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投资 pe 正文

【投资界日报】VC/PE御寒术 五大机构清空当当股票

就在“过冬论”的说法已在投资圈甚嚣尘上之时,VC/PE 也延续着自去年以来的“融不到、投不掉、不敢投”的“心痛”。然而,在“痛定思痛”之后,不少投资人开始先行一步为自己谋划冬天的出路,其中独辟蹊径者不在少数。
2012-02-18 08:30 · 投资界

【投资聚焦】

【投资界日报】VC/PE御寒术 五大机构清空当当股票

  回顾2011,如果从简单的募集与退出来看,清科数据显示,2011年中外创投机构于中国大陆市场共新募基金382支,为2010年的2.42倍;基金募集规模方面,募集资本总量282.02亿美元,为2010年募资总量111.69亿美元的2.53倍。但是,受到VIE风波、中概股表现不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全年VC支持的IPO退出交易数较2010年的331笔下降5.7%。

熊晓鸽上个月的一次演讲的主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VC与PE的十字路口”,他解释说,这个十字路口在哪里呢……世界上有一个二八定律……在中国有三千多家基金,那么我想说,如果说前20%比较有戏,至少有600多家基金比较有戏,再说细一点,前120家有戏,再往细点数20%,剩下的可能就只有24家了。熊晓鸽说的是“淘汰”和“洗牌”。

  “过去两年,本土VC、PE行业狂飙突进,亦十分浮躁喧嚣。临近岁末,VC、PE市场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进入调整拐点。”深圳一着名VC机构负责人在近日的一篇文章中如是说,他给团队提出的追求是“做最好的,不做最大的”。

  然而,国人天生“好大”,“大”字多画一横即为“天”,能“顶天立地”,站山头、拉大旗,这种诱惑自然荡气回肠。对VC、PE来说,别的不讲,规模大了,单纯管理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诱惑,规模大了,可以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可以马不停蹄地扩局布阵。所以,要抗拒诱惑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投资人的转变也是迅速的。开春的几个月,手上有资金的投资人都是“小李飞刀”的风格,出手都很快。我出了三张投资意向书,几天内案子都莫名其妙地被抢走,公司创始人都懒得跟我解释原因。就像花样年龄被无数人追逐的美女,这一切都是应该的。秋天开始的时候就看的人多,出手的少了。进了冬天,见了面甚至会打招呼“还在投呢?”好像此时应该停止一切活动。

  2011年很热闹。除了在360卫士大战腾讯的硝烟中,周鸿祎带领360成功上市,年底又冒出了小米手机,据说3个小时售出10万台,雷军的“气”势不可挡。一群投资人欢呼找到了中国的苹果,以据称10亿美元的估值投入了9000万美元,累计投资额1.3亿美元。看不见了,电子商务网站一批批地倒下;听不见了,团购残余的哀嚎。难道泡沫还在继续?

2011年很热闹还在于业界人员的变动。年初,投资人频繁跳槽重组,JAFCO散了,KPCB老人们陆续走了,WI harper变成了Matrix……很多熟悉的老牌基金不再见踪影,冒出来无数新的基金名字都好像差不多,很难记住。还有,鼎晖创投的功权走了,又回来了……过了这个冬天,可能又有一些面孔消失于行业的视野。

  全球经济2011年全面探底,并进入新一轮的经济低迷期。有观点认为,2012年不单是中国,还有欧洲、美国,私募投资领域都将经历重大洗牌,传统PE基金资金数量、项目数量、所投企业股价都会有一个大幅的下降。

  “洗牌是行业趋势。”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注册的VC/PE机构超过2500家,“如果加上没有完全规范注册的,预计将有8000家到10000家左右”。行业内的激进人士认为,其中80%的机构将会消失。

  “未来PE必须在投资方向、投资策略及投资工具方面做积极调整,做多元化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董事长李爱民认为,惟其如此才能给整个行业注入新元素,重塑整个行业。

  在欧美成熟VC/PE市场中,PE基金中超过50%是并购基金,专注于企业之间的收购和整合;这迥异于国内市场中80%的基金集中在Pre-IPO项目的争夺。“NEA在美国只做两块投资,IT和医疗健康领域。”NEA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说。相对于国内基金一律求大的心态,国外比较成功的中小VC/PE并非一定是规模最大、资金最多、团队最庞大的投资机构。事实上单只基金规模超过5亿美元的VC基金简直被认为是巨无霸。

  就在“过冬论”的说法已在投资圈甚嚣尘上之时,VC/PE 也延续着自去年以来的“融不到、投不掉、不敢投”的“心痛”。

  然而,在“痛定思痛”之后,不少投资人开始先行一步为自己谋划冬天的出路,其中独辟蹊径者不在少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在细看了这些企业之后发现,不少申报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为了上市而上市,只要财务报表一达标就申报,而不少在近一年内入股的Pre-IPO项目的背后更有着数量可观的投资机构的身影。“虽然现在融资环境大不如前,但创业板较之主板、中小板估值还是偏高,细看这些项目的业绩都已处于高点或是拐点上。”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分析道,“往年一般Pre-IPO项目的年回报普遍在50%以上,但现在能有20%已属不错,虽然回报有限,但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还是让不少投资机构想急于出手。”

  在他看来,中国VC/PE正进入深度调整期,市场优胜劣汰逐渐加速,不少投资机构寄希望于上市储备来助其获得持续投资回报,以此来顺利“过冬”。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pe.pedaily.cn/201202/2012021729501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