮相,其中既包括已被外界熟知的问界和智界,也有华为与北汽合作推出的享界品牌*产品、定位豪华旗舰轿车的享界S9。

而其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傲界”,据称也有轿车、SUV 和 MPV 三大品类预计在今年Q4推出*车。

在鸿蒙智行的官微上,其4月新势力销量榜单的统计口径与理想官微并不相同,是将问界和智界两个品牌合并统计,并最终得出了鸿蒙智行为4月*的结论。

豪华行政轿车这一组别,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BBA的主场,享界S9的出现则意味着华为官宣进场。目前的整体状况是,鸿蒙智行已经覆盖了SUV(问界M系列)、高性能轿车(智界S7)和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但这三个组别又分别有着像理想、小米/极氪和部分传统豪车品牌的强大对手。

华为或者说鸿蒙智行的优势在于似乎已经没什么短板,至于长板日后究竟会有多长,还得看同行的给出什么样的“衬托”。

此番加码车BU的余承东,不知将会给车圈带来怎样的变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AI蓝媒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