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光伏东南亚「遇险」

如今转口之路遇阻,东南亚光伏产能将何去何从?中国光伏的下一个海外征程在哪里?
2024-07-10 09:52 · 微信公众号:华夏能源网 田思

东南亚产能的命运,牵动众多中国光伏人的心。

5月16日,美国一记“重锤”砸向中国光伏,美国白宫以不合理贸易为由,宣布自6月6日起取消自东南亚进口的双面光伏组件所享受的201关税豁免。此前一天,美国商务部已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尽管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对这一天的来临有心理预期,但失望的情绪、“如梦方醒”的惋惜还是笼罩了整个中国光伏圈。

自2014到2024年,中国光伏的东南亚“绕道”之旅走过了十年。十年间,东南亚光伏产业从无到有,配套也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光伏在海外*的产业集群。

回顾东南亚光伏产业链发展史,它在中国光伏波澜起伏的壮大历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如今转口之路遇阻,东南亚光伏产能将何去何从?中国光伏的下一个海外征程在哪里?

1、一段被逼无奈的往事

一位光伏行业早期从业者向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hxgf3060)回顾,实际上,早在2012年,其供职的某组件大厂就已经对东南亚“动了念头”。当时有同事神神秘秘告诉他,“最近去越南考察了一圈,正考虑去那边建个厂。”

不过这一考察就过了两年时间。中国光伏企业真正落地东南亚,是在2014年。上述这家大厂,则于2015年在马来西亚建成投产*家海外工厂。

彼时的中国光伏,在欧美“双反”打击下正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

2011-2012年,占到出口市场八九成份额的欧盟、美国突然对中国光伏启动“双反”调查,令年轻的中国光伏产业损失惨重。仅2012年,就有35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破产倒闭。

美国并未就此收手,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断以各种借口打压中国光伏。

2014年,美国政府又对光伏产品发起第二次“双反”调查,无论是调查产品品类还是区域范围都进一步扩大;

2017年,美国再掀起201调查、301调查,以防范对其国内光伏产业造成损害、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继续打压中国光伏;

2021年,美国启动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的暂扣令(WRO)以及出台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以政治污名化将中国光伏挡在门外。

被逼无奈的中国企业家们,彷徨之中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这里由此成为中国光伏为规避欧美“双反”贸易壁垒的绕路出口基地。

十年前,东南亚根本没有光伏产业。但由于距离国内近、人文环境与国内相似、用工及产业链建设成本较低,成为不可多得的“宝地”。

最关键的是,这里不受贸易关税壁垒影响,仅需征收的“201”关税(柬埔寨豁免)影响有限,是*的规避欧美高额关税的海外生产基地。而这些东南亚国家也迫切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接住新能源这波发展红利,从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

但东南亚也有诸多不利之处,*的问题就是毫无产业基础。

“从原材料到辅材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比如拉晶所需的氩气,当地就没有,甚至基础设施都是中国企业在干。另外,一些国家比如越南电力不稳。”一位业内人士对华夏能源网表示。“好在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政策优势,使得从原材料到各种辅材、耗材的进口都基本没有关税。”

2014年初,*家中国光伏企业落户东南亚,即越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南光伏”)成立;同年7月,*个组件车间投产,产能150MW。其母公司宁波宜则于2020年被隆基收购。

各家大厂基本都加入了奔赴东南亚的热潮。2015 年,晶科能源500 MW多晶电池片及 450 MW组件工厂,晶澳400MW光伏电池工厂相继在马来西亚槟城投产。天合、隆基、阿特斯、正泰新能源、英利、东方日升、协鑫集成等企业也在这一时期纷纷布局东南亚。

从初期的组件、电池片开始,中国光伏在东南亚的产能布局逐渐延伸至硅片、拉晶环节。之后随着阳光能源、福斯特、明冠新材等辅材企业的到来,逆变器、玻璃、胶膜、背板、边框、石英砂等辅材产业也在此发展起来。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先后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光伏生产,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四国,此外缅甸、老挝、印尼也有少量产能。

可以说,东南亚光伏是成长于欧美贸易政策缝隙的产物,是中国光伏走向海外的“桥头堡”。

2、为中国光伏立下汗马功劳

曾几何时,对比国内的严重内卷,东南亚光伏是令国内同行羡慕不已的“世外桃源”。

“东南亚光伏产品的利润要比国内高得多。”前述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华夏 光伏说,这主要得益于东南亚较低的人工、税收等成本优势,内卷不似国内严重,主要市场又是售价较高的美国。

中国企业之所以对美国市场“情有独钟”,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方面,美国曾连续多年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装机需求增速快;另外,美国利润率高。以天合光能为例,2023年其在美国市场的毛利率为34.24%,甩出中国(12.17%)、欧洲(16.47%)、日本(20.48%)等一大截。

靠着东南亚工厂,中国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顺利绕过贸易壁垒出口美国。东南亚也很快成为美国*的光伏进口来源地。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20年美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出货量的89%来自进口,其中约四分之三来自东南亚。

晶科、天合、隆基、晶澳、阿特斯这几家组件龙头,均在美国(美洲)市场保持了高营收和高利润。以2023年为例,隆基在美洲营收近70亿元,其他四家在美洲市场营收均在百亿规模,最高的晶科达到213亿元,而毛利润则均在20-50亿之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同年美国从东南亚进口的光伏组件和电池片进口额合计高达129.7亿美元。

东南亚因此还吸引了美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的电池组件商到此建厂,本土光伏企业也借机成长起来。中国企业则以50%-80%的产能占比(包含组件、电池片、硅片环节),占据主导地位。

据统计,截至2024年*季度,东南亚光伏产能有组件93.2GW,电池片69.6GW,硅片34.2GW,多晶硅8.2万吨。而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东南亚光伏组件出口量已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3,主要销往美国和欧盟,是中国光伏出海的一个重要基地。

东南亚光伏产业的兴旺,为中国光伏龙头的“转口”出海贸易立下了汗马功劳。

实际上,对于东南亚光伏对中国出口的“助力”,美国心知肚明。早在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就曾对进口自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的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规避”关税调查。

不过仅三个月后,此事就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上述四国的光伏组件等产品给予“24个月免税期”而不了了之。美国对从东南亚进口光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实属无奈——与美国市场光伏装机巨大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倒退至几乎为零的状态。

2022年,美国政府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2022》(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简称“IRA”),拿出3690亿美元决心重振本土光伏产业链。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美国市场依然离不开中国光伏。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对美国新能源制造企业形成了降维式打击;而高出中国制造成本一倍以上的美国本土制造业,即使有补贴加持,依然毫无竞争力。

随着美国关税“豁免期”到期,东南亚四国光伏产能再临险境。中国光伏绕道东南亚的时代,就此划上句号。

3、“大棒”之下何去何从?

中国光伏的全球化之路,可谓步步惊心。现存东南亚产能将何去何从,对置身其中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巨大考验。

*受到冲击的是那些尚未投产的项目。“原来还在酝酿的一些扩产计划不得不取消了,一些在建项目也停了,大部分人撤回了国内,仅留少量人驻守,毕竟投了那么多钱。”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而现有产线,则许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总结来看,东南亚光伏企业如今面临三条路径选择:

*条路,继续“转道”,另择海外国家建厂。

此前,为躲避政策风险,已有一些企业选择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建厂。

如2023年10月,天合光能就传出在印尼与本地企业合资共建光伏组件厂计划,项目将于今年投产;而中润光能在老挝的5GW电池片基地在5月中下旬仍是满产满销,且大量招工,与近期东南亚四国的凄凄惨惨形成鲜明对照。

那么,将产能迁至其他东南亚国家继续销往美国呢?恐怕这些国家也并不安全。

一位早年在决策时投了反对票、“放弃”赴东南亚建厂的光伏企业高层,近日道出了对产业链出海模式的担心。

第二条路,就地开辟新市场。

东南亚制造的光伏产品,本就不止销往美国一条路。

华夏能源网&华夏光伏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非洲以及东南亚本地市场,如今正成为东南亚光伏产业发力求生的方向。

一位从事东南亚光伏销售的行业人士表示,她非常看好东南亚本地的新能源市场机遇,“东南亚光照资源较好,本地市场增长较快,价格也有利润空间,近两年开始当地政府政策也有诸多支持,很适合市场开发。”

2023年亚洲光伏产业协会(APVIA)和全球光伏理事会(GSC)与欧洲光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东南亚光伏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增长32%,达到5.1GW;到2027年预计将达到13.3GW。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将位列东南亚光伏市场前五排名。

目前,各大光伏龙头在东南亚都已布局了电站开发业务。不过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东南亚市场“太小了”,要消化产能,还是要去开发其他海外市场。“东南亚地理位置相比国内,还是有一定海运成本优势的。”

“接下来,东南亚产能需要开发新市场去消化,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前述销售人士也表示。

第三条路,关停止损。

美国市场大门关闭,东南亚四国产能不得不开启检修、停产、放假模式。业内传出,某光伏龙头的东南亚工厂遭此打击,“百亿损失已不可避免”。

“如果长期看不到希望,或许将有一些企业选择关停。”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另据媒体报道,早在今年一季度,已有光伏企业做了撤出东南亚的预案。

有巨头选择部分关停。隆基绿能就在7月4日刚刚召开的投资者交流大会上,正式回应了东南亚产能情况,“公司会关停越南早期的电池和组件产能,印度、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市场将会支持越南一半的产能继续运行。”

令人心痛的是,在东南亚光伏产能中,有大量产能都是近两年投产的。

据*咨询海外研报数据,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光伏产能,可能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仅有2~3年的寿命,涉及组件20GW、电池片17.3GW、硅片5.4GW。很多厂商尚未收回初期投资成本,如被迫关停,将带来巨额损失。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人士近日表示,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双反”调查更深层的目的,可能是倒逼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吸引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关键部分入驻美国,同时增加美国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兴起于美国贸易壁垒政策缝隙,如今又因美国的贸易壁垒政策而受挫,悲情结局或不可避免,但中国光伏企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十年“下南洋”历史,值得被永远铭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夏能源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