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精品短剧会给长视频带来「新生」吗?

多年前,姜文在一档节目里表示,“今天的观众他今天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无论是《新生》的热度拉爆,还是《我的阿勒泰》斩获高分,都证明属于精品短剧的春天正在到来。
2024-06-06 11:57 · 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 伯虎团队

还没进入传说中的收视*“暑期档”时段,网络剧市场已经提前火爆。

五月初,优酷率先打出犯罪剧《新生》,开篇用一个阿加莎“暴风雪山庄”式的困境,在抓住了国内观众的眼球同时,还登顶了Netflix的日榜。

随后,爱奇艺把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搬上了荧幕。最后,五年的经典IP《庆余年2》在腾讯视频播出,在各个社交平台不断引发热议,成为热搜常客。

《庆余年2》的大制作换来的全网不小的声量不稀奇,但是像《新生》这样截然不同的精品短剧也能在一众剧集中脱颖而出,令人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对长视频平台又意味着什么?

01 观众和平台都变了

曾经,长剧集是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热门”,大IP大明星大投资,与此同时,在大成本的投入下,也要求剧集拥有足够长的篇幅和体量来回收成本,因为广告播放是按照集数计算,集数越多,意味着广告收益越多,导致观众不买帐了,平台越活越苦。

观众方面,动不动就是六七十集的长剧集,其冗长和“注水”等问题被观众诟病已久,顶流都拯救不回来的口碑和收视率。平台方面,平台花了太多心力在大IP大明星大投资上,制作周期长,投入成本大,但内容质量却很难得到保证。

2022年开始,各平台正在逐渐走向盈利,秘密就是“向精品化发展,内容为王”。

说到底,好的内容产出才是守住平台会员的关键,尤其是爆款剧集。

以《狂飙》为例。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数据显示,《狂飙》播放期间,爱艺奇平均每天获得768万增量用户、平台流量达4.32亿。

同时,近年长视频平台趋向于精品化发展,“会员”们对长剧集质量的信任度增加,对于长视频会员营收稳步增长起了较大成效。在2022年和2023年三家视频平台的会员费用集体涨价后,长视频平台开始扭转之前尴尬的困局。

不仅如此,爆剧除了拉动用户付费之外,还能直接拉起广告营收。以新生为例,除了给优酷带来可观的会员收入,5月21日,优酷副总裁谢颖在《新生》专家研讨会上表示,“《新生》是挣钱的。到现在都有广告客户下单,为好内容的长尾效应买单。”

(图源:《新生》官微)

所以一方面,爆款剧能吸引数量庞大的观众,并对平台营收、会员数、市值有多方面的助推,这是不能放弃的蛋糕。另一方面,爆款剧常常是反常识、反标准的。但长视频行业有一点很残酷,观众对平台是没有“忠诚度”可言,爆款剧在哪儿,观众就在哪儿。

对此,长视频平台在不断打磨大IP大制作优质长剧集的同时,也在发力打造精品短剧,进行剧场化运营,打造持续生产“爆款”的能力。

02 精品短剧的春天来了吗?

精品短剧其实对大家来说不算陌生。此前有《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现有《新生》等都是近些年出圈的精品短剧。

只不过,此前业内对于短精模式多有担忧。比如短精剧集的筹备成本不低,但2周左右的排播周期,可能对口碑和热度的发酵构成挑战,以及怎么在短精剧集中为品牌投放创造更多的空间,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痛点。

但《新生》的“正收益”,让大家看到了精品短剧商业化还有足够大的空间。

一方面,在接触了多元和国际化影视内容之后,用户的审美以及对精品内容的需求,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各大长视频平台也形成了清晰的认知,用户会向好内容买单。

另一方面,品牌投放对精品内容的识别能力也越来越强,以及对多元化广告产品的需求亦然。

以《新生》为例,德塔文景气值数据显示,《新生》的数据接近2.5,一般来说,破2为高热播出、大热讨论级别。这意味着,《新生》仅以10集的长度,便成功触达了大爆款范畴。与此同时,国际流媒体平台Netflix几乎与优酷同步上线后,仅仅4天就超越霸榜多日的热门韩剧《眼泪女王》登顶Top1。

值得一提的是,《新生》收官后的半个月,依旧可以在各大第三方数据榜单的日播剧排名里稳居Top5,这也是即便在新生播完之后还不断有广告客户下单的缘由所在。据导演申奥透露,《新生》第二季已经进入筹备期。

在证明了精品短剧商业化价值拥有足够想象力的同时,《新生》这类精品短剧也给平台创作带来了新的方向。

首先,《新生》里,你能看到来自导演的个人化表达。

在结构上,导演申奥把电影级别的拍摄手法和剧集叙事做了融合,无论是时间线倒叙、还是镜头语言,你都能在他曾经的电影《孤注一掷》里找到影子。

而在题材方面,诈骗本就是申奥一直关注的领域,因此你能看到,在《新生》里有许多我们能产生共情的设计,比如骗婚、老鼠仓、PUA等。

过去,对于什么题材能火、大概能到什么程度,业内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不过《新生》这类精品短剧的爆火证明了,在需求碎片化、多元化的当下,我们不必汲汲于追寻所有观众审美的*公约数。

每个创作者的灵感固然都是源于不同角度的生活切片,但那些用心的设计、有关社会议题的讨论已经足够撬动观众们最质朴的情感共鸣,随之成为他们的情感出口。

只不过,怎么持续创造类似于《新生》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精品短剧呢?长视频平台有自己的解法。

03 “向奈飞取经”

向奈飞学习,走向剧场化运营。

“奈飞出品,必属精品。”是奈飞成功进行品牌化运营的体现。自2013年《纸牌屋》《黑镜》、《绝命毒师》等经典剧集播放多年,依旧有无数回看者,究其原因,也就是长尾效应。

同时,几部具有“长尾效应”的高质量剧集将奈飞贴上了“精品化”标签,尤其是奈飞抓住“高概念爽剧”,从《去他妈的世界》、《怪奇物语》到《致命女人》、《后翼弃兵》、《鱿鱼游戏》等一系列精品短剧,几乎是出一部火一部,全球现象级传播。即便是一些翻车的剧集仍然收获了极高的话题度和讨论度,这都是为长视频平台所眼红的。

另一方面,剧场化运营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是非常可观的。剧场对类型用户的强聚集,会直接转化为对平台的忠实用户,对会员收入等带来强力助推。比如2020年爱奇艺上有6800万VIP会员收看迷雾剧场内容,也是那一年爱奇艺全年会员服务营收为165亿元,较2019年增长14%。招商能力层面,爆款效应带来的加成也在剧场被放大。

其实,各个平台的剧场化运营早在2020年开始,只不过比起一开始的同质化剧场风格和类型,现在开始寻找自己的差异化路线。

以优酷为例,4月22日,优酷宣布将此前的“悬疑剧场”升级为“白夜剧场”,内容从过去的“悬疑+”调整为深耕“社会派推理”,为了和其他平台悬疑剧场区分,优酷没有过分追求离奇曲折的剧情,和刺激惊险的追凶过程,而是用普通人的生活和视角去展现社会和人性的微妙,激发观众共鸣。

在内容打造上,优酷白夜剧场发布的片单中,不仅有张艺谋、曹保平、申奥这样的电影人坐镇,还聚集起了段奕宏、吴镇宇、童瑶、井柏然等优秀演员,来保证作品的质感。

如今,《新生》已经为“白夜剧场”打响名头,接下来的后续储备剧集,如《边水往事》聚焦在鱼龙混杂的异域城市,关注那些特殊环境下的小人物命运;《雪迷宫》将以*环境探讨情感与法律的纷争、正义与人性的考验等等。能不能实现把白夜剧场的口碑立起来,实现剧场爆款效应,我们拭目以待。

多年前,姜文在一档节目里表示,“今天的观众他今天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无论是《新生》的热度拉爆,还是《我的阿勒泰》斩获高分,都证明属于精品短剧的春天正在到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伯虎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