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资本
华映资本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领先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领域覆盖文化娱乐、消费升级、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四大版块。投资阶段以A轮为主,上下延伸,重视闭环布局与行业整合,目前管理资产规模超50亿人民币,已投资企业100余家,投资案例包括海蝶音乐、51信用卡、微盟、开始吧、界面、聚橙网等。
26篇文章
155481次阅读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2018-01-26 14:24 · 投资界 华映资本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旅行青蛙”可以这么火?其中,女性手游玩家的崛起,或许是背后的一大因素。

  朋友圈里说佛系,听取蛙声一片。一个月前,似乎没人能想到,2018年第一个老少皆宜的真·热点,竟然是来自日本的一款无汉化、互动极其简单的佛系游戏——《旅かえる(旅行青蛙)》。

  之所以说是真热点,一是该游戏眼见为实地登榜App store免费游戏榜第一位,Taptap平台下载超百万;二是朋友圈的覆盖度,笔者随机翻阅50条最新朋友圈,有7条都与游戏或者“蛙”字有关。面对游戏的火爆,制作方日本Hit-Point公司企划人员也是一脸迷茫,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吃惊,在没有翻译版本的情况下,能在中国如此受欢迎”。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紧接着,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旅行青蛙”可以这么火?其中,女性手游玩家的崛起,或许是背后的一大因素。

规模与频率:女性比男性更痴迷手游?

  曾几何时,无论是游戏行业从业者还是外围观察者,都认为游戏市场是一个由男人主导的世界:从80年代风靡全球的《拳皇》再到如今火热的“吃鸡”游戏《荒野行动》,竞技、作战、改变世界的英雄主义情节是游戏市场的主旋律,刺激、竞争、输赢则是游戏核心驱动。

  不过,近期全球游戏市场的数据开始显示,女性在移动游戏市场上,和男性有着同样的话语权,甚至沉浸度更高。在2017年DEAS峰会上发布的《2017年全球移动游戏产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移动游戏用户中的女性玩家数量占比50.2%,超过男性玩家(49.8%)。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Google Play也在2017年,以3300名美国10-65岁人群为样本,调查女性移动游戏玩家的崛起,发布《CHANGE THE GAME》白皮书。报告显示,49%的移动游戏玩家是女性;在调查对象中,有65%的女性玩移动游戏,高于去影院看电影(62%)以及看书(44%)的比例。而且,和男性玩家相比,女性相对其他游戏平台更青睐移动手游,比例达64%,男性的这一比例仅有38%;从下图可以看到,女性手游玩家比例这一数据近年来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可以预见的是,手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女性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且女性对游戏的痴迷程度高于男性,她们正在更为频繁地打开手机、进入游戏。数据显示,每周玩5次和以上的女性有43%,男性仅有38%,女性玩家倾向在床上、盥洗室和家中玩游戏。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女性为什么沉迷游戏?

  完成任务、幻想、表达自我

  不过与男性想要在游戏中获得“赢”的快感不同,Quantic Foundry在2016年对移动用户的调查数据显示,吸引女性参与游戏主要有以下三大动机:

完成简单任务:即简单的任务形成互动连接

幻想:沉浸并探索其他世界

表达:能够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

  我们用“旅行青蛙”来代入,看其如何满足女性手游玩家的情感与娱乐体验。  

动机一:完成极简互动任务、获得“微小”的成就感

  在制作“旅行青蛙”之前,Hit-Point公司已经制作了不少类似的“low stress”风格休闲游戏。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2015年发布的放置类游戏《猫咪后院》:只要为猫咪准备好食物,打扫好院子后,玩家什么都不必做,就会有喵咪来到后院休息,玩家可以拍下猫咪玩耍的照片,猫咪休息好后便会离开。这款游戏下载量在去年7月突破1900万,也为公司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女性玩家。此次“旅行青蛙”仍然延续《猫咪后院》的风格,采取极其轻度的玩法,不存在任何对抗元素:用户只要完成收割三叶草、为小青蛙准备便当即可,青蛙便会自行出行,为玩家寄回明信片。

  这样的设置在很多男性玩家看来过于“傻白甜”,但其正迎合了女性想要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安全空间“的放松体验。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CHANGE THE GAME》:女性玩家玩游戏的动机,娱乐、解压、休闲时刻

  与男性想要在游戏中期待体验全新的角色感不同,女性用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比起获取刺激,多数更倾向在游戏过程中“安逸”的放松自我。同时,多数女性深知“这些游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比起投入过多时间参与其中,《旅かえる》极简的玩法能够有效提高对用户碎片化时间占用率,进一步提升参与意愿。  

动机二:满足幻想,探索和沉浸未知世界

女性玩家比男性的情感更加细腻,能够捕捉游戏里的细节,并进行情感投射和场景延伸。玩过“旅行青蛙”的用户,对游戏的感受除了“佛系”之外,另一个关键词或许就是“不确定性”。青蛙何时出行、何时回家完全不受控制,玩家一边吐槽着自己的蛙把家当成了“宾馆”,又一遍好奇和幻想它到底在何处旅行。在收到明信片的那一刻,这些幻想一定程度被具象化后,又再度无限延伸,玩家开始期待蛙的下一次出行目的地。

  在近日媒体的采访中,Hit-Point制作方也表示,由于如今游戏在中国市场火爆,他们也在考虑将游戏中青蛙旅行的场景扩展至中国,以此来吸引更多中国用户。那些担心游戏玩法过于简单而热度将迅速下降的人,或许可以期待从场景扩展中看到游戏生命力的进一步延续。  

动机三:满足情感投射和社交表达

  除了自我的情感内化,能够借助游戏向世界表达自我,同样是女性游戏玩家的重要诉求之一。

  在“旅行青蛙”游戏中,玩家对于青蛙的“母性投射”,在朋友圈引发病毒式传播效应,不乏“别人家的蛙……,而我儿子……”这种热门句式。还有玩家表示,她们正在和闺蜜一起养蛙,日常对话经常围绕“蛙儿子”展开。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旅行青蛙》游戏?太不懂女性玩家了

更专一、更感性:女性玩家画像

  从2013年出现的《奇迹暖暖》,再到去年年末火热的《恋与制作人》,女性游戏市场不乏爆款、并更多进入主流游戏圈和资本视野。而女性玩家也在过程中,显示出若干重要特质。

首先,女性玩家更加专一。Google Play报告称,比起男性对多种多样的游戏存在好奇心,女性玩家只专注于两种及两种以下的游戏类型;而大部分的男性玩家则会玩3种及以上游戏。

此外,在这些爆款游戏中,女性玩家的购买力日渐凸显。在男性为主导的游戏中,女性往往会成为男性冲动消费的诱惑力;大概是“荷尔蒙”的吸引,在近期《恋与制作人》此类以女性玩家为主流的游戏中,“男色”也成为了女玩家们“氪金”的对象。不过,就目前来说,男性(52%)手游付费比例高于女性(33%)玩家,而且更多男性(男性77%,女性58%)在付费购买新游戏时往往感觉到激动和满足,女性则更容易比男性氪金时感到负罪(男性16%,女性23%)。

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女性玩家已日渐形成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大多数游戏中,固有的性别偏见让女性用户难以获得最佳体验,半数以上女性玩家会主动在游戏中隐藏自己的性别信息。《CHANGE THE GAME》白皮书也指出,60%的女性手游玩家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只有30%或者更少的游戏是为女性设计的。

怎样做出《旅行青蛙》游戏?

  这里有三个参考答案

  既然女性游戏已然成为了游戏行业的风口,女性玩家们也期待着更多元的游戏出现,对于游戏开发者和文娱玩家来说,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在Google play看来,通过移动游戏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增强,有机会让手游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更具吸引力,所有玩家也都会在未来体验其好处。以下是《CHANGE THE GAME》白皮书,为游戏行业从业者们梳理出的改进策略:

方式一:极致化了解玩家

  游戏行业从业者们真的了解目标玩家是谁吗?即便知道了这一点,仍需要了解到底谁不玩你所创造的游戏,以及他们为什么不玩。通过“极致”了解玩家组成,可以确定未来发展的机会。同时要衡量和评估女性玩家与男性玩家的比例,深刻了解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怎样不同的体验,有助于更精准地挖掘付费机会。

  在设计游戏时,目标玩家的范围应尽量扩大,而不是向“典型”玩家倾斜。通过彻底研究用户受众,可以创建更强大的商业案例,并确保吸引那些以往服务不够的用户群体。  

方式二:建立更多包容性游戏

  白皮书建议,从所有玩家的角度来设计意象和图像。如今在Google Play排名前100的畅销游戏中,应用程序图标中男性人物比女性人物多了44%,这是可以被改造的机会。根据游戏特色,可以通过更具影响力的图像来提高转化率!

  此外,可以考虑在启动女性游戏角色或测试新角色时,可以跟踪用户如何与角色产生共鸣,并倾听他们的反馈意见,让游戏满足尽可能多的玩家需求。  

方式三:发展多样化的团队

  谁最了解女性?可能还是女性同胞。因此团队中是否有女性成员,能否真正做到站在女性用户角度思考问题至关重要。同时,团队成员是否有足够多的观点来构建真正有创意和令人兴奋的游戏,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女性玩家与今天玩游戏的男性差异性很大,这对于开发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会:随着用户获取成本的上升,该想想如何构建一个真正能够引起所有玩家共鸣游戏,并通过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

就像“旅行青蛙”一样,“不要想着让女性适应世界,想想让世界适合女性。”