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五道门槛:军工不是想投就能投
“2016年中国军费支出接近万亿,如果再算上与此相关的产业配套,军民融合撬动的社会资本,估计整个产业产值会达到两三万亿元。”赵丰认为,在中国,军工是未来为数不多,可以视为风口的产业。
让他和常彬兴奋的是,这个产业的天然属性导致它成为一个与生俱来带着高壁垒的行业,层层门槛意味可以过滤一批竞争对手。
*道门槛,看到了军工投资的机会,也并非基金管理人都能参与其中。“军工要求出资人必须是人民币(基金),外资不能投。”赵丰对腾讯财经表示,这一政策性门槛将众多美元基金竞争者挡在了门外。
而美元基金管理机构在募集人民币时也可能面临挑战。这些熟悉与“更加规范和专业”的美元出资者打交道的风投机构,面对“更接地气”人民币市场时的表现虽尚待评估,但已有人民币基金的同行戏谑称,美元基金“在融资端是温室里养大的花朵。”
第二道门槛在于,如何发现投资标的。这需要垂直化深耕,了解军工产业发展规律与独特商业模式,实现“与潜在标的平等对话”。例如,很多机构甚至不太了解,军工领域里的一个常用词“列装”。“一旦对不上话,很多信息企业就不愿意说”,赵丰表示,更遑论让你投资。
第三道门槛,如何判断项目价值。找到项目,做尽职调查之后,如何在遵守国家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订单来源,也就是军方的需求——“这是指导军工企业生产的最高指挥棒”,王伟说。而在常彬看来,这正是“很多人看不懂军工项目”的一个关键点。由于有保密的习惯,军工企业“很封闭,恨不得藏起来”,这与渴望曝光的互联网企业不同。要大规模、系统性地找到这些“希望保持低调”的军工企业考验着投资机构的能力。在赵丰看来,“找到项目”是投资机构构建“护城河”的重要一步。
这一能力体现在不仅要了解“最高指挥棒”,“还要知道谁有条件做这个,谁有资格做这个。”王伟说,“以无人机为例,这一细分领域的痛点在于发动机和能源,看准这一点,就能找到好项目。”然而,准确了解军方需求并找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却并非易事,敏感的国防领域保密内容颇多。
要进入军工产业做投资,要有足够能力验证调研中所获得的信息。军工领域信息流动性差,在缺乏交叉检验的情况下,投资机构容易处在信息不对等的状态中。
第四道门槛,则是如何说服有潜力或者实力的企业接受投资是工作的重点,需要使出“十八般武艺:讲过往,拼历史,拼资源,拼行业理解力。” 有效的“投后服务”,亦是获得被投企业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军工产业的部分封闭性,能够胜出的投资机构必须具备行业的资源整合、资本对接和市场对接上。
第五道门槛,如何与国有资本共生。中国的军工产业发展,目前依然是国有资本在主导,包括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兵器、中国保利等在内的国有军工集团也从产业角度介入军工投资,体量巨大。由于国有企业掌握了中国军工产业的最终订单流向,其在投资民营配套企业上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因此投资军工的机构通常需要避免与国资背景机构的直接竞争。
王伟告诉腾讯财经,国有军工集团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存量军工产业的资产证券化。这一细分领域涉及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几十个亿”的投资体量在手,因此也就“不太看得上在市场上挣扎的小项目。”
这五道门槛建立起的防线,会使得这一投资领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少数机构能真正纵横驰骋。
(应被访人要求,王伟系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